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百科(孙子兵法是哪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哪六韬哪三略?

六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三略上略 卷上中略 卷中下略 卷下 《三略》分上、中、下三篇,内容比较简略,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些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

“三略六韬”为黄石公的兵书,

传说黄石公就是张良的授业恩师。

“三略六韬”分“三略”和“六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三卷:“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贱贤之咎。

“六韬”纵论战争、战事、阵形、兵力……等等实战兵法,为兵法巨著。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博学精微,是在“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兵法巨著。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问暇历观诸子及六韬意思?

问暇历观诸子及六韬,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空的时候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这本书。这句话出自汉代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一文,原文如下:勉之,勉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六韬全文及译文?

文韬文师

【原文】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陽,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陽,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

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六韬译文?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圣人治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太公答道:“无需忧虑什么,也无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忧虑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不知不党中受到感化,就象时间在不知不党中自然推移那样。圣人遵循这一原则,则天下万物就会被潜移默化,周而复始,永无穷尽。这种从容悠闲无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须反复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藏于心中;既已藏于心中,就不可不贯彻执行;既已贯彻执行,就不必将其中的奥秘明告世人。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古代圣人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家庭,把许多家庭聚集起来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聚集起来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各国诸侯,把这一切叫做治理国家的纲纪。宣传弘扬教化,顺应民俗民情,移风易俗,把邪僻转化为正直,各国的习俗虽然不同,但能使民众安居乐业,人人尊敬爱戴君主,这就叫做天下大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主不能端正身心,所以会与民众抗争。君主政令烦多,就会导致刑罚繁苛,刑罚繁苛就会造成民众忧俱;民众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业,社会长期动乱不休,这就叫做政治大失。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开放它就流动,安静它就清彻。唉!真是神妙啊!只有圣人才能看到它的萌芽,并进而推断出它的结果。”

  文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静呢?”

  太公答道:“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民众有经常从事的生业。君主能同民众共安生业,天下就会安静。所以说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扬政教以感化民众。民众被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民众无需施舍就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治。”

  文王说:“您的话深合我意,我将朝思夕念,时刻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孙子兵法和六韬个区别?

《六韬》、《三略》是古代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六韬》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重视《六韬》,《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它,继《通典》后,唐人着书论兵也多引用它。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素书和六韬区别?

素书相传为汉代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末期某人托姜望之名而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孙子兵法和六韬的优劣?

孙子兵法和六韬相比较,六韬更厉害。因为六韬是指导攻城掠地,并千秋万代相传承。它是我国古代汉族重要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逻辑缜密严谨。而孙子兵法更加实用,攻城掠地比六韬好。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它是世界上现存公认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经。其继承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和战争经验。内容富有哲理性,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

六韬原文注音及译文?

【原文】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陽,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陽,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

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六韬总共分为哪些?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著录曰:“《太公》237篇,其中《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班固注“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清沈钦韩说:《谋》者即太公之《阴谋》,《言》者即太公之《金匮》,《兵》者即《太公兵法》。但从南宋开始,《太公六韬》一直被怀疑为伪书,特别是清代,更被确定为伪书,但是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太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伪书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