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拼音是什么(祖先的拼音怎么拼写)

祖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ǔ xiān解释是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还指演化成现代生物的古代生物。

祖先解释是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还指演化成现代生物的古代生物。 出自《西湖佳话·葛岭仙迹》:“葛洪到此,素心已遂,道念愈坚,因拜谢了天地祖先,立愿施药济世,不欲复在世缘中扰扰。”

人类的老祖先最初的发音是喊“妈”吗?如果不是,那么——

婴儿第一声说的,就是老祖先说的吗?

早些时候,人们认为,要想知道人类第一声说的是,发的什么音,这要从婴儿身上探寻,因为婴儿在没有受到后天的文化熏陶之前,显现的都是人类的原始特征。为此,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就对婴儿声音进行了系统研究。

她先后采集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许多婴儿的声音资料。通过认真地辨析和对比这些资料,她发现,婴儿们啼哭之外的声音与他们的动作有着非常紧密的对应关系,例如他们发出的类似于“呐呵”的声音,就表明他们是在说“我肚子饿了”,提醒妈妈赶快喂奶,而之所以会发出这种声音,是因为婴儿在感到饿的时候会条件反射地作出吸吮动作,因为他们没有牙齿,所以声带发声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如果婴儿发出类似于“啊喔”的声音,那么就是说“我困了”,表示自己要睡觉了,之所以会发出这种声音,是因为困倦来临时,它们的嘴巴懒得大张,也有些烦躁的缘故……现在,她已经成功“破译”了超出国家、地域和民族限制的婴儿们的5句“通用语”。

那么,婴儿发出的这些共同的声音,是不是就是人类第一次发声说出来的呢?荷兰科学家认为,如果这样想当然地推理,那么我们就都错了。因为我们的祖先在330万年前,和如今的猿类一样,是有着舌骨的。而舌骨是人类声道中的一块骨头,它不像嘴、舌头、喉咙主要构成都是软组织,很难在人类化石中存留下来。在猿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舌骨附着于一个大的囊中——即颈气囊中,这使得声音变得响而深。这也表明,人类最初的发声,与舌骨和气囊密切相关。但研究证实,一百万年前的直立人虽然也有气囊,但舌骨已经开始退化,而距今20万至30万年之前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都没有了舌骨和气囊。没有舌骨和气囊的发声器官,肯定和有这套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到老祖先那里刨根问底

为了弄清楚在舌骨和气囊存在的情况下,老祖先是如何发声的,荷兰科学家制造了有关嘴、舌头、喉咙、舌骨和气囊的模型,并注入强弱不同的气流,使其发出不同的声响。通过实验,科学家发现,Duh——哆,可能是人类说出的最早的音之一,因为这套系统的许多发音听上去都带有像u的声音,并且d和u搭配起来总是显得那么适宜,这就使得发出“哆”这个音特别有可能,而且这个音也可能在当时被用于交流。由于受发音器官的限制,在100万年前,老祖先虽然能说话,但是不能说出很多有意义的音节。

科学家随即向一批志愿者展示了老祖先发声的过程,并请求他们来区分老祖先发音与现代人发音。结果志愿者很快就听清楚了老祖先的发音。接着,科学家又让志愿者分辨这套发音装置在取消了舌骨和气囊后发出的声音,结果志愿者都认为,听到的是现代人发出的声音。科学家据此认为,老祖先一直在努力尝试发出更复杂的声音,以实现更好地交流,而这一努力的结果,使得有关基因发生了变异,最终导致舌骨退化,气囊萎缩,发声器官最终出现了重大改变。

回顾人类的发声历史,科学家认为,在100万年前,人们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很可能是“哆”;在大约50万年前,随着发声舌骨和气囊的丧失,老祖先的发音变得更加复杂了,可能出现了能单独表达意思的单词。而到了距今20万至30万年之前尼安德特人,他们的发声和表达的意思就更丰富了。假如他们没有一个相当完备的语言交流系统,那么捕猎那些庞大的、毛茸茸的犀牛以及其他大型的危险动物,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因此,我们要感谢老祖先赐予我们的发声器官,不然,现在的我们也真不会比猿类高明多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