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梗概英文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梗概50字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梗概?

七月(马思纯 饰)与安生(周冬雨 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一对好闺蜜,七月温良柔和如同平静的海水,安生炽热叛逆仿似跃动的火焰,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家明,最终却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讲述了两个从13岁开始就相识的女孩七月和安生,心心相惜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

机缘巧合之下,七月和安生爱上了同一个叫做“家明”的男生,最终得到各自命运的安排。

在七月和家明结婚前一天,七月想让家明逃婚,她不想嫁一个不够爱她的男人。可是七月怀上了家明的孩子,然后去找了安生。

在七月生的那一天,七月大出血,难产死了,最后由安生抚养七月和家明的孩子。

最后因为七月的孩子找到了家明并告诉他,小说是她妈妈(安生)写的,一切才说开。

延伸阅读

怎么评价电影《七月与安生》?

《七月与安生》是陈可辛监制,曾国祥导演,周冬雨和马思纯主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香港金像奖12项提名,台湾金马奖7项提名,周冬雨和马思纯一起成为金马影后。这部电影当时也被陈可辛形容为他所监制的电影里最好看的一部,也被观众称为是最懂女生的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该片豆瓣评分7.6,虽然这部电影口碑爆棚,但是这个分数我觉得还是低了,它应该值得8分这个档。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评分评低了是基于这部电影其实刚看完的时候会惊叹好看,但是存在逻辑漏洞。当你细细回味和思考的时候,你发现你需要二刷才能略微看懂,然后再一回味和思考又有新的感悟和感动。

第一遍初看《七月与安生》,评分7.6很合理,但是留下了太多的疑问

第一次看给7.6,是给电影里不知不觉中的身份互换,不知不觉中的交换人生的创意。

安生本来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家庭关系糟糕,没人爱,叛逆。七月是典型的乖乖女,学习好,做事谨慎小心不犯错。但是他们一起喜欢上了一个渣男家明,这男的对谁都有那么点意思,结果安生为了让渣男给自己的好姐妹,一个人远走流浪。

但是男主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结果在北京遇到了孤独漂泊的安生,七月发现了家明收留了安生,并且限定家明一个月内回家和他结婚。家明回去,却在结婚当天逃走了,在小地方这样会给七月带来不好的名声和闲话,从此七月开始流浪,而安生却在北京安顿了下来。

命运就这样开了个玩笑,两个人的处境完美对调,最终七月在结婚前夜怀上了家明的孩子,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去世,安生抚养七月的孩子长大。回到电影最初,安生和家明相遇,安生告诉家明这个是他和七月的孩子,但是没有告诉他七月已经死了,而是告诉他七月生完孩子继续流浪。

以上已经是我想到的对剧情的最简短的描述,大家最好还是看一下电影就明白了。反正第一遍看完,觉得电影确实好看确实精彩,交换人生的概念太棒了,简直是天才创意。但是看完之后,特别是男生会有很多逻辑上的疑问,下面我们就逐个兴趣话题和疑问去解构一下,看看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交换人生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个创意想法并不是原著里的,这个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作者是安妮宝贝。电影的整体框架来自于香港小说家林咏琛的改编,而交换人生的概念也是来自于她。而为了让整个故事的细节更丰富,人物性格更丰满,又增加了三位编剧吴楠、许伊萌和李媛。

经过四个人的改编,其实整个电影的框架和原著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区别,包括结局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也正是因为经过四位编剧的精心打磨,整个剧本的故事张力,剧情的千回百转才会变得更加的精彩,算是IP改编的成功典范。

小时候的七月和安生,谁才是背后的魔王

其实在安生去七月家吃饭的时候,就有所暗示,七月可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乖巧那么完美。因为吃包子的时候七月拿起了一个包子,把肉馅撬了出来,然后把包子皮又放回碟子里。后来父母训斥她,她才放回去,安生看到了把肉馅让给了七月,她自己说不喜欢吃肥腻的肉馅,只吃皮。

所以这个细节画面,反映出七月其实有自己私自的一面,她一直装着乖巧,其实也是希望把好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推。要不然她也不会和安生成为好朋友。安生调皮捣蛋,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只有七月爱她跟她玩,其实七月某个程度上享受安生的叛逆,然后她也不需要承担后果,都是安生干的。

所以后面的七月远走流浪,那个真正的她才显露了出来,她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向往自由的七月。

安生发现了家明喜欢自己以后,为什么就要流浪?走得这么彻底?她真的很爱家明吗?

