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太庙是干嘛的?
太庙是皇帝的宗庙,从秦汉开始史称“太庙”。一开始,太庙是供奉历代帝王及其祖先的地方,后来,一些对本朝劳苦功高的臣子死后,也被允许供奉于太庙之中,称为配享太庙。
这里要说明两点:
一是配享的功臣往往跟他所服务帝王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长孙无忌配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庭;狄仁杰配享的是唐中宗李显的庙庭。
二是功臣配享名单的,往往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被“踢出去”的可能,比如房玄龄原本配享李世民庙庭,后因为其子房遗爱谋反,连累老爹被取消资格。
太庙对联?
太庙专门供奉中国的人文始祖和历代君王(也包括少部分忠臣良将),以及皇家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对联有:祖德流芳思?本,宗功浩?想?源。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源同流万派。祖德振千秋?业,宗功启百代。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休?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产?价宝,地?有道才;?能?万物,地可发千祥。绳其祖武,佑我后?。昭假蒸尝勿替,祀事孔明。?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欢。孰事有恪,明德维馨。春秋匪懈,继序不忘。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冠陈俎?,礼乐荐馨?。烈祖,佑启后?。
什么叫尊享太庙?
是死后可以跟皇帝及亲属一样排位进去太庙,得到供奉。
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帝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功于社稷的臣子和子民,经皇帝允许,也可以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现在太庙还有牌位吗?
当然有。在中国太庙很多,中国很多的太庙都有人们贡奉的神主牌位,比如说孔老夫子的太庙在山东曲阜,太庙之中贡奉着孔老夫子的圣像供孔子的后人和信奉孔子的读书人前往礼拜。
关羽被人们拜为财神,又被人们拜为武圣,全国各地有多处关帝庙香火一直很盛。
北京太庙里面供的谁?
太庙供奉皇家的列祖列宗有:
老罕王四代祖先考妣神位、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皇后、清太宗皇太极。
著名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二人的神牌也被配享到大殿的西配殿。
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是因为死后无子、绝嗣,故顺治将他们供入太庙。再有怡贤亲王胤祥和恭忠亲王奕訢是当时皇帝特例将他们牌位放进太庙,其余大部分牌位进入太庙的人都是因军功而被赐予此项殊荣。即使开国的八位铁帽子王也并非都能入选太庙。享殿分东西两殿,东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
太庙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太庙制度从夏朝时候就开始了,而太庙这一名称则是从秦汉开始的。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万历为什么把朱佑杬移出太庙?
太庙是供奉历代祖先的地方,从周礼上开始,天子只有七庙,也就是说太庙里只能共七个皇帝,而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也想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太庙当中,享受后代人的祭祀,于是改了规则,把太庙增加到了9个位置,
中国历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亲尽则祧”,就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中单独供奉,
兴献王朱佑杬是嘉靖皇帝的父亲,超出了和万历皇帝的亲缘关系,所以被移除太庙。移出太庙
太庙制度?
周代有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礼记?王制》中说:“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昭、穆是指宗庙的排列次序,各个庙都向南,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次排列。自太祖以下,第二、四、六等偶数之祖为昭,第三、五、七等奇数为穆。周代宗庙中的神主一般用桑、栗等木制成,平时收藏,祭祀时取出。祭祀之日,要供上香酒、祭肉,还要奏乐、舞蹈。
祭祀完毕,参加祭祀的宾客与同姓诸侯分食祖宗享用过的祭品
太庙为什么只能供奉九人?
原来,大明的太庙只供奉九位皇帝,其他帝王的牌位,只能放在太庙的后殿。而嘉靖皇帝即位时,太庙恰好供奉满了九位皇帝。
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永乐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父德祖朱百六(建文帝被朱棣“开除”,景泰帝不被明英宗承认,所以其牌位没有进入太庙)。
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大的数字。
③古代认为9最大所以太庙只能放9个牌位。
太庙是怎么排的?
太庙是由前中后殿和廊庑等建筑组成。
正南为前门,外周设围墙,入内三条道,有御河。
中门设三桥,另外东西两边各有两桥,故御河上共有七座桥。然后是一门,即戟门,门内一个院子,左右为廊庑配殿,院北正中(中轴线)即主体建筑太庙前殿。
庙后中轴线上还有中殿、后殿,其两边均设配殿,最北有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