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属于黑茶类,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为普洱茶压制茶(砖、沱、饼、散)的一种;沱茶原状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故又称为“下关沱茶”。沱茶,一般是以一、二级滇青原料,蒸压成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重100克,外观显毫,之所以这么制作,主要是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裼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沱茶的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普茶指普洱茶,说明当时已有将散茶蒸后,加工揉制,压缩体积,便于携带的压制茶了。历史上,景谷人李文相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制茶作坊,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两年后被下关“茂恒”、“永昌祥”商家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云南沱茶的雏形。沱茶名称的由来,主要是其造型独特,状如碗臼;而滇人习惯把块状物体称为”坨”,因此初始取名”坨茶”;当年下关茶厂生产的这种”沱茶”销往四川”叙府”(即今宜宾地区),用当地沱江云南沱茶 水泡饮,其味甚佳。沱江水、下关茶,这一名茶佳水的完美结合,使”坨茶”声誉倍增,久而久之,”坨茶”也就逐渐演变成”沱茶”了。
不论说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清代末叶,云南茶叶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重庆、叙府(今宜宾)、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
云南的沱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晒青毛茶直接蒸压的生沱,具有色泽乌润、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甘的特点,主要销往国内各地;另一类是采用人工渥堆发酵后的普洱散茶做原料,制成的熟沱,其色泽褐红,汤色红亮,性温味甘,滋味醇厚,主要供应出口,远销至西欧、北美以及亚洲各地。两类沱茶的共同特点是:外形紧结端正,冲泡后色、香、味俱佳,且能持久,耐人寻味。因而,沱茶既有普洱生茶,也有普洱熟茶,对于肠胃不太好的茶友,茶人码头建议喝熟沱,更加养胃。
传统的沱茶,一般呈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重量100克或250克;为适应现代人的饮茶需求,也出现了很多小沱茶,如迷你小沱茶为每个净重2克~5克不等。而且现如今,沱茶除云南生产外,重庆市也有生产,依所用原料的优次分为“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沱茶”三种,重庆沱茶的重量分50克、100克、150克三种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