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围城》?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钱钟书的《围城》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热门书,一段时间形成了“围城”热。下面说说我对《围城》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钱钟书的《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在解读《围城》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者钱钟书这个人。他出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字默存,江苏省无锡市人,他是古文家钱基博先生的长子。除《围城》外,钱钟书还著有《谈艺录》、《管锥篇》等重要文学著作,还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短篇小说《人兽鬼》,虽然收录的作品很少,但是篇篇华彩耀目,透视了不羁的才华。
钱钟书的《围城》讲述的是一对男女之间被爱情围困与逃脱的故事。钱钟书借小说人物解释“围城”的题意,是取自于法国的一句古语“被围困的城堡”,“围在城市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小说以方鸿渐这个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留洋学生回国后的婚姻变化,写了他与多位小姐之间一场又一场的“围城”之战。
说《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主要成就在于描绘了抗战时期特定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除了方鸿渐之外,还有学者市侩李梅亭、外形木拿而内心龌龊的假洋博士韩学愈等,还有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等。
钱钟书的《围城》叙述语言极富特色,叙事幽默风趣,议论机智,讽刺犀利,深邃而又妙趣横生,彰显了人物的性格。
《围城》于1947年在上海出版,目前已经出版了10多次,并且被搬上了银幕,还被翻译成英、法、德等6种文字而蛮声中外。
其他网友回答
围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书中描述了世间四种爱(情欲之爱、门当户对、求之不得、无法摆脱)、人生三座城(婚姻之城、事业之城、自我之城)。
婚姻之城: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来。
事业之城:看似从一个城里挣扎着出来,最终陷入了另一座城的禁锢。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自我之城: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盲目的追求,努力活成别人期许的模样,这才是人们心中最牢固、最难冲破的一座围城。方鸿渐对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盲目渴望,让他无论怎样挣扎都逃脱不了被束缚的命运。
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
小说从1937年夏天开始,主人公方鸿渐到欧洲游学了四年回到了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里。因为整天无所事事,又与在邮船上认识的留学女博士苏文纨来往的过密,以及和女大学生唐小姐之间的纠葛,让岳父的家人很反感,而受到岳父家人的冷脸。
之后方鸿渐受聘去内地三闾大学去任教,与好友赵辛楣以及其它几个应聘任教的人结伴而行。一路上几个人费尽了周折,也闹出了不少的笑话,终于还是赶到了学校。
在学校任教时方鸿渐在不知不觉中又卷入了教职人员之间的个人恩怨之中,又加上小地方的人少见多怪特有的狹隘观念,致使方鸿渐陷入到私人思怨的漩涡中。还有教师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让方鸿渐不知所措。也包括自己对某些事情处理不当所至,所以被同事们排挤,心情总是郁郁不乐。
方鸿渐和英语助敦孙柔嘉的来往过密也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使方鸿渐疲于应对。加之好友赵辛楣因为流言而被迫离开,更让本来不顺心的方鸿渐无心再待下去,无奈之下与孙小姐结伴回到了上海,不久二人便结了婚。
婚后的生活并不平静,两个人总是因为生活上的一些锁事发生争吵。而且互相之间谁也不知道谦让,这让他对婚姻家庭非常的失望和懊恼,终于在和妻子吵嘴之后,厌烦了这样的生活,终于也导致了两个人不可避免的分手。
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回国后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是如此”这一内涵,同时还塑造了抗战时期一批或故作高深的浅陋,或貌似聪明的愚蠢,或功架十足的虚伪,或一本正经的无聊,或玲珑剔透的卑鄙的中国旧知识分子生动地艺术形象故事,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大龄剩女苏文纨
苏文纨家世较好,才貌俱佳。但以当时的眼光看,她年龄偏大,错过了女人出嫁的黄金年龄。苏文纨应该深知自己身上的这个硬伤,若想找到一个自己心仪、条件又特别好的如意郎君,是不太可能的。那些显赫家族的达官贵人、适婚青年,绝大多数都会娶一个年轻貌美门当户对的女子。所以苏文纨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看上去还顺眼、学历相当、家世稍弱、年龄合适的男人,作为婚姻对象。方鸿渐恰巧满足上述条件。
天真少女唐晓芙
