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不让副职分管任何工作 不给副职安排具体分管工作

网友提问:

如果你是单位副职,不让你分管任何工作,你会怎么办?

优质回答:

以我在体制内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作为单位副职,如果主要领导不给予任何分工,想得通透的副职直接选择躺平,压力反而在主要领导身上,而不是副职。

一、单位班子成员是怎么分工的?

体制内单位的领导分工是非常有学问的。

首先来看分工的权力。很多人以为单位领导的分工是由组织部门决定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单位领导的分工与干部管理权限没有直接关系,其分工的权力主要在单位主要领导手中。比如市发改委,其主任、副主任和总工都是处级干部,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委组织部,但市委组织部仅仅负责发改委班子的日常管理,不涉及职责分工。其班子成员要完成分工,按程序应该走以下几个步骤:1、主任酝酿基本思路;2、由主任分别找副职谈话,交流沟通想法,进一步明确分工安排;3、单位人事部门根据主任思路形成分工方案,将方案提交委党组会讨论;4、委党组会研究讨论通过,正式印发确定分工。从程序来看,发改委班子成员的分工自始至终都牢牢掌握在主任手中,按照主任意图贯彻思想、形成方案。哪个副职管什么业务、管多少科室和部门,基本上都以主任意图为主导,副职的权力大小与分工息息相关。换言之,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可能无法决定副职的升迁、去留,但是他可以用分工影响副职的权力、地位,让副职立于截然不同的境地。有想法的副职对此会相当顾忌,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单位副职都要以主要领导为尊、不敢轻易得罪主要领导的原因所在。

上述是部门分工,地方分工略有不同。以市政府为例,副市长的分工虽然明面上由市长说了算,实际上在决定分工前,市长一般都会提前和书记沟通,取得书记的支持后才会召开市政府党组会确定分工。市长的分工决策某种程度会受到书记的制约,与部门主要领导决策分工有所区别。然而往深了想,地方上的政府主要领导虽然是政府一把手,最终还是要接受书记的领导,实际上是二把手,因此由政府主要领导请示书记决定分工和部门主要领导直接决定分工异曲同工,本质上没有区别。

总之,不管部门还是地方,副职的分工决策权在主要领导是铁板钉钉的事。

二、主要领导不给副职分工怎么办?

体制内最大的学问就是用人。正职要想调动单位干部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工作诉求和政治意图,用好副职是关键。聪明的正职因此会因人因事因时安排副职的分工,给予副职一定的放权,这既是正职的驭人之术,也是基本的组织原则。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正职不可能不给副职分工,哪怕是再不喜欢对方,最多给对方少安排分工,或者让对方管一些陈芝麻烂谷子难搞的事,让对方深陷麻烦、自顾不暇,达到削权、冷藏的目的。一点分工不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如果真有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第一,副职刚提拔或者刚到位,还不熟悉情况,出于谨慎考虑,也有可能是主要领导在酝酿调整,暂时不予分工,在体制内是比较常见的。但这只是暂时过渡,不是一直保持这种现状。此时,作为副职无需多虑,借着这个空窗期大可边休整边学习边调整,让自己尽快熟悉情况,争取给正职留下一个好印象。时间到了,分工自然就来了。

第二,正职对这个副职相当不满,已做通相关部门工作准备将副职调走或者让其退二线,在这个敏感时期,强势的正职极有可能直接削权让副职靠边站。这在体制内偶有发生,并不多见。因为这样做等于彻底撕破脸皮,把矛盾公开化。在体制内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宁愿多留后路不愿多树敌人的大环境中,不到逼不得已,没有人会愿意这么决绝。连暂时的削权都不会做得太绝,更遑论长久的不予分工?

所以,当一个副职毫无征兆地被剥离了分工,又不存在上述两个因素,副职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躺平。一来可以名正言顺休息,无事一身轻,乐得自在,二来相当于把责任抛给了主要领导,单位不出事倒也罢了,一旦有事,自己没责任,反过来还可以对分工提出质疑,要求组织给予合理解释,让主要领导喝上一壶。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恐怕没有哪个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与其让自己这么被动,还不如想办法给副职穿个小鞋,让对方管一些急难险重的事情更来得痛快。

综上,题主说的这种事几乎不太可能发生。

其他网友回答

七个月无分工,我是如何从放纵自己,到无聊透顶、再到无限失落,最后差点儿疯掉的。是在炫耀呢,还矫情造作呢?友友们,你们来评说一下。

去年九月底,因为区县换届,我从区县回到了市直机关某单位做了副职。当时单位主要领导也因工作原因调走有一个多月了。

一回来,单位负责组织的同志就给我说,你在区县呆了四年,太忙了。回来了先歇歇,放松放松。然后征得代管领导同意,让我我暂时协助一位副职工作,具体协助哪项工作也没有明确,大概意思就是等单位一把手到位后再重新分工。

