盖碗泡茶手法讲解视频(如何正确使用盖碗泡茶)

单手盖碗泡茶的手法?

步骤/方式1

盖碗泡茶的第一步就是赏茶,取出少量茶叶放在茶荷上,观察茶叶的形态和色泽,同时轻轻嗅闻茶叶的清香味,将茶叶放在专门的克称上称茶的重量

步骤/方式2

进行盖碗泡茶前,需要用烧好沸水冲洗茶碗,主要目的是清洗茶具,同时提高盖碗内部的温度,有利于冲泡茶水是保留茶汤原本的味道,不影响整体的香气和滋味。

步骤/方式3

根据盖碗的容量放入合适的茶叶,就以容量110毫升的标准茶碗为例,冲泡红茶和白茶只需要投放5克茶叶即可,若是选择岩茶则需要8克茶叶,合适的比例才能最好的提现茶汤风味。

步骤/方式4

茶叶投入茶碗后就需要进行注水,将沸水采用绕圈的方式注入茶碗中,保证每一片茶叶都能被充分的滋润,注水时的高度以盖碗的盖子不会浸水为原则

步骤/方式5

盖碗中注入适量的沸水,用杯盖翻动内部的茶叶,使其能充分的伸展,然后盖上杯盖等待10-15秒即可出汤,秉持宁快不慢的原则,避免时间过长茶汤滋味变得苦涩

步骤/方式6

得到充分浸泡的茶叶就能将茶汤倒出,此时盖碗被当作茶壶使用,把杯盖倾斜盖住,露出能够出水的小口即可,把茶汤完全倒入公道杯中,一定要完全沥干盖碗中的茶汤

步骤/方式7

茶汤完全倒入公道碗后,手持公道碗把茶汤均匀倒入小茶杯中,保证每一个茶杯七分满即可,此时不能急着饮用茶汤,要先观色察形,举杯先闻茶香,然后饮入口中。

盖碗泡茶烫手为什么还要用

盖碗泡茶烫手主要是因为持杯手势不对,只要正确端碗是不会烫手的。拿盖碗的手势要不偏不歪,拇指和中指捏住盖碗口沿。如果中指无力可用无名指抵住中指一起发力,食指轻轻抵住杯盖,以防掉落。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盖碗碗身。盖碗碗身是烫的,因为瓷器本就是导热体。

泡茶盖碗怎么拿

拿泡茶盖碗,将盖碗拿起后,拇指与中指发力,食指向下轻压盖子头避免滑落,调整食指力度将盖碗重心控制在盖碗前1/3初,这样可以保持水流稳定,就不会被烫伤。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盖碗怎么泡茶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也是最常用的泡茶工具,并且适合泡任何种类的茶,因此在茶界素有“万能茶具”之称,要使用盖碗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就要注意正确的冲泡手法,以下是盖碗泡茶的步骤:

1、温杯

将沸水注入盖碗之中,再将盖碗的水倒入小茶杯中,目的是让盖碗和茶杯在使用时保持洁净和热度。

2、置茶

将适量的茶叶放入盖杯中。

3、注水

茶叶投入盖碗后,以绕圈方式将水注入盖碗内,使每片茶叶都得到充分滋润、受热,冲水时尽量不要冲得太满,以在碗壁的七、八分处为宜,如果冲水太满,碗沿受热面积大,倒茶时会非常容易烫到手指。

4、浸泡

注水至稍微满时盖上杯盖,在此之前可以用杯盖翻动茶叶,使每片茶叶充分伸展开来。

5、倒茶

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拿起盖碗,食指轻压杯盖中间,中指和大拇指齐齐抓住盖杯口边缘,将盖杯提起,使盖杯稍微向前倾斜,徐徐倒茶于小茶杯内即可。清代亦有不用小茶杯而直接使用盖碗饮茶的方式。

泡茶用茶壶好还是用盖碗好

泡茶用茶壶好还是用盖碗好取决于个人理解,盖碗泡茶方便,也可以观察茶底,汤色,闻香。但茶叶散热快,茶香散发快,不利于聚香。还有茶叶降温快,不耐冲泡。

用茶壶泡茶,更换茶叶需要耐心,可是一泡茶出来的香气更浓,耐冲泡,同时可以把玩。

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是在民间盖碗也指一种齐刘海发型,因这种发型的刘海像只碗盖在头上而得此名。

盖碗泡茶的正确步骤

第一步、洗碗

洗碗的步骤的必要的,茶具干净是茶叶的口感的质量保证,用开水烫一下,既能消毒又能保持盖碗的温度。

第二步、置茶

根据实际情况(多人饮用还是个人饮用),放入适量的茶叶,茶叶量的多少也得看茶汤的多少,一般功夫茶都是标配8克一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也是小罐茶,冲泡方便。

第三步、冲泡

加入100摄氏度的开水,盖上盖碗闷泡。这个热水温度,一样平常按照所冲泡的茶类抉择,一般看茶的特性来选择茶水的温度,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是用10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

第四步、品饮

闷泡的时间控制好了,打开碗盖,用盖子轻轻拨动茶汤,观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优美姿态。把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倒出茶汤,方可品饮。

茶壶泡茶为什么比盖碗用茶少

因为茶壶泡茶用的茶叶多,容易堵塞壶嘴。茶壶是一种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也是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壶主要用来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独自酌饮的。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嘴、流、腹、肩、把等部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