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 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然后乘着大雾天气前往曹操大营; 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 基本简介: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
延伸阅读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提纲?
1.周瑜与孔明研究局势,提出弓箭短缺问题2.孔明立军令状:保证3天完成任务!
3.孔明向鲁肃借20艘草船待用4.两天后鲁肃找孔明核实情况5.鲁肃与孔明登船驶往曹营6.江中大雾,孔明令军士击鼓7.曹军放箭,草船借箭8.返航交令,孔明得意,鲁肃敬佩,周瑜愤恨。
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就上演了草船借箭。
历史原型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裴松之注)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下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