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优质回答:
还有三天时间就到小暑节气了,进入小暑大暑很多人就感觉暑热的季节来了,其实这样理解倒也没错,只不过立夏、夏至、小暑都不能代表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最热的应该是入伏以后的这几个周,那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入伏呢?
很多人不会计算入伏,只是听家里的老人告诉哪天入伏,就哪天入伏,其实入伏的日子跟夏至是有关系的,老人们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从夏至那天起,数到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之日,那么啥又是庚日呢,“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中的“庚”。因为庚日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子也是不确定的,一般是在7月11日至20日之间徘徊,上下差不出两个周。今年入伏是在2020年7月16日,入伏之后的第一个十天称为“头伏”,也就是一伏,一般没有叫一伏的,就是“初伏”“头伏”。
初伏时间是从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这十天称为初伏,就是刚入伏的前十天,这十天就已经很热了,比夏至要热的多,又热又闷,要注意防暑,不过中伏还会很热。
中伏是从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这20天是中伏,中伏时太阳光照强,气温高,又热又燥,很多人都吃不下饭去,日渐消瘦,这个时候要注意养生,在二伏的时候吃鸭补补不错,因为鸭肉属于寒凉性的肉类,比较适合夏天吃,特别适宜苦夏的那些人,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可以吃点鸭肉补补蛋白质,而且能防治疾病,老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只鸭”。
末伏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也就是三伏,到了这个时候最热的夏天终于快要熬过去了。末伏基本都进入秋天了,这个时候饮食上就可以放松下了,贴贴秋膘,吃点莲藕炖排骨,对身体很好,口味也佳。
今年入伏之后一共有40天,这个夏季有点长,大家做好防暑的准备吧。
其他网友回答
导读:“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入了伏,真正的高温天气就来到了。入伏就是进入三伏天。伏,又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老百姓认为,伏,是“伏藏”的意思,就是说三伏天热的人没处躲没处藏,柏油路上摔一个鸡蛋,能摊熟煎饼,可见天气有多热。
那么,2020年的伏天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一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干支纪日,就是10天干和12地支相配。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庚午,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会有一个庚日,“三庚”,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
那么,根据入伏的时间推算,夏至三庚入初伏,四庚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其中,除了中伏(二伏)可能有10天或者20天之分,初伏(一伏)和末伏(三伏)都是10天。
到底怎么决定中伏是十天或二十天呢?
如果夏至后见庚早,三庚头伏、四庚中伏,五庚已到还没立秋,这年中伏是二十天。换句话就是五庚日立秋前中伏20天,五庚日在立秋后,中伏是10天。
所以根据三伏天的推算,2020年入伏的时间就是2020年7月16日,夏至三庚,庚申日。三伏天的时间分别是:初伏:2020年7月16日至2020年7月25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至2020年8月14日;末伏:2020年8月15日至2020年8月24日。
看完这些,大家心里就明白了,每年的三伏天在什么时候,自己就会推算了。
在农村三伏天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河北农村在饮食上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的烙饼摊鸡蛋”的风俗。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伏、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那么又为什么大热天本来就酷热难耐,还吃让人淌汗的热汤面呢?南朝时有书论述是:“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喝汤面逼出身体的寒气。
三伏,都在立秋以后,气候已比中伏凉了一些,主妇们完全可站在炉前为家人烙饼了。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摊上几个鸡蛋,既开胃,即能补充炎夏身体流失的营养,又是伏天里不错的美味。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个人觉得是那个时代农村太穷了,为了能吃上顿,现代人眼里最平常的饺子,面条,烙饼,赶上头伏到来前,麦收已经结束,家家谷仓都已经填满,所以乐观的人们才想了这么个濠头,改善一下生活,解解馋。
三伏天,就意味着要防暑降温,伏就是减少外出的意思。不过三伏天还是治病的好时节,像三伏灸,三伏贴。冬病夏治,是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三伏天是最好的时机。
结语:民间有谚语“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大暑正好在头伏里,在有十多天夏季的高温,闷热,桑拿天气即将袭来,届时大家一定要平和心态,精心养神。三伏天虽然暑气难捱,但绝对不能贪冷,过食冷饮,吹太低度空调,平安度夏。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已经是夏至后的第十天,天气也变得越加炎热起来,不过距离真正的高温天气,还有一段时间。在农村有“热在三伏”的说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大多数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热,但是却不知道三伏是从哪一天开始算起,那么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农村关于三伏有哪些风俗和习惯呢?
