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

某部西方经典里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国王在远行之前,交给三位仆人每人10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等他回来时大家再来见他。
过了一段时间,国王返回来,第一个仆人跑过来汇报:我用您给我的10锭银子做生意,又赚了10锭银子回来。
国王听了很高兴,奖给这位仆人10座城池。
第二个仆人跑过来汇报:我用您给我的10锭银子做生意,又赚了5锭银子。
国王听了也很高兴,奖给这位仆人5座城池。
第三个仆人跑过来汇报:您给我10锭银子后,做生意怕亏了,放在手里怕丢了,所以一直包在手巾里妥妥当当地藏匿起来,现在10锭银子还安好无损地保存着哩。
国王听了,马上命人把这位仆人手中的10锭银子收回来,然后全部交给了第一个仆人。
国王向一脸懵逼的随从解释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的端源。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学家罗伯特.莫顿受此启发,开始用马太效应来概括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赫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的,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后来,这个术语慢慢地被经济、金融、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领域所借用,用来形容一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特殊效应。
所以马太效应,就是指好的越来越好、坏的越来越坏、多的越来越多、少的越来越少等“越来越”现象。
腾腾有一次告诉我:我们学校对待学生非常不公平!
我问他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腾腾答:我们班里的第一名,迟到了老师不批评,而别的学生迟到了都会被罚站;第一名生病了,老师们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致,而其他学生要是生病了,不仅享受不到特别的照顾,甚至还会得到冷嘲热讽;分座的时候,第一名的学生总是被分到全班最好的位置,而上课的时候,也通常会得到老师各种各样明白大眼的关注和照顾………
我听了,哈哈笑:儿子呀,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在学校里的发酵啊。
腾腾有些愤愤不平地说:政治书上说,人和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学校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更正他:不,书上说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状态就是马太!
仔细想想,马太效应在学校里出现再正常不过:老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关注的对象当然会放在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一个身上——因为在同样的付出下,第一名的产出必然最高。
出力小而产出高,这不恰正符合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了吗?
所以马太效应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经济原则、效率原则。
腾腾爸当年在基层所队任职时,单位在上级考评中年年第一。
时间久了,单位里的人都认为我们得第一是理所应当——随后,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奖励纷至沓来。
现在想想,这不同样是马太效应的体现吗?

不仅工作中、学习中如此,在企业的经营中,也同样如此啊。
如果企业想在某个领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就要努力成为所在行业的龙头。
行业龙头可以通过自己的品牌、规模、成本、垄断、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等优势,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更容易取得更高的回报率。
这样的企业,也更便于为股东带来更优秀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巴菲特成天挂在嘴上念念叨叨的“经济护城河”,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反过来说,如果企业总是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连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回报率都达不到,那么在经济好时可能还能随行就市地混下去,但经济一旦转差,大的环境不再配合,往往就会陷入亏损的境地,甚至难逃破产的命运。
这也是很多初创企业拼命冲产量冲营收冲市场占有率的根本原因。
因为谁当老大谁就会很舒服嘛!
正面的典型的企业,比如格力、美的等家电龙头企业,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龙头企业,还有中国平安、万科A等行业翘楚——当然,还少了BAT等互联网巨头。
企业一旦在残酷的竞争中突围出来,形成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超额利润随即滚滚而来。
负面的典型的企业,那就更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中国仅家电企业就1000余家,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格美海等少数三五家龙头。
而这三五家龙头企业的利润就能占掉整个行业利润的大半江山。

马太效应在投资领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哦,很简单啊,投资的真义就是要找到已经形成正向马太效应的企业啊——经过激烈的竞争洗礼,终于杀出重围,开始执行业之牛耳………能达到这样江湖地位的企业,就是我们好的投资对象啊。
这样的企业多吗?
哦,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世上有多少行业,包括母行业、子行业、孙行业,就至少有多少龙头企业。
有时候一个行业中可能会出现三到五家龙头,所以经过充分竞争的行业,龙头企业理论上应该远远多于行业数量才对!
所以那些动不动就人云亦云说A股没有几家可投资企业的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你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企业,好企业还是很多的!
全文完。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