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有什么区别?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区别是爵位等级不同。亲王、贝勒等名称是清朝特有的爵位。除前面的四个爵位等级,还有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以上这些都是清朝皇子的爵位。
阿哥是对皇室皇子的称呼,阿哥是皇子没有被封号之前的称呼。亲王、贝勒、郡王、贝子是清朝特有的爵位。
列爵九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大将军。
王爵分俩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也叫铁帽子王。另一种叫降(jiang)王。
世袭罔替只要不被废除后面的子孙继承都是亲王的爵位。
降王是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比如是亲王: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就会被降到郡王,到孙子继承的时候会被降到贝勒,曾孙继承会被降到贝子,重孙继承被降到将军,以此类推。
国王和亲王区别?
王爷包括郡王和亲王,所以就是郡王和亲王的区别。
一、等级不同。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而郡王是亲王低一等的爵号。
二、受封人等级不同。
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在汉语中为国君之意,即国王,国王又分亲王和郡王两等,按照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传统,一般天子的伯叔兄弟诸子封国者为亲王,其封号即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等),而周边附属国的国王则为郡王(如朝鲜王、越南王、琉球王等)。
也就是说,亲王只封授给皇帝家族的皇室成员,郡王则封授给向中央王朝称臣朝贡的附属国国君。郡王亦可作为皇室成员中次亲王一等的贵族封爵(一般皇太子及亲王之子封郡王),在部分朝代,也有少数以功臣而得封郡王者。
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亲王是王的第一等。亲王是本国的君主,对上臣服于天下之君的皇帝,对下统领本国军政文武。明朝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民生,手下都配有一位文相,一位武相,文相管国政,武相管军队。王宫的亲兵护卫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本国的驻军。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西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
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
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某王(如秦王、晋王等),其封地称国(如秦国、晋国等),王玺称“某国之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同时,中国古代一些周边国家受到中国的影响,也将本国的君主称为亲王,但只有一些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如唐朝时期,日本国的君主在唐朝皇帝的册文中便是亲王。朝鲜国、琉球国等国的国王等级仅为郡王。朝鲜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国王的级别为郡王,但明朝建文帝特准其使用亲王的冠服。
朝鲜在古代为明朝的附属国,朝鲜国王的等级为郡王,但可使用和亲王一样的九旒冠冕。
恭王和亲王有啥区别?
恭亲王是封号爵位,所谓亲王就是爵位中王爵的第一等,是古代皇室中的高级爵位。皇帝立的是太子,而亲王立的则是世子。皇位可传,同样亲王的爵位也是可以世袭的。
至于恭亲王府里的什么人可以称为恭亲王。恭亲王的爵位同一时期内只有一个,所以能称为恭亲王的就是指定世袭之人。就如皇帝制定皇位继承人一样。至于他又能管理什么事情,那就要看他有多大权利了。毕竟古代有的虽然爵位很高,但实际权利却不大,所以管理的事情也就不同。
在清朝除铁帽子王外,其他的王爵都要世代递降的,意思就是说,铁帽子王不仅可以世袭,而且爵位不会下降,而其他的王爵则会一代一代的降低爵位。
清朝有十二个世袭爵位不用降爵的亲王爵位,也就是铁帽子王,在这十二个之中,有八个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大功的清朝宗室,其他四个则是恩封,其中就有恭亲王爵位。
这十二个诸王世系分别是礼亲王世系、郑亲王世系、睿亲王世系、豫亲王世系、肃亲王世系、庄亲王世系、克勤郡王世系、顺承郡王世系、怡亲王世系、恭亲王世系、醇亲王世系和庆亲王世系。恭亲王是在大清十二铁帽子王之列的。
同时清朝还有六大亲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恭亲王奕欣亦在此列,可见他在清朝的影响。
亲王和国公哪个大?
亲王。1.出身上:亲王是皇室子孙,身上留着皇室的血脉,亲王通常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或者兄弟;国公只是贵族之后或者功勋之后,论身份,远远不及亲王。
2.地位上:亲王是皇家的子弟,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皇权;国公无论功劳多大,都只是皇帝的臣子,因此国公见到亲王需要行礼,亲王象征性的还礼即可。
郡王见到亲王要行礼吗?