如果是男生,大概从这个部分开始估计就会觉得越来越奇怪,因为从这里开始一切都会变得不那么符合逻辑。

安生想把家明让给七月,选择了远走流浪,去北京找那个追求她的吉他手。按理说安生和家明没什么交集,也就说过两句话,结果家明喜欢安生还解释得过去,但是安生也那么深爱家明就很难想象。

为什么说安生很爱家明呢?因为家明送她的玉坠,她接受了戴着身上,而且一直戴着。这个玉坠在火车站被七月看到,也成为两姐妹感情出现裂缝的开端。

而且,就算为了让男朋友给闺蜜,有必要远走吗?而且安生的本性是求安定的,却选择了最漂泊的人生,一切只为了成全七月吗?好吧,可也许只有女性观众才能理解这个逻辑。

当家明从北京回来,要和七月结婚的时候,家明为什么逃婚?七月又为什么要让家明逃婚?

电影看到这里,更是千万个不解,一开始以为家明是渣男中的战斗机,答应了和别人结婚,又忽然走了,根本就没必要这样折腾,直接不回来不就完了,难道是为了羞辱七月吗?

后来接近结局部分,我们才知道,是七月让他离开的,因为七月要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这一段说实在的,有点需要思考,有点需要我们找理由去支撑七月的行为。按照我的理解,可能七月从小就隐藏了自己的向往自由的心,但是安生一张一张充满自由和趣味的明信片,都在刺激着她。安生多姿多彩,而七月日复一日,一成不变。当家明回来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她痛哭不止,但是也许那一刻,她才明白,她对一切都厌倦了,包括家明,她希望家明娶她,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那一点点占有欲而已,其实她都不需要,她需要的是远走,走一遍安生的流浪人生。

大体只能这么去理解了,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太合理,只能说无论是七月还是安生,都是世间罕有的奇女子。

怀着身孕的七月,为什么去找安生,而不是找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去哪儿了?

七月找到安生,一起躺在床上的时候,安生问七月,为什么找她。七月说,安生是唯一爱她的人。但是显然不是,因为七月还有父母。

而且就因为一次悔婚,再没面子,也不会让女儿一个人去流浪不管不顾吧?这么尊重孩子意愿的父母,太难找了。而七月怀孕以后,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考虑吧?去找孩子的公公婆婆更稳妥吧?

这个行为,也是很难得到合理的支撑的,只能说七月的想法很不一般。要真要勉强找个理由,那就是觉得怀着孩子回老家让父母更没面子了。

七月大出血身亡,七月的死亡通知书为什么不给家属?七月的孩子为什么能由陌生人抚养?

这个逻辑上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观众提出的问题,难道导演会留下这么明显的一个漏洞,让大家去挑吗?七月死亡,死亡通知书肯定要她的父母来签,而孩子就算交给安生抚养,也必须经过公公婆婆的同意。而且估计七月的父母也不会同意,养大一个孩子不是儿戏,自己的外孙肯定自己抚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安生真的能够抚养这个孩子长大,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七月的孩子呢?还是说这本来就是安生和家明的孩子呢?

电影开始的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小说开头不太一样,小说到底是谁写的?

在电影的开头:“在13岁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了安生……”而在电影的结尾,安生提到另外一个版本的小说的开头:“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头的时候踩着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个已经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另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点,就是电影开头,安生听说了《七月与安生》这个小说的时候,她去网上搜索了这本小说。而电影的结尾,又说安生的笔名是七月,《七月与安生》是她写的。这个是有逻辑上的矛盾的。

电影里小说的部分经常会出现安生的角度和七月的角度的切换,似乎是两个人在同时讲故事,而不是某一方作为第一人称写的。这让人怀疑,七月和安生其实都是小说的作者,或者有两个版本,而写作的时间是有差异的。

