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的建造史
白鹭洲公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墅,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明朝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
明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起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和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对“东园”曾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描述。
日军侵占南京后,1938年9月,白鹭洲公园和秦淮小公园划归第一公园办事处管理。园内地痞流氓横行,公园成为藏污纳垢之地,园景日趋荒凉,四时佳景不复存在。至解放前夕,已沦为一片废墟,大部分土地成为菜畦。
1949年后,于1951年对公园进行了抢救性维护,并拆除危房吟风阁、绿云斋。
1952年,结合秦淮河整治,公园疏浚扩地,根据其历史和环境特征,着意建成以江南山水园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改建话雨亭、曲廊,整修烟雨轩、藕香居,新建半青桥,栽植花木。重建后的白鹭洲公园,以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建筑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和夫子庙地区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1957年,征收土地1.33公顷,建成秦淮区“少年之家”,园景园容初具,正式对游人放开,并划归秦淮区政府管辖。
1959年拆除园中小铁路,扩大水面堆筑白鹭岛,新建芳桥和翠桥。
1961年又征地,公园面积增至10.6公顷。“文革”初期,公园遭受破坏,拆除花房,园景荒芜。
1972年公园闭门整修,1976年5月1日从头放开。完成露天舞台、花圃、东城游览、白鹭岛、东园故址等景区及路、桥,公园面积和今等大。建筑和设施之形式,皆采用清传统风格,和夫子庙地区古建筑群相映衬,相得益彰。园林布景应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和地形巧妙结合,形成郁闭的山林、疏密有致的过渡带、开朗明亮的大草坪,设置适当的文体设施,便于游人休闲、自娱自乐和健身运动。
1989年,修筑700米沥青环湖路,路面计3500平方米,1991年建儿童乐园。
1993年修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鹫峰寺。文化公园的含义更加充实完善,“白鹭芳洲”成为新评“金陵四十景”之一。
啥子的花坛填词语
五彩缤纷的花坛。
花坛造句
1、在草坪中央几方丈的地面上,聚集着数不清的蝴蝶,仿佛是一座五色缤纷的花坛。
2、我一看见美丽的花坛,就会联想起我儿时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
3、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与五色的花坛。
4、回去的时候,大家经过了她与原澈野曾经到过的花坛,看着水泥地上的脚印。她突然哭了。她说那是壹个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