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一等奖(藤野先生教案ppt)

藤野先生教案一等奖(藤野先生教案ppt)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时代背景,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形象和品格。

2.学会抓住特征与“以事写人”“以事陈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以事写人”“以事陈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侧面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预习检查。

大家能分清图片上哪个是鲁迅,哪个是藤野先生吗?(左鲁迅、右藤野先生)书上是怎么形容藤野先生的样子的?

第6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2.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评价一下藤野先生。

围绕这句话: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简要说感受。

(二)聚焦人物,触摸“伟大”

现在请大家思考: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些事?

①初识藤野

②添改讲义

③纠正解剖图

④解剖尸体问题

⑤匿名信事件

⑥看电影事件

⑦告别藤野

小结: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围绕着这个人物可以写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

(三)以事表人,体味“伟大”

1.挑文章中你感受最深的事,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初识藤野:不拘小节、比较随性、人有精神、认真、迂阔。

添改讲义:认真敬业、没有歧视、平等待人、真正的教育者的胸襟、没有民族偏见(不易概括和理解)。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和蔼可亲、严而有道、重在开导。

解剖尸体问题: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尊重学生。

2.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没有直接去写藤野先生,是不是有跑题之嫌?(插入文章的时代背景)

大背景: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后,国富兵强,青年受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有一种民族狂热,在他们眼中,中国是弱国。

小背景:在仙台医专中,有的人不能容忍一个中国人学习成绩在一百多名日本学生中居中,他们认为中国人笨,是低能儿,学西洋医学不可能及格;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表示不满。

虽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但是通过日本学生会干事的言行反衬出了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藤野先生作为教师,没有歧视和偏见,对一个弱国的学生表现出热情和关心,他是正直善良的,他的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正是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鲁迅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本来去日本学医,是希望学成后可以疗救国民的体魄,而这种经历,使他看到了比体魄更需要疗治的是国人的灵魂,他觉得必须要唤醒民众,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

小结:我们在写人物时,可以直接写这个人,也可以用对比衬托来侧面表现这个人。在写作时,围绕人物,以时间为线,精心选择材料。

3.讨论到这里,大家应该对藤野先生的人品很清楚了,用“伟大”来评价他,合适么?

参考答案:合适。所以时隔20年,当鲁迅再次回忆起这段经历,想起他的恩师,仍满怀感激。

(四)以事陈情,言说“伟大”

鲁迅的语言向来不是很好读,因为那个时期刚好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阶段。给学生示范朗读以下片段[背景音乐《夜的钢琴曲(一)》(石进)]。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提问:同学们,你会将某个人赠予你的东西珍藏起来吗?你会时常拿出来认真看吗?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点明:因为这些东西给予人无穷的精神动力。)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

(五)写作拓展,书写“伟大”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在告别藤野先生20年后,仍然把他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可见藤野先生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要。虽然鲁迅不再学医,但是先生伟大的品格一直影响着已成为文学家的他。有这样一句话:“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在大家初中三年的生活里,所学、所写几乎都离不开人物,可是大家笔下的人物通常都单薄、乏味,难以打动人心。

那么,有没有一位给过你精神力量的老师呢?当然,这个人也不局限于老师,亲人、朋友,甚至仅有一面之缘的人,曾经因为什么而拨动了你的心弦?你在描写人物时投入了真挚的情感,读者自然就能感觉到你笔下人物的伟大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就是极好的例子。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为学生记事、写人、陈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自然,由浅入深,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有关写作的有效启发。

1.根据图片区别鲁迅和藤野,实际上是让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抓住有效的信息。

2.明确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中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句话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于是笔者在预习导入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课文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些事?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在写人物之前要心中有轮廓,要理清思路,通常以时间为明线,情感发展为暗线,还要精心选择材料。

4.人物深入人心,来源于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是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分析事件、体味语言,了解到人物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

5.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篇的收束和升华,在教学时用石进的《夜的钢琴曲》创设情境,获得良好的感染效果。

这堂课显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以事写人”“以事陈情”的设计本身不够严谨。学生只是获得了思路上的启发,与具体的提笔操作还有距离。整堂课教师的语言较为零碎,未能完全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写作手法的研究,还缺少更深入的探索。

文/翟燕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