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冲泡乌龙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详解

相比之下,乌龙茶的冲泡方法就讲究得多,通常称作“工夫茶”。因为这种冲泡方法不仅要下工夫精心选购茶具、冲泡时要工夫操作、喝茶时要有闲工夫细细品饮,所以得名。工夫茶冲泡方法在广东潮汕和福建上州等地区非常流行。说它讲究,主要原因就在于茶具的讲究。

工夫茶的茶具都要配套。以前,一套工夫茶专用器具众多,有煮水、冲泡、品茗三大类。煮水用具有风炉、火炭、风扇、水壶等。风炉叫灿头风炉,在现代生活中,一般家庭都已改用方便清洁的电炉,风炉、火炭、风扇已不多见。煮水用的水壶的俗称为玉书(茶)%,能容水200毫升,大约四两。闽南、粤东和台湾省人对陶瓷质水壶的通称为“%”,以广东潮安出产的最为著名。“玉书”两字的来源有二:一是水壶的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是由于此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但“输”字不吉利,因而改之为“玉书”。

工夫茶的冲泡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和茶盘。茶壶为宜兴紫砂壶,叫“孟臣壶”。当然,真正的孟臣壶为明代惠孟臣所制,壶底刻有“孟臣”铭记,传世非常少。我们现在所用的大多是仿制品。孟臣壶最大的特点是“壶小如香橼”,即小巧玲珑,只能容水5毫升,约1两。

茶船和茶盘是用来盛冲泡时流出来的热水的,同时对茶壶茶杯起保温和保护作用,比一般的茶托要大得多,在台湾称“茶池”。

品茗用具则主要是若琛杯。若琛杯,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匠若琛所作,为白色敞口小杯,与小巧的紫砂壶十分相配。现代人更追求杯与壶在色调上的协调,将白色的若琛杯制成与紫砂壶同样的颜色。为了观赏汤色,又在杯中涂了一层白釉与白色杯效果相差无几。

今天,工夫茶具逐渐简化为四件:孟臣壶、若琛壶、玉书%、汕头风炉(电炉),我们称之为“烹茶四宝”。

乌龙茶冲泡以潮汕工夫茶、福建工夫茶以及台湾乌龙茶泡法为代表。以下我们分别介绍。

(1)潮汕工夫茶冲泡。

首先准备茶具,如烧水炉具,即风火炉,用于生火煮水,多用红泥或紫泥制成。当然,为方便快捷,也可用电热壶烧水。盖碗(或紫砂小壶),由于潮汕工夫茶多选用凤凰水仙系茶品,该种茶条索粗大挺直,适合用大肚开口的盖碗冲泡。品茗杯即若琛杯。传统潮汕工夫茶多选薄胎白瓷小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承,用来陈放盖碗和品茗杯的工具,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一个有孔的盘,下层为钵形水缸,用来盛接泡茶时的废水。

温具。泡茶前,先用开水壶向盖碗中注入沸水,斜盖碗盖,右手从盖碗上方握住碗身,将开水从碗盖与碗身的缝隙中倒入一字排开的品茗杯里。

赏茶。取出适量茶叶至赏茶盘,欣赏茶的外形和香气。

置茶。将碗盖斜搁于碗托上,拨取适量茶叶入盖碗。

冲水,用开水壶向碗中冲入沸水。冲水时,水柱从高处直冲而入,要一气呵成,不可断续。

水要冲至九分满,茶汤中有白色泡沫浮出,用拇指、中指捏住盖钮,食指抵住钮面,拿起碗盖,由外向内沿水平方向刮去泡沫。

第一次冲水后,15秒内要将茶汤倒出,即温润泡。可以将茶叶表面的灰尘洗去,同时让茶叶有一个舒展的过程。倒水时,应将碗盖斜搁于碗身上,从碗盖和碗身的缝隙中将洗茶水倒入茶承。

然后正式冲泡,仍以“高冲”的方式将开水注入盖碗中。如产生泡沫,用碗盖刮去后加盖保香。

接着是洗杯。用拇指、食指捏住杯口,中指托底沿,将品杯侧立,浸入另一只装满沸水的品杯中,用食指轻拨杯身,使杯子向内转住三周,均匀受热,并洁净杯子。最后一只杯子在手中晃动数下,将开水倒掉即可。

第一泡茶,浸泡1分钟即可斟茶。斟茶时,盖碗应尽量靠近品杯,俗称“低斟”,可以防止茶汤香气和热量的散失。倾茶入杯时,茶汤从斜置的碗盖和碗身的缝隙中倒出,并在一字排开的品杯中来回轮转,通常反复二三次才将茶杯斟满,称该式为“关公巡城”。茶汤倾毕,尚有余滴,须尽数一滴一滴依次巡回滴入各人茶杯,称其为“韩信点兵”。采用这样的斟茶法,目的在于使各杯中的茶汤浓淡一致,而避免先倒为淡,后倒为浓的现象。