实际上,单位上主要领导一调走,又没配新领导,工作一下就松了下来。副职工作都没以前那么紧张了不,我这协助就更是闲了。

在区县工作了整整四年,每天工作忙得像打仗,现在难得清闲一阵子,说句心里话,真的很高兴。

首先是老婆高兴,过去一周见一回,现在可以天天做饭给她吃,她也轻松了。同学朋友们也高兴了。过去喝酒我经常缺席,现在有的是时间和大家喝酒聊天了。自己也高兴,终于不用来回折腾了,一个月光油费都省好几百呢。

然而高兴放纵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无聊了。过去在区县工作时,每天虽然很辛苦,但每干成一件工作,满满的成就感。天气晴好的时候,到农村去下下乡,在村口和晒太阳的农民群众谝上半天,了解了基层工作情况,呼吸了新鲜空气,接了地气,人也舒坦。

而现在,没有具体工作,上班就是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学习,每天办公室见得最多的人就是送报纸的小姑娘,一天一次。其他同事都有事,咱也不好意思经常串办公室。更没有了野外的阳光,没有可以了解基层实际的下乡调研。如同关在了笼子里的金丝鸟一样。每天只盼着下班,去公园里和腿较劲。

在区县工作时,每天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有时门外都是排除等着签字或汇报工作的人。那时心里就想,什么时候能让人闲下来。现在终于闲了下来,偌大个办公室,空荡荡地就坐了我一个人。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楼道外,人来人往,如同我在区县工作时的样子,其他人的办公室,大家都在忙碌。年轻同志和科长、室主任们一般都会去找分管领导。副职们也有各自的工作,而且这个单位涉秘性强,也不能随便乱串办公室。于是我的办公室便门前冷落鞍马稀。

过去最不喜欢的就是集中学习,而现在呢,盼着每周一次集中学习,这样的话,可以和同事们见见聊聊,不然语言功能都要丧失了。

这不由让我想起以前留置过的一个干部,因为有规定,平时不允许看护和留置对象说话,送饭的安全员基本也不说一句话。他每周最渴望的,就是有人找他谈话的那一刻,因为他终于可以说话了。我比他强多了。

冬去春来,七个月时间过去了。单位新领导终于上任了,班子的分工也明确了。犹如蜇伏了一冬天的动物,终于有事可干了。

七个月时间,从过去的高度紧张,到没有分工初期时的放纵,再到无事可干时的无聊,再到一身本领,却坐在观众席上看别表演时的失落,甚至发疯,最后到渴望登上舞台时的迫切希望,重返舞台时的激动,这就是没有任何分工的副职,半年的心路历程。

许多东西,拥有时我们并不觉得珍贵,而一旦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和珍贵。如果你还有拥有一份工作,那么就别等失去了再珍惜。

友友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欢迎大家来讨论。

我是渭北青松,一个二十多年的机关工作者。欢迎和大家交流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我会很开心,没那么多事,又能享受相应点待遇。

其他网友回答

这非常罕见,在体制内20多年,我还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如果真有这种情况,一把手很快就会下课。

体制内单位的副职,是上级组织根据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科学确定和法定入编的副职人员,必须参加单位领导班子分工,必须干好本职、履职尽责。

体制内单位的副职,属于单位副职领导,他既不是一把手任命的,更不是一把手的私人助手,单位一把手没有任何权力不让副职领导不参加工作分工,也没有权力剥夺副职的工作权力。

一个睿智的单位一把手,都喜欢单位副职越多越好,都喜欢把副职配齐配强,都喜欢放手放权,把更多的工作分配给副职,把更多的责任压给副职,把更多琐碎小事交待给副职,自己只要把好大的方向、抓好大项工作、守住安全底线就行,这样工作起来,既轻松,压力又小,工作上出了错由副职承担责任,单位干出了成绩自己脸上有光,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单位一把手不让副职领导参与工作分工,一方面,说明这个一把手政策法规意识淡薄,不懂得《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公务员法》等法规。另一方面,说明这个一把手太霸道,处事野蛮,不懂团结,是传说中的“一霸手”“大哥大”。可以断定,这种领导干不长,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御任。

当然,如果一把手确实看不惯某一副职领导,可以对其工作分工进行调整,或者将其原来核心业务调整给其他副职,或者将其分工业务大幅度减少。但是无论如何,一把手都不能让其不参加领导班子分工。

如果真有不让副职分工的一把手,那这个一把手离下课不远了。

其他网友回答

毫无疑问: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副职不分管任何工作的情况。为什么呢?

