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导游词(让鸟儿在如诗如画的“天堂”生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第2课时)

鸟的天堂导游词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教学背景: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文章还告诉读者这样的道理:只要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鸟的天堂这一人间奇特景观的产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教学这一课要扣住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呈象,描述你心目中鸟的天堂印记。

1、《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天马河上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自由快乐的鸟儿。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哪位同学说一说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和鸟儿的?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4、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吗?

二、走近榕树,观赏“看不清”与“看清”的风景。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小鸟了吗?他看到了什么?(板书:榕树)
2、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内容,看看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第二题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者内容?
4、作者一开始看清楚这棵大榕树了吗?(板书:看不清)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找出来。
5、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的段落?(7、8段)

6、那么作者看清了榕树吗?(板书:看清)教师配乐范读课文7、8段。

7、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榕树的词语和句子。学生交流,板书:(大、不可计数、茂盛、翠绿)

8、出示第7、8段,你读出了什么?你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读的呢?(惊奇、赞美)

10、当巴金先生看到这棵树是怎样感叹的?学生齐读这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
树!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11、这一段描写榕树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啊?(板书:静态描写)

12、写榕树的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一段写得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13、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叶、根的描写,突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写了大榕树静静的样子,那么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三、对比细读,品味“看清”与“看不清”的小鸟。

1、作者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心理怎么想的?读第9段。(奇怪、遗憾、疑惑)

2、可是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他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呢?(留恋)

3、为什么两次看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呢?

4、我们来看看巴金是怎样写小鸟的,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鸟儿?

5、你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哪些是作者看清楚的?哪些是看不清的?(看不清;看清)

6、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句子?写了鸟儿的哪几个动作?(板书:叫、飞、扑)

7、你觉得这里的鸟儿生活得怎么样?(愉快、自由)

8、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板书:动态描写)鸟飞

9、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10、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11、这就是第二个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的意思。那么第一个为什么打上引号呢?

12、这句话放在最后一段写,有什么作用吗?(点明主题)课件12

1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和谐,充分展示大自然的奇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迁移入境,感受如诗、如画、如歌的天堂。

 1、我是小小导游:假如你是“鸟的天堂”的一位小导游,你会怎么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呢?请同学选择动态场景或者静态场景介绍一个。

 2、拓展延伸:
(1)鸟的天堂就像一首诗,出示田汉的诗《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就像一幅画,出示《鸟的天堂》图片。
(3)鸟的天堂就像一首歌,出示歌曲《河心岛,鸟的天堂》

感悟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体验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然,珍爱美好的生活。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感悟生命的美好。

一、激趣思考,质疑景观奇特的天堂。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阅读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这堂课最明显的,就是在学习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贯穿着质疑探疑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特点的基础上,读中生疑,以疑带读,以读求疑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索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二、精读细品,感悟枝繁叶茂的天堂。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去感悟。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
让学生进行质疑,从中感悟大榕树的生命力旺盛、鸟儿快乐的生活,最后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三、“看不清”与“看清”的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推进过程,教学分为“榕树”和“小鸟”两部分。
我紧紧扣住“看不清”与“看清”这两个抓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看不清“榕树”的原因是因为距离远、榕树太大,“看清”的是茂盛、碧绿、美丽的榕树;看不清鸟儿的原因是鸟儿的颜色多、数量多、种类多,看清的是画眉鸟和一只大鸟,让孩子们从文字中体会“鸟的天堂”里鸟儿的幸福快乐。
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详细描写了傍晚的大榕树,接着又详细地描写了早晨鸟的天堂,作者又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采用对比的写法,细腻地表达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欣赏如诗如画的天堂。

最后可以安排了一个“我是小小导游”的活动:假如你是“鸟的天堂”的一位小导游,你会怎么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呢?导游词的要求:向游客介绍时要有礼貌,尽量口语化,可以加上自己查阅的有关资料。

结束时,通过感情升华再一次感悟鸟的天堂的美好,她就像一首诗,出示田汉的诗歌《鸟的天堂》;她就像一幅画,再出示茂密而美丽的大榕树图片,最后播放《鸟的天堂》音乐。就如同带领学生走在榕树底下弯弯的小路,坐着船悠悠地在河中欣赏风景。那美丽的南国的树就是鸟的天堂,是鸟儿们幸福的港湾。
 
赵远利,美学硕士,教育硕士,省特级教师,浙派名师实践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国培”项目导师。喜欢课堂,任凭述说古今;喜欢诗歌,品味经典风景;喜爱文字,徜徉小桥流水,抒写内心点滴感悟,坚持文字与美文相遇。

声明:本公众号的图片和信息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公众号的原创内容可以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感谢您的支持。

鸟的天堂导游词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