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包括哪几个省
插画师行与佳的作品《虎落平阳》,被网友解读为反映的是华东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关系。
上海是老大。
山东想套近乎,但离得远,被上海拒绝。
浙江离上海近,也给上海倒酒,但上海对浙江有戒心半推半就。
江苏和上海关系最亲近。
安徽满眼都是江苏。
福建虽然在华东桌上,但只自顾自吃。
江西根本没座位,站着端盘子看桌下有没有人扔下点骨头。
可能很少有这样各怀心思的“区域一体化”了。
山东为何是华东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华东包括了六省一市。
但这个分法,有时有点不太符合文化地理和人们的习惯认知。比如江西,一直和湖南同为中部地区。哪怕安徽,虽然与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为邻,但也被人目为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实在“不搭界”。浙江方言中表述”不相关“的词语为“不搭界”,说明“界”这个东西,实在是所有区分中最重要的了。按照嫌贫爱富的标准,因为皖南经济上不太发达,所以虽然同为吴语区,但入不了长三角的眼。但从地理区域上讲,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山东和福建,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但又夹在两大都市圈之间,一时不分南北。山东北接京津冀,南接长三角;福建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可以左右逢源,亦可首鼠两端。时机恰当时,还可伺机扩张。浙江的水系,在丽水分流,北为钱江,南为瓯江。瓯越的温州,从地缘、文化(方言)等方面,与福建更为接近。尤其是温州的苍南和平阳两县,则直接是闽南话区域。于是,在一段时间里,福建打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招牌,“北犯”浙南、“南侵”广东东部、“西进”江西部分地区,试图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分庭抗礼,可惜未竟全功,这两年已经基本上不大提了。如果说福建最后要融入三大都市圈,目前看来,还是闽南最有可能进入珠三角的范围。而山东,则“北犯”无胆,“南侵”无能,“西进”无趣,自己的腹地足够广阔,河南有什么好觊觎的呢!所以,文首的这个漫画,将山东刻画为想巴结上海而够不到的形象,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可能山东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是华东地区吧。如果山东因是中华东部而华东,那黑龙江岂不是更东了。从方言、地理、历史等方面来看,山东是当仁不让的华北地区——义和团起于山东,盛于河北河南,败于京津,全流程都在自家院子里完成。
占领者说了算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山东不但是华东,甚至可能是华东的“祖庭”。——72年前大军南下,填补长三角地区政权空白的干部,大部分来自于山东革命老区。这些识字的农民被临时征招入伍,经过华东军政干部学校的短期培训,一队接管上海,二队接管江苏,三队接管浙江,四队接管安徽。一些区域的划分,有时是以经济辐射,比如长江经济带;有时是以文化地理区域,比如江南;有时是以民族,比如自治区;有时以占领的“势力范围地”,比如1949年之后的几大区域,基本上以四大野战军占领后就地驻扎的区域为准。经常在广东和海南工作以及旅行的朋友们会发现,在海南和广东工作发展的东北人特别多,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而且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很多东北人来到广州和深圳发展,而那时候东北经济还处于欣欣向荣的阶段。1948年,以东北野战军为主体的四野,攻占了湖南、江西、贵州和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战争结束后,东北军中大量的中级军官和士兵大多都是河北、山东人,他们就地转业。其数量高达80余万人。再加上随军的30万民工,以及参加修桥补路、运输物资工作150万群众,数量惊人。按照东北老乡的性格,出门办事找熟人,找关系是基本动作,因此四野老部队驻扎的广东、海南岛地区,就成东北人在外谋生奔赴投靠的首选地区。黑龙江省三亚市,便在这个背景下形成。那么,将山东划入华东,是不是也顺理成章?上面是一幅清末的时局图,列强在华划定势力范围。但从历史后果看,每个被殖民的地区,都留下了列强的强烈印记,如哈尔滨成为东方莫斯科,青岛成为具有德国、日本风味的城市,港澳自不必说。当然,这也会形成藩镇割据,于是便有“五马进京”。1952年,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被调到北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其中包括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高岗、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邓子恢、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史称“五马进京” 。高岗出任新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主持“经济内阁”,尤为显要,被称为“一马当先” 。
此举既可理解为加强中央领导能力,但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属于“削藩”。
犬牙交错的统治术从人民的心理和行为便利来说,目前的行政区域似乎不是最优的,于是一直有重新划定区域边界的呼声。但正是这种“不合理”,才是真正的传统政治精髓——来自蒙元的地理分割统治术。为了切断人民之间的联系,蒙元故意在划分行省时设置了“犬牙交错”的边界,令向来敌视的人民同处一省之内,而将往昔一家人分为两家,使之互相敌视。如果要尊重民情,上海省的范围应该是苏南 +浙北,苏北+鲁南才是侉省,周口+阜阳才是河南,皖南似应划入浙西。这还真不是随口荡荡。陕西曾经利用自己的区域和传统优势,将甘省天水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空出世。这在文化历史上是有道理的,民情也非常支持。甘省,尤其陇东南的优秀青年老公,多半以西安为都。天水与西安国,乃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无论从方言、饮食、历史渊源等各方面,合为一体是再合理不过的。但是,凡乘过陇海线的乘客都知道,从陈仓(定鸡)进入天水的那一段渭河河谷非常狭长,群山莽莽,自古便是天堑,如今的经济需要非常通达的物流基础,隔着如此大山,哪怕乡音完全为一,又能如何?最终当然也是悄无声息。反过来说,如果此事可成,那么陕西可得天水,那四川是否可得汉中?如果按方言和流域,上述两者皆可为之。但如果推而广之,整个东北地区可为一省、西北地区亦可为一省,惟有十里不同音的华东、华南、西南,根本做不到。这也导致了,整个北方地区的人民喜欢大一统管理,等待统一的政策;而整个南方地区的人民更喜欢各自做出特色,最好因地制宜,不要齐刷刷划线,最好留些自治空间。换个说法,一个东北省长到西北当省长,可能做法差不多;但一个内蒙来的王爷到明州当书记、一个塘沽来的厨二代到之江为督,可能就会创造历史记录。如今是要维持分而治之,还是尊重文化、地理单元的完整性?恐怕既要维持,又要重拼。虽然在文化和经济层面上“华东”之名不彰,但在体制内部,长三角反而不如华东正规。我就见过一个介于中国新闻奖和浙江新闻奖之间的奖项:华东六省一市党报好新闻奖。用长者的话说,一个省的归属,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在看到历史的进程!
报告撰写|家传研究小组
记录家传、创业史小传姐
13065706510
点我!点我!关注我!
继续阅读
上海东方头条专访家传创始人朱子一:打造每个人的历史博物馆
钱江晚报:你想留下属于自己的家族传记吗?现在可以轻松搞定请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