所谓的单位,目前的职场上主要的无非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三大类型。至于社会团体、新社会组织之类的,毕竟数量少,从业人员数量不多,就全局来说肯定不占主流,当然就无足轻重了。

因此,所谓的单位副职,自然主要就是机关、事业、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副职,既副局长、副主任、副厂长、副经理之类的人员。

在机关、事业单位这类体制内单位中的单位副职,当然是由当地党委、政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规定,由组织部门通过法定的考察程序提出拟任人选,再提交当地地方党委、政府的相关决策会议研究决定,在走完不同的法定任命程序之后才最终发文任命的。总而言之:不论是单位的正职,还是副职,一旦通过考察、会议决定并发文任命了,肯定就要去单位工作,这自然代表了党委、政府的意志,这是混迹职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说到底:真正的决定权在党委、政府的手中,单位正职对副职的任免仅有一定的建议权,但根本就决定权。这既是正职的权力边界,又是职场最为基本的运行规则。

在体制之外的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同样如此。国有企业的正职、副职同样由当地党委、政府按照法定程序任免或者决定。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句话主导着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那绝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至于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伙制企业中,就要按真正的出资人的相应授权来决定了。

在一个具体的单位内部,领导班子成员的具体分工,通常来说,或者由单位内部的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内部所有班子成员参加的行政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更明确地说:单位内部领导班子成员的业务分工,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组织部门是不会干预和插手的,一切由单位自行研究决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因此,就具体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的业务分工而言,肯定要体现单位正职的基本意向和想法。毕竟正职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法人代表,当然的领导核心。因此,单位正职在考虑业务分工时,既要考虑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各位班子成员的业务特长,还要考虑副职的综合素质、个人能力和道德品行,还要充分照顾到各位班子成员的实际心理感受和脸面,绝对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统筹兼顾、慎之又慎的重大事项。在真正上会议研究时,副职们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公开提出意见或者表示不接受的。

如果确实发生了给班子副职不安排任何分管工作,自然就代表了正职对单位副职的彻底否定,对其工作或人品完全不认可、不信任,是事实上的公开让单位副职下不了台。这种情况往大处说是对党委、政府的任命有看法,一点不讲组织原则;往小处说是公然地不顾大局,没有党性原则,公开地进行窝里斗,是政治上极为不成熟的现实表现,智者肯定不为啊。

更现实地说:即使单位正职不认可单位的副职,或者正、副之间有矛盾和冲突,在研究确定分工时,对副职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那怕是表面上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单位的正职,必须具备讲政治的思想高度,顾全大局的思想观念,大处讲原则、小处讲风格的自觉性,更要对全单位的各项工作负责,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争取全力做好承担的工作任务。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调动包括单位副职在内的所有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干好自己的工作,始终是单位正职最为核心的工作职责。说到底:正职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始终是用人。从反面来说:如果正职连单位的副职都团结不了、搞不定,毫无疑问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正职。

对于没有安排任何分管工作的副职来说,很自然就有三种应对策略:第一种是索性躺平,与世无争,单位上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问,悠哉悠哉地当逍遥客。如果上级领导查问下来,还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说单位没有安排具体的工作。第二种是在单位内部激烈反应,坚决地消极对抗。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无论什么事情一味地不同意,或者故意制造问题,让单位的领导班子会议无法正常进行。第三种是对不安排分管工作坚决不服,或者找上级领导反映实际情况,要求组织部门或主管领导直接出面干预;或者要求调到其他单位工作,脱离苦海;甚至直接举报单位正职,揭露单位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果这样做了,对单位正职当然是非常不利的,说明他根本不具备统筹兼顾,讲政治、顾大局的能力和水平。至少说明单位正职、副职之间不团结,也没有足够的容人之量和胸襟。

如果出现这类情况,一旦组织部门或者纪委监委决定出面介入调查处理,在弄清楚事非曲直的基础上,只能按政策规定或者调离单位,或者免去职务,或者采取组织处理措施,或者给予党政纪处分,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在现实生活中,因单位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天天地震不断,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最终被一锅端的实例,可以说屡见不鲜。

正因此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极少见到正、副职之间公开闹矛盾、搞对抗,那无异于自我找死。毫无疑问:混迹职场,任何人都要按职场的规则办事,决不允许任性妄为,意气用事。否则,只能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那就是标准的自取其辱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