在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马思纯说“七月和安生本来就是一个人”,也许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马思纯的讲话其实可以给出另外一种解释,七月和安生本来就是同一个人,陈可辛说过这部电影本身其实不是一部青春爱情片,而是讲述女性的人生。七月和安生就像同一个人的两面。

小时候七月代表的是克制,安生代表的是天性,小七月和小安生互看身体,其实就像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新奇一般,只是通过两个人物去表达。

恋爱以后的七月,看似克制,实际非常的勇敢和直接,她直接告诉家明她喜欢他。而安生则选择了退让,还带有一点点的自卑,用七月的话,安生凭什么和她争呢。

流浪的安生,物质上匮乏,生活拮据,但是内心自由而奔放,随性而快乐。安定的七月,生活安定,但是却压抑,包括家明去北京,她也只能选择等待,等待着别人给她一个结果。后来的人生交换,就像形容人的欲望转换,其实没有人对自己的现在满意,都希望转换到人生的另一边,只是交换以后,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有点众生依然皆苦的意思。

最后的结局,同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结局。有大团圆结局,有遗憾收场,也有把悲痛永远留给自己的倔强,这就是人生,没有人知道结果,只能勇敢地做出每一个选择。电影据说还有第四种结局,安生一开始并没有去找家明,一切都是假的,三个人最后分道扬镳,故事只存在于小说里,这也是一种人生的结果。但是观众看完觉得有点云里雾里的,就删除了。

如果七月和安生理解为同一个人,之前所有的逻辑疑问都不再是问题,只是不同维度的自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发生的不同人生。

其实还有第二种思路,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李连杰的《冒险王》

上文提到过,《七月与安生》到底是谁写的,似乎有一些逻辑漏洞。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李连杰的《冒险王》,就是小说家和小说里的角色在重复切换,小说家在小说故事里寻找真我。

这部电影比《冒险王》要复杂的多,如果一开始安生搜索《七月与安生》这个逻辑存在问题,那么整部电影里,到底哪部分才是现实,哪部分才是小说呢?

如果最后安生收养小孩的一幕不符合现实逻辑,它有没有可能也是假的呢?也许我们还是没有看到真相。

我觉得这个逻辑是行得通的,也就是整个电影里存在真实的部分,也存在小说里的部分,而且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版本的小说,还有人物的谎言,多个维度切割出来的故事,最后成为了我们看到的《七月与安生》。它同样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人对人生的选择,她喜欢的选择和结局。

而这最后呈现的选择权是试看观众,这部电影的结尾是经过多次修改的,是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了调整,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就非常合理,观众看到的是这些切片里最想看的结局,也许它最终并不一定很符合逻辑。

现实和小说在多次多重切换,现实里有小说,小说里还有小说,具有无限合理性。

这部电影好看,但是男性观众一定要尝试放下逻辑两个字,强调不是性别歧视,而是思维惯性,女性很少讲逻辑

以上的两种理顺电影逻辑的思维,仅供参考,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总的有一条观影建议,如果是男性,最好放下逻辑两个字。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女性电影,很多的女性观众看完觉得很有共鸣,说明电影的思维符合女性思维惯性。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其实女性思维惯性是感性而跳跃的,有时候她们所做的一些决定,并没有什么“因为什么而所以然”的逻辑,就是那么做,没有为什么。

所以如果用这种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疑问,能够更好地去感受电影的内核思想。

结语

一部电影的好坏,和它在限定时间里装的内容和思想的量有一定的关系,显然这部《七月与安生》拍得有内容有深度,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电影。如果你只看过一遍,建议你空闲时间来个二刷,也许有新的一种观感和享受。人生是永远谈论不止、谈论不完、一直都津津有味的话题,而《七月与安生》就是讲述人生的一个有趣故事。

七月与安生百科?

《七月与安生》是由极客影业、嘉映影业、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陈可辛监制,曾国祥执导,周冬雨、马思纯主演的青春爱情电影。

该片根据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七月”和“安生”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成长故事。

该片于2016年9月1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在第53届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七项提名 ;在第36届金像奖上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12项提名 ;在第31届金鸡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等4项提名 。同时,除开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之外,周冬雨也荣获第2届金砖国家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第23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 。2018年11月,该剧获得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

《七月与安生》电影主要讲什么的?

