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的简体字(燧是什么字)

燧的象形字?

不是象形字,是会意字。从火,遂声。

燧 suì

〈名〉

(1)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2) 同本义 [flint]

燧,塞上亭守烽火者。——《说文》

燧,以取火于日。——《玉篇》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钻燧取火。——《论语·阳货》

命夙驾载燧。——《左传·文公十年》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人类的出现》

幽王为熢燧。——《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

(3) 又如: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

(4) 火炬之类 [torch]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曹植《应诏诗》

(5) 烽火台 [beacon tower]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告警叫“烽”,夜间举火告警叫“燧” [beacon fire]

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燧火。——《后汉书·孽嬖传》

有寇则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则举烽。——《后汉书·光武纪》注

(7) 又如:燧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燧堡(烽火台)。后泛指报警的烽火,不分昼夜

与城上烽燧相望。——《墨子·号令》

(8) 守望烽燧的基本组织 [beacon group]。燧是最基本的组织,专司本烽燧的守望职责,设燧长,其秩位相当于亭长

词性变化

◎ 燧 suì

〈动〉

燃 [burn]

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宋· 苏轼《中山松胶赋一首》

克孜尔尕哈烽燧介绍,读音?

克孜尔尕哈烽燧,ke zi er ga ha feng sui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依西哈拉乡境内,坐落于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且位居丝绸之路北道的黄金地段,区位条件优越,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克孜尔尕哈烽燧,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丝绸之路大遗址保护项目,克孜尔尕哈烽燧为我国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燧这个字怎么读,燧怎么念,燧怎么拼音,燧怎么组词?

拼音:

suì

简体部首:

五笔:

OUEP

总笔画:

16

笔顺编码:

点,撇,撇,点,点,撇,横,撇,弯钩,撇,撇,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解释:

1.上古取火的器具:~石。~人氏(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2.古代告警的烽火:烽~。

燧人取火的随是几声?

汉字燧人取火的燧昱四声,这个字的读音是sui四声,这个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其偏旁部首是火字偏旁部首,这个字一共有十六画,其五笔是ouEP,这个字也是一个形声字,属于左形右声,形从火而声从遂,其基本释义1、古时取火的器具,2丶古时候边防告警的烽火,所以组词有燧人氏,燧石,烽燧,燧人,金燧。木燧,

燧的潮汕读音?

燧潮州音:[sui5 随]

拼 音:suì

字 义:

①上古取火的器具。

②古代告警的烽火。

燧姓来源?

燧人氏,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尚书大传》等古籍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燧人氏生伏羲氏、女娲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年编制的《中国历史年表》中把”三皇”之首” 天皇”燧人氏所处的年代界定为100万年前。 燧人氏生于商丘,葬于商丘。商丘因此被誉为中国火文化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 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燧粤语读音?

粤语:seoi6
燧 suì
(1)(名词)古代取火的器具。《五蠹》:“有圣人作,钻~取火,以化腥臊。”
(2)(名词)燧台;古代边境上供守望和放烽火报警用的堡垒。《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遂,此山当是其一也。”
(3)(名词)古代边防告警的烽火。贾谊《陈政事疏》:“斥候望烽~不得卧。”

熢与燧的区别?

熢与燧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

熢 [fēng,péng]多音字,古同“烽”,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燧suì,中国古代取火的工具,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于日,木燧取火于木。根据我国古籍的记载,古时常用“夫燧”、“阳燧”(实际上是一种凹面镜,因用金属制成,所以统称为“金燧”)来取火。《周礼·秋官司寇》中就有“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的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中写道:“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