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的由来以及历史(唐三彩的由来以及历史故事)

唐三彩的由来以及历史?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1]),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享誉中外。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规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琉璃和唐三彩的区别?

琉璃跟唐三彩属同一类的低温釉陶器。法华始于元而盛于明,主要产于山西地区,在江西景德镇也有法华的产品,但是两地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琉璃的制作工艺繁缛复杂,技术要求很高,成品色泽瑰丽,让人浮想联翩。琉璃也是低温色釉陶,以铁、钴、锰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再配以石英制成。釉料有石英是与其他的低温釉陶所不同的,这也许是琉璃在古代做为官方用品的重要原因,只有在陵墓、庙宇、佛塔的供器才能用到,并且有着森严的等级区别。

琉璃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在隋、唐、辽时流行开来,明代为全盛时期。琉璃跟唐三彩的做工有相似之处,一般先入窑第一次素烧,再施琉璃釉经二次低温釉烧而成。釉色主要有黄、绿、蓝、紫、黑等颜色,釉面光彩夺目,造型优美,风格独特。

唐三彩不仅受到国内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国外人民的喜爱,唐三彩有的作为宝贝馈赠给外来使者,或者经由“丝绸之路”或是通商口岸传入外国。唐三彩的工艺、花纹、釉色乃至文化理念,都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在朝鲜、日本、伊拉克、伊朗、埃及都有唐三彩的出土,而其唐三彩在异域人民智慧的双手下,带有了浓厚的异国情调。唐三彩来到了朝鲜,朝鲜人民取长补短,在唐三彩的基础上,烧制成了“新罗三彩”。而唐三彩到波斯也生根发芽,落地开花,仿制唐三彩制作出了“波斯三彩”。唐三彩在日本经工匠加工又成了具有日本特征的“奈良三彩”。

唐三彩与宋三彩马的区别?

1、器物不同

  唐三彩多是模型、人物、动物、宗教等,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

  宋三彩的器物主要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以其中枕为大宗,其他还包括洗、盆、盂、盘、佛塔以及一些玩具等,而陶俑等则相对较少。

  2、釉色不同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白、绿三色为主。

  宋三彩的釉色,以黄色、绿色、褐色为主,此外还有艳红、乌黑及新创的翡翠釉等,几乎不见蓝釉。宋三彩的釉色不及唐三彩的灿烂斑驳,但却呈现出浑厚凝重、幽深古朴的风格,独具特色。

  3、画面不同

  唐三彩描述的多为宫廷、外交、宗教等画面,画风较为厚重。

  宋三彩的画面构图更加生动,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填色更为规整。

  4、技法不同

  唐三彩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然后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宋三彩的装饰技法比唐三彩更加丰富,有划花、印花、横印、堆塑和贴花,其中以刻划法最为主要。在第一次烧成涩胎后,工匠按照纹饰的需要填充彩色釉,然后再经第二次烧成。纹饰多为花卉鸟禽、人物以及波浪纹等,风格典雅清秀。

  5、可塑性不同

  唐三彩只是白色的粘土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并不实用。

  宋代,由于部分窑址的产品中加入了磁石矿土,使瓷器的耐用性增强,而三彩瓷中未加入磁土,竞争性相对减弱,但是却在可塑性上大大超过了其他瓷品,从而发展成为独特的泥塑艺术,自唐末以来在实用性中又糅和了艺术性。

个人能收藏唐三彩吗?

可以合法收藏。

唐三彩是一种十分有名的彩色釉陶瓷,它是对唐代低温烧制的彩色釉陶器的总称。唐三彩之三彩指的是其颜色一般以绿、黄、白为主,但唐三彩不一定就是这三种颜色,它有可能有超过三种颜色如同时具有绿、蓝、黄、白、褐、紫等多种色彩,也有可能只有一种或来两种以上的颜色。在唐代,唐三彩受到了上至王室贵 族,下至士大夫阶 级,甚至是贫民老百姓们的喜爱。

唐三彩文献记载?

唐三彩不见于古代文献,直到清末建造陇海铁路,在洛阳邙山毁损唐代墓葬,发现颇多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将其运至北京,引起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出土的唐三彩被修复成功,引发了收藏热。

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如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但主要以黄、绿、褐(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

唐三彩浅蓝釉真品价值?

价值非常高。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釉陶器,流行与唐代。既然叫三彩,主流一定是三种色釉,最常见的釉色为黄、绿、白,也有褐、蓝、黑等颜色。其中蓝色钴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也是第一次在陶瓷器上出现,非常名贵。有三彩带蓝价格翻一番之说。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博物馆,走进陶器馆,三彩陶器琳琅满目,有种回到大唐盛世的感觉,但唯独没有蓝色釉的唐三彩。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馆藏唐三彩最多的博物馆,品种之多品质之高全国首屈一指,但也没有一件带蓝釉的唐三彩。由此可见带蓝釉的唐三彩的珍贵和稀少。

真品唐三彩特征?

(一)釉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但有时可以看出刷纹。唐三彩是一种玻璃质亮釉,光泽柔和,有“七彩蛤蜊光”。另外,釉表开片有非常明显的翘楞现象,就好像池塘干涸后开裂翘曲的塘泥一样,即民间所说的“翘皮纹”或“芝麻釉。因此,“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二)造型 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雄健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西域大宛洋马”的生理解刨特点。不仅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它体现了唐马的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静中带动,你看它“回首顾盼”,极其传神,雕塑家把这一顾盼的瞬间“定格”,使它能生动地展示唐马的内在精神、外在的动感和充满阳刚的肢体韵律。

(三)胎 真品唐三彩马的胎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多出现于隋和唐朝初期,极其稀罕,仅陕西有少量出土;另一类是白色陶胎,多产于河南,是最多见的一种。唐三彩造型手法有捏塑、堆塑、雕刻、轮制、模制等几种。真唐三彩马肚中间都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内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

(四)陨石坑 唐三彩马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其胎釉必然会受到“侵蚀”,出土后的三彩马常常会出现斑驳脱落的现象,形成一个个像“小圆锅”形状的微小圆坑,其形体大小及其分布毫无规律,行内将其叫做“陨石坑”。

(五)墓土味 唐三彩马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土的味道已经沁入到了唐三彩马的“胎骨”,即使出土后存放若干年也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墓土味。尤其将唐三彩浸湿后,或用淋浴花撒将其淋湿,离很远都能很轻易地闻到强烈的“墓土味”。

唐三彩鉴定最简单方法?

方法一:鼻嗅

唐三彩用鼻嗅,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土腥味。

方法二:看彩绘

唐三彩俑人的头发、眉毛、眼睛、髭须和巾帽、口唇和面颊都是后挂彩,即俑人烧好后,再在俑人的头部用黑彩描绘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和巾帽,用朱红彩描画口唇和面颊,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明显地变淡变薄,且渗入胎骨。而仿品的彩绘因为是新描画上去的,往往颜色鲜艳清晰,彩绘浮于陶胎表面,没有渗入胎骨。

唐三彩收购价目表?

2005年9月20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高58.3厘米的唐三彩仕女俑以595440元人民币成交;

2、2006年6月22日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高49厘米的唐三彩马以440000元人民币成交;

3、2012年11月24日大唐国际的中国古董专场,一件高76厘米的唐三彩贴花棕釉大马以4171050元人民币成交;

4、2013年09月17日纽约苏富比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一对分别高69.6厘米、67.9厘米的唐三彩陶马以25681443元人民币成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