明朝郡王见到亲王是要行礼的,不过明朝的宗室不能够擅离封地。所以郡王只能在朝贺上才能见到本枝亲王,其他亲王则是不可能见到。
郡王朝贺时,亲王会在王城正殿设王座,设拜位在殿外,礼乐起亲王升座,郡王由赞礼官指挥,由大殿东阶上来到拜位鞠躬,乐止。再乐起后四拜,郡王跪称贺并致词后,复位再拜,亲王安座受礼,拜贺之后由西阶下殿。
面对亲王,郡王在致词时对自己的称谓应该是某亲王下或之前的某代亲王(加谥号)之后的某封号郡王及名字,如是亲王的晚辈则加上自己某小子,小孙,小侄,侄孙的称谓,祝王父殿下,王祖父殿下,王伯父殿下等称呼,如果郡王是亲王的长辈则不加后边的这些称呼。明朝有严格的礼仪规定,天子,亲王,郡王虽有长幼之分,但在朝堂之上必讲君臣之礼。
朝拜结束后,赞礼官会将众长辈的郡王引入偏殿,亲王再向长辈的郡王行家礼,四拜不叩首,郡王坐受,回礼,再以辈分相称,亲王可以称呼长辈郡王为王叔,王兄等,但郡王绝不能称呼亲王为王弟,王侄,必称呼为某王殿下。另外如果郡王是亲王的长辈,年过五十就不用朝见亲王了,由长子代之。如果是亲王的晚辈,年过六十由长子代之。
镇国公和亲王哪个大?
亲王大。
宗室封爵等级制度是以亲王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便是郡王、贝勒,还有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等等。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英国亲王和王子区别?
对于皇室而言,最高的头衔就是国王/女王(King/Queen),接下来是王储(Crownprince),也被称为“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紧接着的就是亲王(Prince),但“亲王”不能算是具体的爵位,而是是一种尊称。
在英国,在位女王的丈夫被称为王子,他们的儿子、孙辈、曾孙等等也是如此。然而,如果一个公主结婚,她的丈夫将不会被称为王子,就像她成为女王一样。所有皇室成员都应被称呼为“殿下”,而女王则应以“陛下”称呼。
亲王和郡王和国公的区别?
亲王,绝大多数是皇帝本家的叔伯、叔伯祖父、兄弟、堂兄弟或者皇帝的儿子,即皇室男性成员,一般是超品或者正一品。
郡王,除了亲王世子之外的亲王子嗣和外戚、勋臣,例如唐朝汾阳郡王郭子仪就是因功授封郡王爵位,品级是一品。
国公,皇室子弟、外戚子弟、文武大臣因功授予的爵位,品级是从一品或者二品。
古代的亲王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王爷是爵位,不是官职。古代王爷只是一个封号,代表一定尊贵的地位,并不是官职,光王爷这个封号并不能管辖事务,但却有一定的朝廷奉禄。王爷的等级还有一定区别,如亲王、郡王。亲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亲,郡王比亲王低一级,只封皇帝的表亲。
“王爷”——这个对于中华历代王朝宗室最高等级男性成员(除皇帝外)的称呼主要是盛行于清代,而且是相当口语化的称谓。
亲王和王爷哪个权力大?
亲王也是王爷。在封建社会,王爷是指所有有王爵封号的勋贵。而“王”里面,又有亲王、郡王之分。亲王通常是皇帝的儿子、兄弟等至亲,封号只有一个字,如秦、齐、燕等等。郡王则是与皇帝血缘关系较远、或不受重视的庶出皇子、或有巨大功勋的异姓贵族,封号通常是两个字及以上,如长沙、东海等等。
要说权力,亲王比郡王要大。不同朝代,亲王有不同特权,如铸币、制盐、私军、任免辖地部分级别的官员等等。当然,诸王权大,会影响到皇权,因此各朝也在不断削减他们的权力。至于郡王,受到的限制要更多,甚至有的郡王只是荣誉封号,可以享受一定物质福利,但连封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