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 武则天(李治封禅泰山是武则天挟持的)

武则天泰山封禅文章?

660年到665年,武则天逐步走向了高宗权力的核心。在这五年时间里,武则天和高宗两个人认识一致,往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高度认同。她一心一意辅佐高宗,大唐的国力和经济水平持续向好,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665年的二月,春寒料峭,高宗李治率领武则天和满朝文武等从长安城出发。出发前夕,武则天就多次催促要准备一个细致封禅流程。于是唐高宗下令让礼官、博士提出封禅大殿的实施方案。

经过一个月的跋涉之后,他们到了东都洛阳。经过七个月的准备之后,十月,封禅的队伍从洛阳前往泰山。按照当时的记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包括高丽、新罗、百济、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国使者),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其道。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两个月后,封禅队伍到达泰山脚下。前期准备的登封坛、降禅方坛已经好了。封禅活动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其他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高宗李治的队伍到达泰山后,负责封禅筹备的官员把具体方案呈上来了,方案提出“封祀以高祖、太宗同配,禅社首以太穆皇后(案指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文德皇后(案指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同配,皆以公卿充亚献、终献之礼。”

这是一个按照传统习惯设立的流程,以往皇帝的封禅活动没有看到过皇后、嫔妃的影子,主管官员万万想不到现在不一样:高宗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武则天。方案没有武则天什么事。

武则天当然不能忍受这个方案。历史没有记载武则天当时的情态,我们也猜不出这位威势森严的女性闪现了什么样的神情。她铿锵有力地抗表,陈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伏寻登封之礼,远迈古先,而降禅之仪,窃为未允。其祭地祗之日,以太后昭配,至于行事,皆以公卿。以妄愚诚,恐未周备……”

武则天的语气不容商量,她要求坚决废除这个安排,并提出既然皇帝您前面已经确定了李勣、许敬宗等人为封禅大使,那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他们去办——另外拿出一套方案。这个方案要“伏望展礼之日,总率六官内外命妇,以亲奉奠。”这才是武则天所要达到的目的。

高宗李治看了武则天的奏表之后,欣然同意了她的请求,废了“皆以公卿充亚献、终献之礼”,决定“祭地祗、梁甫,皆以皇后为亚献,诸王太妃为终献”。

乾封元年(666) 正月初一,封禅大典正式开始,高宗李治“祀昊天上帝于山下之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如圆丘之礼”;正月初二,“又封玉册于登封坛”;正月初三,武则天成为活动的主角,“祀皇地衹于社首山之降禅坛,如方丘之礼,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配,而以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太宗燕妃) 为终献,率六宫以登,其帷帘皆锦绣。”

对于这件事情,据说当时在场的不少官员们“君臣瞻望,多窃笑之”“或窃议焉”。因为开了皇后参与封禅的先河,而且还成了很是重要的“亚献”角色,武则天的地位不断得到了提高。

通过封禅这个事件,我们不但看到了高宗对武则天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不断创新,善于拓展路径的女强人。

三国志11泰山封禅条件?

泰山封禅的剧情触发很简单:1、我们需要支配小沛;2、我们玩得势力需要称帝,就是我们需要打下大半江山才可以。之后就能够触发泰山封禅的剧情了,这个触发只是早晚的问题,只要当了皇帝打下小沛就可以了。

泰山封禅之后,我们所有都市的治安会上升,武将的忠诚会增加。然后君主的所有能力的经验值会增加,基本每项能力可以增加2点。

宋仁宗封禅时间?

那是宋真宗干的。

1008年的四月,宋真宗下诏举行封禅泰山的典礼。最终,宋真宗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泰山,却花费了八百万贯,占据当年宋朝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宋真宗在位期间,北宋问题很多,根本算不上盛世,而他粉饰太平、弄虚作假的封禅闹剧,更是彻底搞臭封禅活动,自此之后,世上再无封禅。

李治为什么能封禅?

高宗李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四位封禅的皇帝,可是纵观李治的皇帝生涯,并没有发现他有多么出彩的政绩,能够去泰山进行封禅主要原因有以下2点:

第一:李治在位期间对外也发动过战争,而且还做到了他父亲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收复了高丽。

第二:下面有人劝谏。大臣们集体对李治进行劝谏,经过一番无理取闹的“作秀”李治这才答应去封禅。

封禅的别称?

1、封禅,汉语词语,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出自《管子·封禅篇》。

2、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又称封祀、封峦、封岳。秦汉时特重此礼。

3、另外一种解释,《白虎通》中说“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封禅过程中的仪式,是指将封禅所用的文书以“金泥银绳”或“石泥金绳”封之,埋于地下。太史公《史记·封禅书》也有“飞英腾实,金泥石记”之记。

李隆基凭什么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他们相信“君权神授”,要长治久安,就要和上天沟通好。泰山乃五岳之首,离天最近,到泰山封禅,成为古代帝王宣扬文治武功的一大盛事。

李隆基即唐玄宗,他继位之后,励精图治,虚怀若谷,任贤用能,以雄才大略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局面进一步提升,开创“开元盛世”,使大唐成为封建王朝的顶峰。所以,李隆基到泰山封禅,有此资本。

泰山封禅文化?

封禅(fē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武则天一帝封禅嵩山。

李隆基泰山封禅原文?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代皇帝。玄宗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于是大臣张说等人先后上书,请求封禅以告成功。玄宗允准,遂于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从洛阳抵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玄宗自南麓登岱顶,筑坛以祀昊天上帝。瘗玉牒文,以五色土圆封,燔柴告天。次日,行禅于社首山,祀皇地祇。封禅告成后,下诏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玄宗并御制《纪泰山铭》文,于开元十四年(726)九月摩刻岱顶大观峰。铭文宣扬唐朝历代帝王的功绩及其封禅泰山的经过,中以“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之语,表露其施政理念。碑文书法遒逸,文词雅训,为泰山名刻之一。

玄宗并御制《纪泰山铭》文,于开元十四年(726)九月摩刻岱顶大观峰。铭文宣扬唐朝历代帝王的功绩及其封禅泰山的经过,中以“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之语,表露其施政理念。碑文书法遒逸,文词雅训,为泰山名刻之一。

封禅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封禅是一项国家的重大活动,朝廷的大臣和皇帝要一起前往泰山,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计其数!

一代雄楚唐太宗曾经想去泰山封禅,但后来被魏征劝阻说耗费太大,影响民生,所以便取消了!但宋真宗进行泰山封禅,功劳比不上前面的帝王,这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嘛!所以后来在元明时期之后,并不再前往泰山封禅,而是改为祭祀活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