三伏天中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热”六邪中的“暑邪”。伏还有“趴”的意思,意思是三伏天热到人们趴在地上不想动弹。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那么三伏天是如何推算的呢?
在农村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也就是说,三伏天是根据夏至的时间来推算。三伏的说法在古代就有了,所以三伏的计算方法和古代记录日期的方法有关。古代采用“天干地支法”来记录时间时间,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再结合十二地支,每一个有庚出现的日子,便是庚日,所以每10天就会有一个庚日。
在了解了庚日后,再来看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推算。入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中伏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和末伏分别为10天的时间,中伏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中伏天数的多少,取决于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是立秋之前还是立秋之后,如果是立秋之前,中伏为20天,如果是立秋之后,则是10天。
所以根据三伏天的推算,今年三伏天的时间分别是:
初伏:2020年7月16日(农历5月26日)至2020年7月25日(农历6月初5);
中伏:2020年7月26日(农历6月初6)至2020年8月14日(农历6月25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农历6月26日)至2020年8月24日(农历7月初6)。
那么三伏天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在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的说法,在上海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在杭州有“头伏火腿二伏鸡”等说法。从以上几个地区三伏天的饮食习惯来看,三伏天都是人们吃顿好的,补充营养的关键时期。
今天是7月1日,距离入伏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虽然还没到三伏天,高温高湿天气已经席卷大半个中国,再加上今年三伏天足足有40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未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将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度过,大家应提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其他网友回答
夏至三庚变伏天!这句话出自《老黄历》!怎么变伏天入伏呢!就是自夏至这天开始,天干地支的第三个庚日这天就入伏,正式开始进入伏天了!一伏十天!但中伏很多时候二十天!俗话说秋后还有一伏!就是立秋之后还是一个伏天,也就是末伏!还有一种说法是夏九九冬九九!从冬至开始就数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吗!
其他网友回答
入伏指的就是进入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这一天你就算不再外面走动,你仍然会感觉到天气特别的闷热潮湿,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会大汗淋漓,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那个时候装空调的几乎都没有,因此大家在入伏的天气都会选择去村里的池塘,或者大家一起吃西瓜,西瓜是解暑最好的瓜果。
但是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变的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就算入伏这一天再热,只要我们打开空调一样可以享受到冬天凉爽的感觉,至于问题中说“一伏,二伏,三伏是从那一天算起的自己如何推算的”和“入伏的时候在农村有什么风俗活动”来看一看村里的老人是如何说的。
“一伏,二伏,三伏从哪天开始以及如何推算”
刚才我们讲到的入伏只是热的开始,最热的天气就是三伏天因为在三伏这一天气温可以说是在夏季当中最高的,其实一伏,二伏,三伏的天气并没有特定的指在哪一天。
因为这个很不固定,只能说大概这几伏天气都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中旬这一段日子的天气就是三伏天,至于说是如何推算的,其实这就是根据老日历“干支纪日法”以及“夏至三庚”来推算的。
“入伏这一天在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的农村老家入伏的这一天都会在自己的门前放一碗水,因为在以前很多人在入伏外出的时候会出现口渴中暑的现象,我们村的老一辈人在这一天都会放一碗水在门口,也就是为了方便他人帮助他人。
毕竟在炎热的天气里口渴了,门口的一碗水可以为你解渴,我们村的这种风俗习惯一直传承至今,虽然现在现在喝门口一碗水的人不多了,但是在门口的水也有些美好的寓意“风调雨顺”。
综上所述:
如果一旦进入天气炎热的时候,切记减少外出,家中多备一些解暑以及防止中暑的物品,这就叫有备无患。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