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75%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则相对较低,平均水平也就50%左右。
我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从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发展到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到2012年上升到52.6%,而到了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3.89%,到目前我国城市数量达到了687个。
从数据来看,我国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如果按照我国14亿人口的总量来计算,我国每年将近有1400万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城市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速度将会逐渐降低,人口迁移将会逐渐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转变为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城市化的水平通常需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城市化水平高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那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目前许多拉丁美洲的国家,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都存在明显的虚假城市化现象。反之,如果城市化水平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那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目前许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印度等都存在明显的滞后城市化现象。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东部发达省份,城市化水平较高,比如浙江省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72.1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比如四川省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为56.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延伸阅读
近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取得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平稳有序地推动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并以此为“推手”带动了人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性提升。在过去的近40年里,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年均超过1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城市。得益于城市相对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二,初步构建起了完善的城镇化体系。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已逐步形成了城镇集群,“大分散、小集中”的城镇空间合理布局正在形成,各类城镇共同繁荣的局面大致成型。
第三,城市群渐成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在特定的区域内,以某个或两个大城市为核心,区域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等级有序而又便捷高效的城市发展群,有效发挥了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带动功能。
第四,城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极大地改善和便利了人民的生活。目前,我国各类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初步构建起比肩乃至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第五,有效避免了“贫民窟”等常见的城市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一开始就是以产业为先导,这就使得中国的各类城市始终具有比较充分的就业空间。再加上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使得我国成功避免了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贫民窟”、居住生活环境恶劣等主要由于城市居民贫困化而引发的“城市病”。
中国全部城镇化了吗?
中国目前没有全部城镇化。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并在2020年升至63.89%。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已完成了由“乡村中国”到“城镇中国”的蜕变,并逐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阶段——中国城市发展体系已从单中心转为多中心,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
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
中国的城镇化率?
201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1,182万人,占52.57%;2019年60.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4,222万人,占47.42%。
近些年来,中国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平稳有序地推动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并以此为“推手”带动了人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性提升。在过去的近40年里,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年均超过1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城市。得益于城市相对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二,初步构建起了完善的城镇化体系。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已逐步形成了城镇集群,“大分散、小集中”的城镇空间合理布局正在形成,各类城镇共同繁荣的局面大致成型。
第三,城市群渐成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在特定的区域内,以某个或两个大城市为核心,区域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等级有序而又便捷高效的城市发展群,有效发挥了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带动功能。
第四,城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极大地改善和便利了人民的生活。目前,我国各类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初步构建起比肩乃至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第五,有效避免了“贫民窟”等常见的城市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一开始就是以产业为先导,这就使得中国的各类城市始终具有比较充分的就业空间。再加上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使得我国成功避免了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贫民窟”、居住生活环境恶劣等主要由于城市居民贫困化而引发的“城市病”。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就,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标杆,是中国人民对人类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贡献。具体来看,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主要借鉴意义包括: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策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有效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对于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健康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样离不开始终坚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
第二,高效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中国的城镇化之所以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用4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进程,除了后发优势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借助于国家高效、正确的顶层设计,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共识。
第三,始终坚持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效经验的吸收借鉴。全球化和信息化给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和外溢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也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择优学习的条件。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避免了很多弯路。
总之,在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应继续坚持以往的有效经验,也应根据新时代的新变化,适时调整城镇化策略。目前来看,近几年国内大中城市“抢人大战”的兴起,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拐点,即大都市区化阶段。从日、韩等与中国在自然资源禀赋等方面比较相似的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来看,人口和其他资源向少数大都市的聚集是难以避免的,但同时也会带来中小城市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因此,在城镇化的新阶段,如何平衡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