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该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实践、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我。
延伸阅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区别?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所达到的水准,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行为。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类的能力
为什么要学思想道德与法治?
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产生了人的需要,需要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要,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这种体现思想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周期运动,形成人们的思想活动过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
总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引起人的需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从而去改变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性和差别?
一、相同点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不同点
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
三、联系
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思想的含义?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思想是相辅相成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反映,是需要自身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是一个人自觉的行为。
法治思想是需要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不能违反的制度和规定,法治思想是要不断学习,也是要自觉遵守的。
你如何看待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这是两门政治思想教育的课程,但是课程的底线是完全不同的,思想道德是一个社会行为的一个最低标准,首先你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符合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标准,是一个做人的底线,也是做事的底线,但是他不受法律的约束。而法制不一样,他是高于思想道德,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法律手段。
大学政治课的书叫什么呀?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书是四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期望能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有所助益。使用本书时,一方面,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材料、案例等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作为课后自主学习以及实践教学的参考。 本书依据教材内容顺序,分为七个部分(绪论,第一章至第六章),每个部分设八个专栏。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相互关系是思想道德素养高的人法治素养也很高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具有阶级性,因而构成某时代特定社会人口的质的规定性。
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习惯。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态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