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别的诗 王维《送别》仅20字,为何能高人一筹?比其他送别诗妙在哪里?

网友提问:

王维《送别》仅20字,为何能高人一筹?比其他送别诗妙在哪里?

优质回答:

您好谢邀!王维《送别》这首诗是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盛唐诗人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多才多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音乐也很精通,他的诗书画都很有名,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至?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处。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于深层意蕴的方法。这首诗的亮点是他在诗中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其他网友回答

他的意味更为深长,草木年年绿了又绿,好朋友就此别过后,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了!这意境让诗里诗外,诗人和读者都倍感惆怅了!这就是《送别》的奇妙之处,别后的感思起到了送的点睛之笔,重点在别后的惆怅和感慨,送的情景只是铺垫而已!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其他网友回答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此诗意:我下马为你置酒,问你去何方。你说你郁郁不得志,打算归隐去终南山旁。我理解你内心的悲怆,也不必过多的询问。我知道那山的白云,会驱散你内心的愁闷,给你带来无限的欢愉。诗人是开元进士,仕途得意,政治上也有抱负。但是社会现实使他无法施展才干。因此当友人仕途受挫归隐终南山,诗人在相送饯别时,便自然的要抒发感叹,对友人的归隐表达羡慕向往之情。语句简练而意味无穷。“白云无尽时”一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难以言喻的深情和苦衷,其中分明流露着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维写了很多关于送别的诗歌。

被人们所熟知的有《送元二使安西》里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沈子归江东》里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孙二》里的“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等。

而以《送别》为题的有两首,一首是: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另一首则又名《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显然,全诗仅有二十字,却写出送别之独特妙处的诗歌,指的是第二首。

这首《送别》是否高人一筹,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确有别于其它送别诗歌,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与妙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写离别的场面,而白描别后的环境

古往今来,悲欢离合总是最能拨动人的心弦。因而离别之时的难舍难分和依依惜别场景,常常是送别之诗所要重点描述的对象。

或是对酒话别,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是相对泪垂,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或是挥手惜别,如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而王维的这首诗摆脱了着重送别或饯行场面的窠臼,开篇仅用一个“罢”字就将其一笔带过。“山中相送罢”,开门见山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与结果,而对送别的过程只字未提。

紧接着诗人便把诗歌的着力点放在送别以后的环境描写,尤其这种白描式的勾勒,也没有很多送别之诗的刻意情感寄托。不像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直接将离别的哀愁融于景色之中。

“日暮掩柴扉”,看似是山中常见的日暮景象,但却以不事雕琢的笔力,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王维的深情。正如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所云,“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这种日暮独掩柴扉的深情,颇有几分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蕴。

不渲染悲伤的情绪,而抓住别后的动作

正如江淹所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词者笔下的离别,也多是这种悲怆之调,并将这种情绪渲染到极致。这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但王维并没有极力渲染这种悲伤的情绪,而是用一个关门的动作,通过“掩”字将送别的过程直接精简掉。从“相送罢”到“掩柴扉”,看似时间跨越很大,却将诗人对友人暗藏的深情流露出来。诗人久久不回家,只是因为柴门内少了一个人。

这个“掩”字,于寻常与平淡中传达出诗人心底的惜别之情,虽无悲怆外露,却有深情暗涌。

对游子久别不归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期待重逢的心情更为浓烈

很多送别诗词,常常通过折柳、望月等意象与典故传达惜别之情。王维在这首《送别》里却选取了芳草这一意象与典故,来传递自己的深情。末句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就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中的典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本是诗人在哀叹游子久别不归。但在王维的化用下,却成了刚与友人惜别便盼望早日重逢的急切心情·。·显然,这种盼君归来的期望与思念,远比久别未归时的心情更为浓烈与炙热。

尤其“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以疑问句的方式结尾,感情层次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变。一则,以怀疑与担心的语气,传达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的热切;二则,以芳草又绿,流露出思念的绵长与盼望的持久。

总之,王维的这首《送别》,在送别之诗的构思、用典和格调上极具匠心独运。至于能否被读者认为技高一筹,那就是各花入各眼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王维《送别》仅20字,为何能高人一筹?比其他送别诗妙在哪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关于送别的诗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