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霸气祝福语大全(国庆霸气祝福语图片)

国庆霸气祝福语大全(国庆霸气祝福语图片)

★ 中国在唐朝时就开始过国庆了,公元72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国庆节”诞生了,但那时的国庆与现代意义的国庆节还是有很大区别。

★ 唐朝的国庆节可不是一般的热闹!全国放假3天;在“天下第一楼”举办盛大聚会;国庆晚会上的演出很精彩,还有杂技和马戏,皇家驯兽师带着马匹、大象、犀牛入场献艺;君臣互赠礼物,以示君臣之间的浓厚情谊,这礼物一般是铜镜。

★ 发展到清朝,这项节日变得越来越隆重。康熙60岁这年的“国庆节”准备了好几个月。这一天的北京城,从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与紫禁城的欢庆仪式连接了一路:沿途彩坊不断,布置了无数的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路边的寺观大设庆祝经坛。

来源:瞭望智库(ID:zhczyj)

作者:陈忠海(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国庆节是件大事。

目前,全世界有35个国家将建国那一天作为国庆节,以示纪念。

此外,法国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美国的国庆节是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加拿大的国庆节是英国议会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的这一天。

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则以本国元首的生日作为国庆节。

实际上,中国在唐朝时就开始过国庆了,但与现代意义的国庆节还是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自古一向主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皇帝更是讲求“与民同乐”。于是,皇帝的生日里祝寿的内容越来越淡、庆贺盛世太平的意味越来越浓,无比尊贵的“天子”生辰自然就成了普天同贺的国庆节。

1

中国第一个法定“国庆节”

这事儿,得追溯到1300多年以前。

正值“开元盛世”,中国国力达到鼎盛。

唐玄宗收复了辽东地区的营州、西北地区的碎叶等地,迫使长城以北的回纥等少数部族主动重归唐朝版图,疆域超过了汉朝;

安北都护府等机构得以重设,丝绸之路再次歌舞升平;

大量开辟土地、推广水利技术、发展手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于是,和唐朝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日本等国纷纷派来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纷纷来中国经商——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里,各种肤色的商人穿着各具异域风情的服装、操着不同语言,来来往往……

盛世繁华,大伙都希望搞个特别的纪念日。

此前,大唐法定的重要节日基本都与时令和农耕相关,如元旦、立春、清明、中秋等。

这次,选什么日子呢?

要隆重、要尊贵、要能普天同庆……

苦思冥想之后,大臣们一拍脑门:皇帝的生日!

农历八月五日,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奏,请求皇帝下旨以这一天为“千秋节”并昭告天下。

注: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奏,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据《唐会典》)

皇帝很高兴,不仅准了大伙儿的这个建议,还在请示上作了“批示”:

拿生日当节日,这事儿在以前没有过,是个首创。八月初五正值清秋,是个收获的好时节。这一天,让大家伙都乐呵乐呵也是桩美谈,那就交代下相关部门,这么办吧!

(原文:凡是节日,或以天气推移,或因人事表记。八月五日当朕生日,感先圣之庆灵,荷皇天之眷命。卿等请为令节,上献嘉名。胜地良游,清秋高兴。百谷方熟,万实已成。自我作古,举无越礼。朝野同欢,足为美事。依卿来请,宣付所司。)

于是,公元72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国庆节”诞生了。

2

皇帝领衔的盛世大聚会

唐朝的国庆节可不是一般的热闹!

*全国放假3天

当时,包括休息日在内,一年到头,全国性法定假日不过50来天。

一下子就增加了3天,真是大快人心!

*举办盛大聚会

这个地点,一般选在兴庆宫内的花萼相辉楼。

别看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在唐朝,花萼相辉楼号称“天下第一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合称“天下五大名楼”。

皇帝与妃子也盛装出席,与文武百官一起快活。

国庆晚会上的演出很精彩!

天还没亮,保安队长(金吾)引领众多马匹、车辆款款而至,四军勇士着绣袍、披金甲列阵其间,气势雄壮;大唐军旗飘飘、扬我国威;

掌管礼乐的太常卿率数百乐师,奏起典雅华丽的宫廷乐曲,还有各种来自西域的乐器充实其中;

对了,还有杂技和马戏,皇家驯兽师带着马匹、大象、犀牛入场献艺;

数百宫人着锦衣绣履,一时间仙袂飘飘,奏起大唐最为恢弘的舞曲《小破阵乐》。

注: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被金甲、短后绣袍。太常卿引雅乐,每部数十人,间以胡夷之技。内闲厩使引戏马,五坊使引象、犀,入场拜舞。宫人数百衣锦绣衣,出帷中,击雷鼓,奏小破阵乐,岁以为常。(据《新唐书》)

不仅如此,晚会上还有更精彩的“舞马”表演:上百匹马盛装加入舞蹈,时间长达“数十曲”;十几名美貌的少年乐工穿黄衫、戴玉带,分立左右。场面相当壮观!

注: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据《新唐书》)

当然,马儿需要更大的场地,“舞马”一般会在大明宫内的勤政楼下举行。

*君臣互赠礼物

晚会结束后,大臣们纷纷向皇帝敬献“节日礼物”,唐玄宗向四品以上的大臣们回赠礼物,以示君臣之间的浓厚情谊。

这礼物一般是铜镜。

为此,唐玄宗专门下诏制作了一批名镜——千秋镜,并亲自题诗: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这种铜镜前后生产了40多年,现在十分珍贵。

大文豪苏东坡还曾在一首诗里写道:“观书已获千秋镜,积德长为万岁山”。看来,那时候,铜镜已经成了君臣情谊的象征了。

*各地举办各种庆贺和娱乐活动

这种大“趴替”,不仅朝廷举办,地方上也是共襄盛举,堪称“连吹千家笛,同朝百郡杯”,谁都不能少!