(2)福建工夫茶泡法。

冲泡之前,先要煮水。在等候水煮沸期间可将一应茶具取出放好,如紫砂小壶、品茗杯、茶船(茶洗)等。

洁具。用开水壶向紫砂壶注入开水,提起壶在手中摇晃数下,依次倒入品杯中,这一步也称“温壶烫盏”。温壶又叫“孟臣霖临”,不光要往壶内注入沸水,还要浇淋壶身,这样才能使壶体充分受热,温壶彻底。烫盏也有讲究。茶杯要排放在茶船中,依次注满沸水后,先将一只杯子的水倒出,然后以中指托住杯底,用拇指来转动杯子360度,使杯沿在盛满沸水的杯子中完全烫洗,既消了毒又烫了杯。其余各杯以此法依次烫好备用。

置茶。拨取茶叶入壶,也称“乌龙入宫”。投放量为1克茶20毫升水,差不多是壶的三成满。放茶叶入壶之前,可先观赏乌龙干茶的色泽、形状,闻其香味。投茶有一定的顺序,先用茶针分开茶的粗叶、细叶以及碎叶。先放茶末、碎叶,再投粗叶在其上;最后将较匀称的叶子放在最上面。这样做在为了防止茶的碎末或粗条将茶壶嘴堵塞,使茶汤不能畅流。

洗茶。用开水壶以“高冲”的方式冲入小壶,直至水满壶口,用壶盖由外向内轻轻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盖上壶盖后,立即将洗茶水倒入废水盂。

正式冲泡时用开水壶再次“高冲”,并上下起伏以“凤凰三点头”之式将紫砂壶注满,如产生泡沫,仍要用壶盖刮去,为“春风拂面”。然后盖上壶盖保香。

用开水在壶身外均匀淋上沸水,可以避免紫砂壶内热气快速散失,同时,可以清除沾附壶外的茶沫。

大约浸泡1分钟后,用右手食指轻按壶顶盖珠拇指与中指提紧壶把,将壶提起,沿茶船四边运行一周,这叫“游山玩水”。目的是为了避免壶底的水滴落到杯中,这样壶底的水会先落到茶船里。将壶口尽量靠近品茗杯,把泡好的茶汤巡回注入茶杯中。将壶中剩余茶汁,一滴一滴分别点入各茶杯中。杯中茶汤以七八分满为宜。

注意,斟第二道茶之前仍要烫盏,将杯子用开水烫后再斟茶,以免杯凉而影响茶的色香味。以后再斟,同样如此。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潮州、闽南工夫茶的基础上,台湾人进行了一系的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式乌龙茶泡法。台式乌龙茶与潮州工夫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茶具上的改革,即在原有工夫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欣赏茶的色泽与香味,增加了闻香杯,与每个若琛杯配套使用。闻香杯杯体又细又高,将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笼住,使香味更浓烈,更容易让人闻到。

除了闻香杯之外,台式乌龙茶还发明了茶盅,即公道杯。用茶壶泡好茶之后,在斟入若琛杯之前,将茶壶中的茶汤先注入公道杯,再从公道杯中将茶汤倒入各若琛杯中。这样能使倒入每一杯中的茶汤浓度均匀,体现出公平合理的茶道精神。如果用茶壶直接将茶汤倒入若琛杯中,后倒出来的茶汤由于在茶壶中浸泡的时间较长,相对来说比先倒出来的茶汤要浓,这样对饮用先斟出的茶汤的客人不公平。

闻香杯与公道杯的发明,使工夫茶的冲泡过程有了一定的改变。

(3)台湾乌龙茶泡法。

准备茶具,有茶盘,用来陈放泡茶用具。一般用木或竹制成,分上下两层,废水可以通过上层的箅子流入下层的水盘中。紫砂壶,可根据品茶人数,选择容量适宜的壶(如2人壶,4人壶等)。还有公道杯、闻香杯、若琛杯等。将茶具摆放好,茶壶与公道杯并列放置在茶盘之上,闻香杯与若琛杯对应并列而立。

温壶烫盏,将开水注入紫砂壶和公道杯中,持壶摇晃数下,以巡回往复的方式注入闻香杯和若琛杯中,再把杯中水倒入茶盘。

取出茶叶,可先观赏片刻再投入茶壶中。

洗茶。将沸水注入茶壶中,冲满后盖上茶盖,淋去溢出的浮沫。

正式冲泡时仍以“凤凰三点头”之式将茶壶注满。用壶盖从外向内轻轻刮去水面的泡沫,再用开水均匀淋在壶的外壁上。静候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趁茶壶犹烫,再次冲入开水泡茶。

依次将闻香杯和若琛杯中的烫杯水倒掉,并一对对的放在杯垫上,闻香杯在左,若琛杯在右。杯身上若有图案或分正反面,应将有图案的一面或正面朝向客人。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注入各闻香杯中。各闻香杯都斟满后,把若琛杯倒扣过来,盖在闻香杯上。接着再依次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以若琛杯在下,闻香杯在上。

品茶时,先将闻香杯中的茶汤轻轻旋转倒入若琛杯,使闻香杯内壁均匀留有茶香,送至鼻端闻香。也可转动闻香杯,使杯中香气得到最充分的挥发。尔后,以拇指、食指握住若琛杯的杯沿,中指托杯底,以“三龙护鼎”之式执若琛杯品饮。

刚才介绍了乌龙茶的冲泡,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乌龙茶在第一泡后要逐渐增加冲泡的时间,这样才能使茶的有效物质完全浸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