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代史纲要和高中历史的区别 近代史纲要和高中历史的区别是什么

近代史纲要和高中历史的区别?

近代史纲要和高中历史区别在两个方面

1、范围不同

大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范围主要是大事件。

中学的历史内容比较多,比较丰富,内容细化。

2、思想深度不同

大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在学习的同时有许多的思考,注重思想上的理解。

中学的历史对思想的要求层次比较低,重在了解。

延伸阅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有用吗?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还是很有用的。在大学,非历史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史专业学生会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中国史和世界史,而非历史专业学生则只需要重点学习本国历史就可以了。这门课在大学是一门考试课,主要是介绍了中国一百多年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梳理整个过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主题?

第一章:反对侵略

外国侵略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抵御侵略

5.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6.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7.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8.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早期探索

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洋务运动

3.洋务事业的兴办。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维新运动

5.戊戌维新运动。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

革命条件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成果

5.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失败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

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党的诞生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新的局面

7.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8.实行国共合作和掀起大革命高潮。

9.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第五章:革命道路

道路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探索前进

4.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5.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6.红军长征的胜利。

7.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抗日战争

战争原因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全国抗战

3.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4.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5.西安事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两大战场

8.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9.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0.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1.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2.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5.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6.延安整风运动。

17.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

1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解放战争

战争原因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全民动员

4.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5.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6.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多党合作

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8.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新的中国

10.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1.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2.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3.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

过渡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2.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3.抗美援朝战争。

4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道路选择

5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7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过渡特点

8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9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1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九章:曲折发展

良好开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发表。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严重曲折

5.“大跃进”及其纠正。

6“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7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建设成果

8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9.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10.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1.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接续发展

伟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4.拨乱反正的任务胜利完成。

改革开放

5..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6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7.“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8.邓小平南方谈话。

9.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0.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新的起点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2.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十一章:新的时代

开拓发展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

6.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伟大胜利

7.中共十九大的举行。

8.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9.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10.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1.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有志青年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从晚清的鸦片战争讲到1919年的五四爱国爱国运动前、从五四爱国运动讲到新中国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代史纲要和政治一样吗?

近代史纲要和政治是不一样的!近代史纲要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为主题(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和21世纪国内外大事。而政治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是和近代史不一样的,政治主要着重讲解制度法律以及热点实事的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考什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主要考第一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过程和意义。第二,简述討袁护国运动意义。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意义。第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第五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第六,简述国共两党和平谈判过程。第七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建设历史意义。第八,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和成就。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哪几大主要?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阶级的变化;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清中叶(乾隆朝)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史称“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5、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6、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2、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

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

5、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6、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7、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8、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0、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1、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12、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之久。

13、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

14、1860年,《北京条约》有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5、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6、《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也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17、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成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以后各国纷纷在中国开办银行。

18、文化渗透的手段: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19、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所办的报纸有《中国丛报》,《北化捷报》(改名《字林西报》),《万国公报》

20、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21、旧的被统制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2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4、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5、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6、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领会)

①控制中国内政 ②控制中国的外交 ③享有领事裁判权 ④把持中国海关

⑤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⑥扶植和收买代理人

2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手段 (领会)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③对华倾销商品 ④对华资本输出

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手段有:⑴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⑵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

⑶在中国设立银行 ⑷控制近代的交通运输业 ⑸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①宗教渗透和侵略。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③大肆宣传种族优劣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