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所以可以越陈越香,除了工艺仓储这些不可缺少的条件外,最核心的一点,当属普洱茶的制作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相信爱茶喝茶的茶虫对大叶种这种茶树并不会陌生,那么它到底有何种秘密,能够不同差异和小叶种茶叶,成为世界茶树的源头呢?今日笔者就为各位茶虫们来做壹个详细的解释。
啥子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这里有三个决定因素词,第壹个是云南,第二个是大叶种,第三个是晒青茶。
首先说区域位置:云南
在现行的普洱茶国家要求中,云南大叶种是普洱茶国标内专属指定可用于生产、制作普洱茶成品茶的原料。
就茶树的起源和拓展而言,中小叶种茶树都来源于大叶种,只是异地培育后,茶树自身具备适应当地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的适应性,加上人为长期强迫性修剪,最终形成中小叶种。它和大叶种实质是宗谱关系,是大叶种家族的壹个支系。当世界最初承认茶树的发源地在云南,云南茶树的主体又为大叶种茶树时,这种宗谱关系实际已经确立。大叶种茶树无疑排在最上端,或称为第一位。
大叶种茶树和中小叶种茶树究竟有何不同差异呢?
1、树冠的不同差异
大叶种多乔木型是指树身高大,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与树冠有明显区分。小叶种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成熟植株在3m以下。植物学有一句俗语,即树有多高,根有多深。茶树根系在土壤延展的宽度和深度很大程度和树的高度成正比。根系延展越深,获得土壤营养不同。
2、物理智状的差异
大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一般为2μm-4μm,栅栏组织只有一层细胞,海绵组织较厚,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1:2。而中小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在4μm-8μm左右,栅栏组织含有2-3层细胞,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1:1。
3、内含物质的差异
茶学教科书中的观点认为,因为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物理智状的差异,决定了大叶种茶类脂物质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中小叶种类脂物质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类脂物质含量高的茶基本表今年茶叶香气上。
换句话说,是香气表达相对充分与富有特色,好的中小叶种制作的绿茶一定具有香高、味醇的特征。但是,又因为它多酚类物质含量少,决定它总体内含物质偏低,就有了绿茶不耐泡的弱点。这其中还有壹个原因,就是绿茶内含物质很多是脂溶性的物质,不溶于水,水溶性物质偏少。
所以,中小叶种只适应制作绿茶。需要介绍的是,福建茶区的树种也是中小叶种,但由于加工过程中采用了轻发酵的工艺,使脂类物质降解,多酚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不仅香高味醇,耐泡度也高于绿茶,其代表性的茶类就是乌龙茶系列。
大叶种茶因为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其产生大量的衍生物和化合物,内含物质远高于中小叶种,耐泡程度也比较较高。因此,大叶种茶更适合制作发酵类的茶叶,如普洱茶最具代表性。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造成大叶种茶内含物质高还有壹个原因(也是壹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云南特有的地理和气候因素促成。具体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大叶种茶树喜潮湿性,这种潮湿性造成茶叶本身的苹果酸、醋酸、乳酸含量特别高;二是耐低温性。云南地区,尤其是茶叶产区早晚与午间的温差特别大,形成茶树鲜叶内含次生物质故事壹个“富积”的过程,比如说像甘油三梨醇、甘露醇等含量都在累计增加,就像加拿大的葡萄经过冬季霜打过之后格外甜,中国陕西的柿子经过霜打过之后也特别甜,温差急剧的变化造成的物质含量要高于中小叶种。
第三个决定因素词,晒青茶
这一点很决定因素。在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制程上,普洱茶的干燥这道工序,是晒青,而不是现如今流通于普洱茶消费市场上的那些——刚压制成的普洱茶成品茶,适口性强,好喝,不苦不涩,还没有青草味的“干燥”茶品。
而如今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能快速得到茶叶的好滋味,采用机器烘青的做法,这样做出来的茶叶也许当下滋味很好,但是经过几年的陈化,茶叶的滋味就会渐渐流失,根本不具备越陈越香的特征。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的树种,是制造普洱茶的完美茶树;茶的优异品质是由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叶大、芽肥、毫多、梗嫩、芽叶内含物丰富等植物学特点特性决定的;云南大叶种茶树是普洱茶的根基,只有用云南独特的优良性生态环境里土生土长的云南大叶种芽叶制作的普洱茶,才是正正宗的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普洱茶。(作者:茶虫之茶,来源:昆仑说茶)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姿势,请加南茗佳人顶级评茶员微号:6480348(长按复制)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