七月(马思纯 饰)与安生(周冬雨 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一对好闺蜜,七月温良柔和如同平静的海水,安生炽热叛逆仿似跃动的火焰,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家明,最终却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讲述了两个从13岁开始就相识的女孩七月和安生,心心相惜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

机缘巧合之下,七月和安生爱上了同一个叫做“家明”的男生,最终得到各自命运的安排。

在七月和家明结婚前一天,七月想让家明逃婚,她不想嫁一个不够爱她的男人。可是七月怀上了家明的孩子,然后去找了安生。

在七月生的那一天,七月大出血,难产死了,最后由安生抚养七月和家明的孩子。

最后因为七月的孩子找到了家明并告诉他,小说是她妈妈(安生)写的,一切才说开。挺感人的,反正我看的时候是泪奔了……

《七月与安生》表达的是什么?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那么他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是表达友谊的,还有就是作者的情怀和理想,谁不是默默的生活的七月,但心理都有个想走遍天下的安生,但安生的苦楚大家都看到了,七月的泪大家都藏在心里。

我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人最好的一个朋友通常和自己的性格特征是相反的,因为性格互补的人之间相处起来比性格相似的人更好,七月和安生就是这样,她们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七月是乖乖女,安生很叛逆,她们之所以不同,是成长经历决定的,也可以说是先天注定的,七月家庭幸福,管教也严,所以是乖乖女,安生父亲早逝,缺乏关爱,所以叛逆,但实际上两个人其实都向往着过另一个人的生活,七月由于家庭教育严格,从小都是乖乖女,其实内心向往自由,所以不愿意嫁给一个不够爱自己的人,要求家明逃婚,安生一直流浪则是迫于生计,在流浪时她也依附过不同的男人,她的内心其实向往的是家庭和安定的生活,对于结局的镜子,有人的理解是安生在想念七月,也有人理解为七月和安生是同一个人,我倒是觉得,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住着七月和安生。

七月与安生深度解析?

《七月与安生》如果粗看剧情,你会以为这部影片,讲述的不过是一对很要好的闺蜜,原本关系不分彼此的好,但是最后却因为喜欢上了同一个男生,昔日的好朋友开始有了间隙甚至友尽的俗套剧情,然而影片要传递的内容,可远远不止那么浅显,这也是是导演最为高明的地方。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所构造的整个剧情中,真正具有点睛意味的核心剧情,并不只是讲了一对好闺蜜都爱上同一个男人这么简单的套路化情节,影片的真正的内核点是在强调安生和七月这一对好朋友在历经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本身性格所发生的变化,曾经活泼外向的安生变得越来越像内向安稳的七月,而以前腼腆的七月却变得越来越像向往自由,不被约束的安生,这一对好朋友都在向着对方的影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七月与安生小说原著解读?

《七月与安生》讲的是“七月”与“安生”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成长故事。七月与安生家庭环境相差悬殊却成为闺蜜,后来爱上了同一个男生,七月怀上了孩子,但在生育的时候死了,孩子被安生抚养成人,闺蜜由爱生恨,最后又互相原谅。

安生家庭环境不好,从小就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一个有父母的孤儿,但自从遇上了七月之后,她就享受到了被关爱的感觉。而七月虽然看起来温柔淑女,但内心就像七月一样炽热。

安生长大以后心中慢慢觉得不公平,好闺蜜爱上了一个男孩,两人非常相爱,她不知道怎么了,竟然也喜欢上了家明,可这真的是爱吗?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并不是爱,而是嫉妒。

安生不懂为什么好东西都是七月的,而自己没有父母陪伴也没有人喜欢,可能是闺蜜的男朋友给了自己心灵上的一点慰藉,让她迷失了自己。那一次远行她问候家明,慢慢的七月看出了端倪。

七月虽然看起来善良,但骨子里其实有一股狠劲,她爱安生,也爱家明,所以她无法想象自己最重要的两个人背叛自己,那种感情观众只能感同身受,但并不能完全理解。

结局的最后,七月怀上了孩子,但没有跟家明结婚,她从心底里其实是想成全安生跟家明,可谁知在最后生产的那一刻,故事就变成了悲剧,七月死了,安生活着,家明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跟七月的那个孩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