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深义(王安石《元日》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深义结合)

还记得去年春节我们通过王安石的一首《元日》,介绍了诗歌里一个常用的修辞手法:互文。

今天,我们再来嚼嚼冷饭,谈谈这首新春迎新诗经典之作的创作背景及其背后的政治深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要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含意,首先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份。

我们都知道王安石是北宋大诗人、大文豪,位列唐宋八大家,但这只是他的业余身份,王安石真正的职业身份是北宋大宰相,大政治家、改革家。要读懂《元日》这首诗,就必须站在他职业身份的角度来理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他性格非常古怪固执,固执者叫做执拗,因为他是宰相,所以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做“拗相公”。喜欢看小说的人,应该知道冯梦龙有本小说叫做《警世通言》,里面有一篇叫做“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讲的就是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的性格到底执拗到什么程度,我们举个例子:有一次包拯邀请同朝为官的几个文化人朋友去家里喝酒,当时欧阳修、苏洵、司马光等人都去参加,席间,其他人都喝得非常开心,只有王安石和司马光一杯不喝,后来司马光经不起其他人相劝,还是不好意思喝了几杯,但王安石自始至终,不喝就是不喝,连苏洵都看到上火。

王安石的执拗还有一个例证:我们知道,在大宋一朝,那些有官职地位的人,无不纳妾成风,只有两个人除外,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司马光,两人虽然在政治上是死对头,但在人品上都是一等一的。有一次王安石的夫人背着丈夫,偷偷为他物色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妾,但在洞房花烛之夜,王安石很生气地把这个小妾赶走。

王安石不但性格执拗,还从来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经常因为通宵读书而几天不洗澡,蓬头垢面就去上班,而且性格非常不近人情,所以苏洵一直看王安石不顺眼,他曾经对欧阳修说:自古以来,不近人情的人,多数会祸害天下,王安石将来必定大乱天下,你最好早点跟他绝交!

苏洵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辨奸论》,痛骂阿王安石是个大奸臣。

但是,正因为王安石有如此固执的性格,才使他后来不畏层层阻力,克服重重障碍,为积贫积弱的北宋大搞改革。虽然他的改革未免过于激进,也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后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由于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大宋江山社稷呕心沥血,在他死后还是被皇帝追封谥号“文”,故后世尊称之为“王文公”。

在唐朝、宋朝和明朝,各有一位大文豪,去世之后都被皇帝追封谥号叫做“文”,被后世尊称“文公”。其中唐朝那位就是韩文公韩愈,宋朝这位就是王文公王安石,还有一位明朝朱文公朱熹,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你苏洵骂归骂,我王安石都无所谓,反正你又不是老板,关键是老板看得起才重要!

那么当时王安石的老板是谁呢?他就是宋神宗。

这一年宋神宗继位,新皇帝早就听说王安石的才智,所以继位第二年便破格提升他为参知政事,什么叫做“参知政事”,住是你虽然不是宰相,但是可以跟宰相一样,来跟皇帝一起商量朝政,相当于副宰相吧。

有一天,宋神宗忧心忡忡地对王安石说:“老王啊,你看我们大宋朝,越来越不对劲,内部积贫又积弱,外面不断有人来侵略,朕越想越睡不着,你来帮朕想想办法才是啊!”

王安石说:“皇帝啊(其实他内心可能是在叫阿弟啊,因为这一年,宋神宗才22岁,王安石已经49岁,无奈人家是老板),你不要心急睡不着,俺老王来帮你搞改革!”

宋神宗一听就高兴!

为了使改革更加有成效,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宰相。

就这样,君臣二人,一老一少,说干就干,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就此展开。

由于当时宋神宗的年号叫做熙宁,所以这次改革历史上叫做“熙宁变法”;因为是王安石操刀,所以历史上也叫做“王安石变法”。

由于这次变法有皇帝来加持,所以一开始开展得很顺利,不知不觉,转眼来到春节过大年。

这天正月初一,王安石在家吃饱喝足,看到眼前过年的热闹气氛,想起自己正在开展的轰轰烈烈大改革,一时春风得意,心潮彭拜,竟诗兴大发,遂写下这首《元日》佳作。

元,就是一元伊始,开始,第一的意思,一年的第一日,便是正月初一。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表面写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就是写过年放鞭炮,古代还没有火药,所以人们用竹来烧,竹子一烧就爆开,发出“啵啵”的声音,所以叫做“爆竹”,用来吓跑妖魔鬼神。

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查过资料,对“屠苏”的解释都说是“屠苏酒”,似乎不可理解,因为前面有个“入”字,如果说喝屠苏,或者说饮屠苏,还可以理解。其实,屠苏有一个意思,古时候老百姓住的平房就叫做屠苏,春风吹入平房,吹进老百姓的家里,似乎更加可以理解。

千门万户曈曈日:住是说春天的太阳照到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古时候的习俗,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要挂上一个桃木做的木符,用来辟邪驱鬼,每年过年就用新的桃符换掉旧的桃符。

这首诗表面的意思,就是写春节过年每家每户热闹的气氛。

但是此时的王安石,已经不是三岁的小孩儿,而是北宋的大宰相,他难道无缘无故为这过年的气氛所感动而专门写了这首诗?

其实古人写诗,大多有多层意思,表层的意思只是字面的,更重要是背后深层的意思才重要。

那么王安石这首诗背后深层的意思是要表达什么呢?

其实他是借过年热闹的气氛,来表达他正在进行的变法那种兴奋和期待的心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不正代表当时变法那种轰轰烈烈的气氛吗?“一岁除”就是说要将旧的一套制度给予废除掉。

春风送暖入屠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期待着改革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千门万户曈曈日:就是期待这次变法,能够象阳光一样,给千家万户带来好处。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跟第一句对应,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是说要破除掉旧制度,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说建立新制度,通过变法,用一套全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

这第二层意思其实才是王安石写这首诗的目的所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