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郑 燮的读音:qīng zhèng xiè
古诗竹石诗意?
诗意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竹诗。前两句赞美植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依然“坚劲”,傲然挺立。
诗人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50多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郑板桥全集》。诗词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
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诗意韵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对月品诗
紫菀品月感恩有你一路前行!
《竹石》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郑板桥自己画的《竹石图》上,是他73岁那年4月所作。诗表面写的是瘦石壁立之上的劲挺青竹,其实是写人之坚韧。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决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是那么秀逸神韵,婀娜多姿;那么纤细柔美,长青不败;那么生机勃勃,蓬勃向上……它有许许多多的优点。然而,人们更欣赏它顽强的生命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挺立峭拔、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一个“咬”字,也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为什么翠竹会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呢?“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立根”一词道出天机,原来是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的缘故。竹的生长环境如此恶劣,却长得那么秀挺长翠,且不畏严寒,不得不令人们发出啧啧的赞叹:“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道出:根基深力量才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中的“千”、“万”两字就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狂风刮,刮不倒;暴雨打,打不折;寒霜冻,冻不死;大雪压,压不弯。千磨万击,翠竹岿然不动。只因为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恶劣坏境都对它无可奈何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也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化身,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他曾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所以,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利民利众的好事,如:自己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危急之时,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救济百姓。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当地豪绅。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两袖清风的他,宁可回扬州以卖画为生,也决不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真不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已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日本侵占上海,梅兰芳留须拒唱,并在竹画上题诗“傲骨迎风舞,虚怀抱竹坚。”方志敏《咏竹》“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竹子古以来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称竹子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也写到“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一枝一叶总关情。美了、醉了……
诗情画意思维拓展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3)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诗的孩子
我叫曹欣语,2008年2月出生,现在就读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七小学六年级四班,喜欢朗诵、画画、唱歌。曾多次参加过双城区朗诵协会组织的大型朗诵活动,并在第五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哈尔滨的比赛中获得金奖,第四届青少年展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