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亘村伏击战(七亘村伏击战:同一地点两次设伏的经典战例)

七亘村伏击战

八路军两打长生口的战斗,已令人称奇,而由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亲自指挥的七亘村伏击战,三天时间里在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更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成为八路军历史上经典战例之一。

战前分析
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训处主任张浩率师部及第386旅进抵山西省平定县地区,积极寻机侧击日军,支援娘子关守军的防御作战。
10月25日,刘伯承带着师部机关干部和警卫班30余人到七亘村附近察看地形。经过实地察看和对敌情的分析认为,七亘村是日军20师团进犯平定、太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军伏击日军的理想之地。
果然,当天下午侦察分队就报告日军第20师团约1000余人开始向平定方向进犯,正在距七亘村10公里的测鱼镇宿营。刘伯承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判断日军明天一定会经七亘村向前方运送军需物资,于是立即命令386旅陈赓旅长调集部队在七亘村路南的土坎上设伏,准备伏击日军。陈赓随即命令386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率第3营及特务连1个排连夜进入七亘村设伏。
第一次伏击
10月26日拂晓,王近山带领3营进入伏击地区。
9时许,从测鱼镇出动的日军逐渐进入伏击圈。日军沿正太路西犯以来,一路上都没受到什么阻击,所以十分麻痹,虽然派出了警戒搜索,也是相当松懈。前队步兵与辎重部队距离约300米,后面掩护的步兵距离辎重部队更远。
日军前队步兵接近营庄时,辎重部队正好进入12连的伏击圈。王近山立即命令重机枪开火,重机枪一响,伏击部队随即向日军猛烈射击。刹那间,成群的手榴弹、密集的子弹,便全部倾泻在日军辎重部队的队列中。地形太有利了,手榴弹只消拉开导火索,随手往下扔就可以准确落到日军队列中。正在行进中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完全打懵了,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便已经死伤了一大片。
残存的日军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开始向东石门方向逃窜,刚跑到甲南峪,就遭到了预先埋伏在那里的特务连1个排的猛烈袭击,又被打得乱成一团。这时王近山命令预备队的9连、10连投入战斗。11连、12连也从山上猛冲下来,与残余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两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日军辎重部队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大都被歼。此战八路军毙伤日军20师团辎重队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批军用物资,772团仅伤亡10多人,打了一场干脆漂亮的伏击战。
第二次伏击
八路军打了胜仗的消息很快在七亘村一带传开,附近乡村的老百姓纷纷选派代表抬着肥猪送到八路军驻地。就在八路军欢庆胜利之时,当天晚上,刘伯承得到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在继续向旧关迂回。刘伯承判断日军万万想不到八路军还会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于是,刘伯承断然决定还在七亘村,再给日军一次伏击。
为了迷惑日军,当27日日军派部队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让第772团3营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实际上772团3营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悄悄集结在七亘村以西改道庙公路南侧的山地里。
10月28日11时左右,日军先头骑兵进入伏击区。这次日军警惕性明显比上次高了,凡是可疑之处,都先用掷弹筒和机枪轰击扫射,然后才向前推进。日军边走边打,大道两侧不断响起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但八路军指战员有了上次作战的经验,人人沉着镇静,个个隐蔽巧妙。即使呼啸的榴弹掠过头顶,在身边爆炸,大家也严守纪律,纹丝不动。不一会,还下起了秋雨,但战士们卧在泥水里,隐蔽如初,丝毫不受影响。
当日军骑兵通过改道庙到达营庄,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王近山一声令下,伏击部队一起向日军辎重部队猛烈开火,顿时将日军打得人仰马翻,刚刚到达营庄的日军骑兵,看到辎重部队受到袭击,马上回过头来增援。日军骑兵很快发现了3营的指挥所,随即集中火力攻击3营指挥所,侧翼的八路军部队当即开火还击,用猛烈火力压制住日军骑兵。但是日军骑兵的救援行动还是有所成效,辎重部队在骑兵的接应下,有一部分冲过伏击地区逃到平定,还有一部分辎重部队则在后队的接应下逃回测鱼镇。由于这次日军吸取了上次被伏击的教训,沿途的警觉性较高,掩护兵力也更多,加之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增援的2营未能按时赶到,所以只消灭了日军约100多人,八路军伤亡也比上一次多,有20多人。
七亘村设伏,在三天时间里,在同一地点,连续伏击两次,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极富传奇性和戏剧性,可以说是把兵法中的“兵不厌诈”运用到极致,真正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因此成为八路军伏击战的一个经典战例。

七亘村伏击战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