唐晓芙豆蔻年华,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心思单纯,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年龄稍长,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一表人才的方鸿渐,很容易打动无知少女的心。她喜欢方鸿渐,是好感而非爱情。方鸿渐给她平淡的生活,带来丝丝惊喜,让她觉得有趣神秘激动。这种心理和小孩子等待圣诞老人送礼物是一个道理。即使没有家庭阻挠,唐晓芙和方鸿渐自由发展下去,最终也难走进婚姻殿堂。
世俗小女孙柔嘉
孙柔嘉出身一般,长相平平。在平常家庭中长大,比苏文纨、唐晓芙更懂世事,不自觉的学会了独立自强和世俗算计。她对婚姻的态度很现实。虽然也有想找一个风光男人结婚的梦想,但也深知自己的尺寸斤两。能找一个比自己略强还看得过去的男人,她就心满意足了。结婚后,方鸿渐发现孙柔嘉并不如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单纯和柔弱。这也很好理解,世俗小女人知道生活艰难和市井规则,学会了一些制服男人的管用小手段。相比较而言,方鸿渐才是无知单纯小少年。
无害无用方鸿渐
很多人说方鸿渐是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的化身。国学不深,西学不精,传统不遵,新礼不会,善良无害,有心无用。他们小有才华,对文学艺术哲学很感兴趣,经常有独到见解、惊人之语。但对于俗事俗物,几无所知、不屑去做。给人的感觉是怀才不遇,潦倒无为。也因如此,他们身上奇妙的产生了略有情趣、弱而不颓、自然亲近等特质。这些特质正是大龄剩女、无知少女、世俗小女所共同喜欢的。
方鸿渐身上有哪些吸引人的特点
不管是否学有所成,毕竟是在海外留过洋的,怎么也受到点西方文化的熏陶。作者笔下的方鸿渐,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而且他机智幽默的谈吐和风度。
方鸿渐的优点就是,口才特好,较为健谈,而且为人善良体贴细心,与女性初次见面时尤其如此,属于暖男类型。比如,他喜欢唐晓芙,对她就充分施展了自己口才优势,并凭借真心和诚意感动了她;即使是对他并不喜欢孙柔嘉,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也多次不经意地照顾她,这让相貌平平的孙柔嘉铭记在心里。就连欲望强烈身材火辣的鲍小姐都是这样被他“捕获”的。据了解,两人是在船上遇见的。方鸿渐和鲍小姐不说话,并肩踱着。一个大浪把船身晃得利害,鲍小姐也站不稳,方鸿渐勾住她腰,傍了栏杆不走,馋嘴似地吻她。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机会,没有恋爱经历的方鸿渐能做到这个地步已属不易啊!!!“你嘴凑上来,我对你说,这话就一直钻到你心里,省得走远路,拐了弯从耳朵里进去。” 会甜言蜜语,会逢场作戏,敢于表白,有情趣,岂能不打动少女的芳心呀。
看书的感受
每个人都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渴望爱情,可爱情往往短暂,进而追求婚姻;我们渴望婚姻,而婚姻往往无趣,进而怀念爱情。人的欲望永远无法填满,我们永远都在追求得不到或已逝去的东西。我们多数人一生要换至少三个工作,我们多数跳槽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一辈子在爬坑,而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坑外面看着你滑稽的样子。
我们无时无刻的在博取人关注,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是我们的天性,是对归属感和认同感渴望的天性。人生之围城,就如同天意之牢笼。如果认命,就只得在不同围城之间徘徊、挣扎,如果要打破牢笼,或许不得不洞穿人性、看透世俗而坦然面对。
《围城》看似是一部描写爱情的讽刺小说,而其深刻思想在于,人们对于自己追求的盲目性,以及对追求到的成功不知道去珍惜,尤其发现生活的现实与想象的虚拟相违背时,內心又产生了很大的失落与绝望。这点,在生活中是不可取的。故事结局看似悲观,但作者却在讲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既:热忱的追求应处于冷静的思考之下,因为很多事物是客观的现实存在,而不是主观的虚拟。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其他网友回答
钱忠书的《围城》是来约束他和夫人的承诺和杰作。
其他网友回答
围城背后有一件不为人知的事情,以前是杨先生不允许说。现在可能也不是时候,我只能忍住,等待时机了。
其他网友回答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我看完这本书影响最深的就是这就话。
我算是个比较喜欢文学的人,这么久以来,只有三本书读完后能我真正的打动我。
第一本是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第二本是余华老师的《活着》,第三部便是钱钟书老师的《围城》
其实第一遍看这本书,是我初中的时候吧,那时我爱看武侠,这本书没翻几页就弃掉了。
正真第一次看是高二那年,人沉稳了许多。恰巧刚看了同学那借来的《活着》,便想起家中的那本《围城》。
开头那句话是我断章取义拿来的,我认为他说尽了人生世事。不只有“婚姻是一座围城”,世间都是“围城”。万事都有两面。
这本书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世人称其为“新儒林外传”。
此书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希望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难得的一本好书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围城》?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