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分哪几种?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1、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2、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据史书记载,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至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以《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王羲之之子王献之,隋代智永,唐代孙过庭、张旭、怀素等皆为草书大家。其中张旭、怀素二人尤见个性(俗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3、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延伸阅读
草书有什么特点?
草书的特点有: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草书始于汉初,古人认为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这句话翻译过来也是草书的特点,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草书可分为哪三类?
草书三大种类
【导读】狂草即大草。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与《大草千字文》,不仅是字大字小之别,更主要的是大草比小草更加纵逸奔放。大草用笔流畅跌宕、笔势驰聚,字与字多连绵,即使不是笔笔连续,却也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都极强,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草书的种类:随着书体的演进,草书可以分为章草(隶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三类。
1、章草
关于草书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但一致认为它与隶书同时产生,工整地楷写即为隶书,急
速地草写即为章草,这一点可从《居延汉简》中得到印证。章草主要特点是字形扁方,取横势,结体简约,虽有牵引钩连,但字字独立,并且兼取。
篆隶,特别是横画、捺画、右钩仍保持隶书“雁尾”笔法,字取横势,字与字连接不多,是规矩和简约兼得。
2、今草(小草)
今草是从章草衍进而成的。它与章草的不同处是:章草还保留着隶书的“尾巴”,而今草已完全去掉隶书的“雁尾”笔法,结体也由扁方趋于长方,横势改为纵势,字与字之间也偶相连续,打破了章草每个字不相连续的规矩。汉张芝是最早的今草书家,又是狂草的创始者。今草发展到二王时已达到完全成熟的境地,特点就是 “流而畅”与“简而动”。
3、草(大草)
狂草即大草。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与《大草千字文》,不仅是字大字小之别,更主要的是大草比小草更加纵逸奔放。大草用笔流畅跌宕、笔势驰聚,字与字多连绵,即使不是笔笔连续,却也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都极强,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以草书作品的正文来说,那种纵成行、横成列的章法除个别章草作品偶尔采用外,通常不会用到。草书最常用的是纵成行、横不成列的章法,也可以采用纵不成行、横不成列的“乱石铺街”的章法。
流便字体的作品创作中特别强调对比手法的采用,草书是一种比行书更为流便的字体。因此,草书中往往有更为强烈的对比,尤其是轻重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和纵横对比。如:“兰亭集序”四字,“兰”字比“集序”两个字的组合还大一倍;“妙拟神仙”中,“拟”字密敛,“仙”字疏放,“神”字伸长,“仙”字拓展。这些对比手法的采用,在狂草中更强烈。为了实施这些对比手法,在今草中有不同于其他字体的末笔处理和补笔书写的技巧。这些技巧虽可列入用笔或结构范畴,但最终效果还是体现在草书的章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