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吃的竹子是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
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的竹子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
竹子虽然很硬,但是大熊猫作为熊类动物,而熊类动物又属于肉食动物,因此大熊猫的牙齿的咬合力也是很强的,达到350磅左右,是人类的4倍左右。因此大熊猫凭借着天生的高强度的咬合力,能够很顺利的将竹子嚼碎并且将它消化掉。
即便是大熊猫,它在吃竹子的时候也会选择一些比较嫩、比较新鲜的竹子,因为嫩的竹子比较容易嚼碎,而且嫩一点的竹子嚼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所以作为国宝他也不是什么竹子都会吃的,比较新鲜的竹子会是他们的所爱。
自古以来,竹子凭借高洁的精神品质成为文人经常歌颂的对象。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与梅、兰、菊三种植物并称为“四君子”,可见古人对竹子的喜爱。
而到现代社会,竹子也同样受到普罗大众的喜欢,因为它不仅有很高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还有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生态价值。
但你知道全球的竹子有多少种吗?
竹子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有的长得高大挺拔,有的长得又矮又小,神奇的是,狗尾巴草却和它有很近的“血缘”。
全世界约有竹类植物88属、1642种,其中毛竹、龙竹、雷竹、箭竹、龟甲竹等较有代表性。(对了,箭竹就是大熊猫最爱吃的竹子)大型竹子高度可达20~30米,杆粗达到20厘米左右,如云南的巨龙竹,可有10多层楼那么高;也不乏小巧玲珑的竹子,如菲白竹和玉竹。
竹子不仅有绿、紫、黑、黄、白等颜色,甚至有的秆和叶生有条纹,如绿黄白相间、紫黑相间等不同色彩搭配。秆的形态,有圆、方、畸、怪、龟形等,可谓形态各异,千差万别。
竹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广泛分布于南纬47度至北纬46度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全球竹林总面积约为3200万公顷,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所以竹子除了传统的观赏、食用、器用功能外,还有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
中国是“竹子王国”,目前共有竹类39属、837多种。竹林面积约67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22%,分布于东起台湾、西到西藏、南至海南、北达辽宁的广阔区域,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南的16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的竹子资源、竹材产量、竹产业产值等均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竹子,不懂竹子的价值,特别是关于竹林固碳(指竹林吸收并固持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对此,为了向公众普及这方面知识,现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团队带头人,周国模教授,一直非常重视并积极开展竹子科学研究、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
他长期聚焦竹林碳汇研究,出版了《竹林生态系统碳汇计测与增汇技术》《竹材产品碳储量与碳足迹研究》《竹林碳汇项目开发与实践》等6部学术专著,为宣传竹知识、弘扬竹文化,促进生态保护作出了一定的社会贡献。
但由于这些专著里面的内容知识过于专业,只适合专业人群、竹子爱好者、环保工作者阅读,受众有限,很难吸引普通读者特别是孩子们的注意,难以达到科普目的。周教授认为,气候变化与地球每个角落、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人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有应对知识,有低碳行动。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学者更有责任传播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由此,他有了写作竹林碳汇科普书籍的想法。如何把专业知识转化成公众所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呢?对此,周教授跟著名作家王旭烽教授进行了合作,经研讨商定?,采纳了王教授提出的建议:那就是分别以一般科普读物、科普童话、儿童漫 画加动漫视频、科普短片等形式创作“竹林碳觅”系列科普读物,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的读者群体。少年儿童永远是世界的未来,将准确的科普知识传递给他们尤为重要,?所以《幽篁国的竹林碳语》这部竹子科普童话就应运而生了。
全书简介《幽篁国的竹林碳语》是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与竹林碳汇首席科学家周国模联袂创作的国内首部以竹林为创作题材的生态童话。作者介绍
王旭烽 教授,国家一级作家,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茶人三部曲》《茶的故事》《西湖十景》《茶文化通论》《茶语者》等。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茶文化学科带头人,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竹茶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获得者,曾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周国模?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团队带头人。
长期聚焦竹林碳汇研究,连续十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提交竹林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报告,主持“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获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已出版《竹林生态系统碳汇计测与增汇技术》《竹材产品碳储量与碳足迹研究》《竹林碳汇项目开发与实践》等6部学术专著。
该书以童话故事为叙述载体,串联整合生态学、植物学、昆虫学等跨学科专业知识,对竹林与碳汇、竹林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的解读,呈现了一部鲜明独特的竹子大观。
正在吃竹子的胖达该故事的发生地幽篁村,其原型脱胎于浙江西部县城安吉一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世界人居的典范(联合国人居奖)及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中国美丽乡村)。
郁郁葱葱的毛竹海
自2010年始,安吉积极参与和探索开展竹林碳汇工作,在摸索实践中逐渐走出了一条竹林碳汇践行林业“两山”实践的示范之路。
作者正是通过对安吉这美丽中国样本的文学创作和科普宣传,提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深层思考,呼唤读者的生态意识,也勾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观。
书中故事内容:
城市女生青葱羸弱清瘦,因不堪中考压力昏倒在校,被父母送到外婆家休养。外婆家所处之地是一座名叫幽篁的江南古村,素以竹海闻名。
故事中的幽篁竹海
青葱无意间保护了一株拔节而长的竹笋,也因此结识了另一个世界里的奇幻生灵。一天晚上,青葱进入了一个名叫幽篁国的竹子王国,参加了幽篁王子的成人礼,一场奇趣冒险也随即展开。。。。该书以女孩青葱的视角对栖居于幽篁竹村的生灵世界赋予了传奇式的讲述,且将环境保护的话题牢牢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土壤中,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兼具科普知识和文学趣味的创新童话。
书中还以“竹林碳语知识补给站”的创新形式,介绍了竹子、竹林、竹器、竹林固碳、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与竹林碳汇相关的科学知识,并辅以相当一部分插图及照片,让这部少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易读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