在京城,国庆节期间,官府举办“老饮宴”,设置“寿星坛”祭祀老人星。

在京城以外,官吏和老百姓搞了“赛白帝”、“报田祖”等乐曲歌舞,以庆贺节日。

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间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从之。(据《新唐书》)

大唐的一年一次的国庆节盛况,真可谓“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3

这个节日越来越隆重

后来,唐玄宗也许是觉着假期太长耽误工作,就把法定假期缩短为1天,把“千秋节”改为“天长节”,但主要活动基本不变。

以后的唐朝各代皇帝继承了这项制度,大家都用自己的生日当国庆节,节日名称也不同。

最重要的是,放假的天数又恢复到了3天。

唐玄宗及其后的“唐朝国庆节”

皇帝

日期

名称

唐玄宗

八月五日

千秋节、天长节

唐肃宗

九月三日

天成地平节

唐代宗

十月十三日

天兴节

唐文宗

十月十日

庆成节

唐武宗

六月十一日

庆阳节

唐宣宗

六月二十二日

寿昌节

唐懿宗

十一月十四日

延庆节

唐僖宗

五月八日

应天节

唐昭宗

三月二十二日

嘉会节

……

这项制度在唐朝一直没有中断,宋朝以后的历代各朝也在延用。

发展到清朝,这项节日变得越来越隆重。

康熙60岁这年的“国庆节”准备了好几个月。

这一天的北京城,从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与紫禁城的欢庆仪式连接了一路:

沿途彩坊不断,布置了无数的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路边的寺观大设庆祝经坛。

直隶地区以及各省进京的臣民代表,也搭设彩坊各自庆祝,沿路的京城各部、寺、监官衙均建经棚、设彩坊。

礼仪繁琐、规模盛大,可谓空前绝后。

4

给大臣们出了大难题

除唐朝那些节日名称外,五代十国期间,还叫过启圣节、嘉庆节、天清节等;宋朝叫过长春节、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乾元节、寿圣节、同天节、兴龙节、天宁节、乾龙节等;辽代叫过千龄节等;金代叫过天寿节等;元代叫过名圣节……

用的都是好词儿,但是,却给负责起名字的大臣们出了个难题——名称不能重复,还要避开忌讳。

一方面,一些吉祥字儿大家都爱用。比如“天”字,有人统计17位皇帝用过,像“春”、“寿”、“乾”、“兴”等也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

俩字儿组合在一起,要彩头好、又要保证前人没用过,真是让人绞尽脑汁。

另一方面,有些字眼儿不能乱用,否则很容易引起联想。

举个例子,宋光宗将本朝“国庆节”命名为“重明节”,有人因此得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重”是由“二千日”构成,这预示着皇帝在位只能有2000天。

这还了得!

另外,如果“国庆节”碰上一些特殊日子,也是麻烦。

比如,明英宗出生在立春这一天,本朝的“国庆节”便与立春日巧合,立春日也有一套迎春的礼仪,先办“国庆”还是先办“立春”?

这个问题曾引起当朝大臣们的一场大争论。

更要命的是,宋哲宗生于十月初七,这一天恰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忌日。总不能在祖爷爷去世这天大肆搞“party”吧?

宋哲宗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节日延后一天,改为十月初八。

金熙宗更猛!他生日七月初七是他老爸的忌日,他想:隔一天举国同庆好像也不合适,干脆让自己晚出生十天,改为七月十七日。

除此之外,古人忌讳五月初五,认为这一天出生的人对父母不利。宋徽宗恰是这一天出生的,为了“避邪”,他把自己“国庆节”改为十月初十。

到了清朝,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统称“万寿节”。

5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说起来,中国人本来并不重视生日。无论普通百姓还是王侯将相一般都不会刻意去过生日,图书典籍也较少将某个人的生日专门记载下来。

“寿比南山”、“万寿无疆”这些祝寿词,在《诗经》中就出现过,但是,只是祝贺健康长寿,并不是“生日祝福”。

明代学者顾炎武研究后得出结论: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并非自古就有,到了南北朝时的“齐、梁之间”,才开始出现并慢慢流行起来。

这跟佛教有点关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南北朝以后逐渐兴盛,在上层社会和民间都有极大的影响力。相传,释迦摩尼在农历四月八日诞生,教徒们就选在这一天举行浴佛仪式和盛大的庆祝活动。

后来,这种庆祝活动由佛到人,逐渐成了传统。

另外,户籍制度的变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古代编户的基础是户口登记,一开始,主要信息是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并不要求登记准确的出生日期,至于现代所要求的民族、学历、政治面貌啥的,就更没有了。

后来,由于涉及到征税、征兵等事关国运的重大事项,对年龄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逐渐要求老百姓把出生日期也登记在册。

因此,人们对生日有了更多的关注。

当然,能把生日过成国庆节的就只有皇帝们了。

我们中国人一向主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皇帝更是讲求“与民同乐”。

于是,皇帝的生日里祝寿的内容越来越淡、庆贺盛世太平的意味越来越浓,无比尊贵的“天子”生辰自然就成了普天同贺的国庆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