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散文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一棵开花的树》是中国诗人席慕蓉1980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的开篇刻画了主人公曲微深婉的内心,表达出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昐;诗的第二节紧承上节诗意,将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为长在必经之路旁的一棵开花的树;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这首诗富有真情美,娓娓道来却饱含诚挚;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美;还极具声韵谐和之美,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

全文如下: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4

延伸阅读

一棵开花的树文学特色?

《一棵开花的树》是原籍内蒙古的台湾诗人席慕容创作的一首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的一首诗,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

诗中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的开篇刻画了主人公曲微深婉的内心,表达出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昐;诗的第二节紧承上节诗意,将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为长在必经之路旁的一棵开花的树;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

原文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4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有一次在5月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

可是,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就是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幕容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她心想,如果没有自己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这促使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一棵开花的树为什么如此吸引人?

《一棵开花的树》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也被各国的读者所喜爱的原因是:

这首诗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美,它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并把它们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我化作一棵树”,树就是“我”。这些意象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叹息。

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过目难忘,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满树的花几乎开在了人心里。全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着。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