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注意哪些 三伏天注意事项有哪些

网友提问:

三伏天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优质回答:

夏季更迭,气温越来越高,从7月17日起,正式进入了“伏天”,一旦入伏,大家总感觉像蒸桑拿一样;面对这样“高热”的天气,我们该如何调整饮食,该咋吃?该咋喝?关于“三伏天饮食”,营养师告诉您该如何应对。

何为三伏?

三伏天,主要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 7月17日- 7月26日;

中伏: 7月27日- 8月15日;

末伏: 8月16日- 8月25日。

三伏,作为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气温高且气候闷,一不小心就会受到某些疾病的侵袭。这其中,您最熟知的比如空调病、中暑以及肠道代谢疾病等问题。

伏天最爱惹上身的几种病:

中暑:

夏季温度过高,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身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中暑的最直接症状就是头痛、头晕、恶心、口渴以及大量出汗,一旦发生中暑应该立即离开高温环境。

肠胃疾病:

夏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适合细菌繁殖;人们为了迎合天气,喜欢食用冷饮、冷餐,一不小心就会发生食物中毒,诱发肠道疾病。

皮肤病:

伏天湿热难耐,皮肤在短时间内会接受到不同的刺激,经常阳光直接暴晒很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疹子、痱子、皮炎等问题。

当然,除了这3种病症以外,像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都是夏季高发病症;由于天气,身体饱受“折磨”,针对于饮食和生活方式而言,哪些是建议大家做的?哪些是不建议大家做的?

不建议您在三伏天做的事情:

为了您的肠胃,对凉食说不:

虽然三伏天外部气温过高,但经常摄入凉冷食物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导致出现腹泻、腹痛等问题。所以,三伏天吃喝请不要偏向于冷饮、冰果等冰凉食物,减少对于肠胃、心脏的刺激。

虽然推崇吃水果,但不建议您伏天把水果当做正餐享用:

夏季炎热,各位本身就没有什么胃口,所以很多人喜欢把香甜多水的水果蔬菜当做正餐食用;但一是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饮食模式,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二是大量生食蔬菜水果很容易导致肠胃出现应激反应,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暴热天气,许多人不按时吃饭:

如果您留心观察,总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夏季炎热,很多人总是会打破自己的饮食习惯,不按时吃饭,不按餐食规则进餐。比如说夏季,很多人喜欢“早午饭合并一餐”;还有的人喜欢晚饭延后食用(晚9-10点食用)。这些种种的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导致胃肠出现应激变化,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胃肠易怒症、急性胃肠炎等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就范的“三伏天饮食误区”外,还有一些生活习惯其实也不靠谱,比如说经常吹空调、空调房睡觉、过量饮水、洗冷水澡等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制约我们的健康,所以建议您“躲避为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从7月12日开始,就进入难熬的三伏天了。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面对炎热的夏季,多种常见疾病宜警惕防范!洋洋为大家带来了“解暑防病”之道。

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三伏酷暑,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医生指出,夏季高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供应体表的血液量增加,而供应到心脏、大脑的血液也就随之减少了。其次,夏天血液粘稠度上升,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脑梗、心梗。再次,夏天气温高,心跳容易加快,也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心脑血管疾病是夏季高温期较严重又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突发有胸闷、心慌症状,要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可突发死亡,因此要及时就医。如果头晕、眩晕、一侧肢体乏力等,则要警惕脑中风,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偏瘫。医生提醒,在夏季锻炼时要避开高温时间段,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外出进行运动,也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同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多吃蔬果。

高温高湿防中暑

  头晕、乏力、出大汗、心慌……每年夏天,因高温引发中暑的病例时有发生。医生指出,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先兆中暑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高热、抽搐、休克等重度中暑表现,并可导致大脑、肾、肝、肌肉等全身多器官功能的受损而危及生命。

  如果在30℃以上的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比赛、劳动就特别容易发生中暑。医生解释,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丢失过多的疾病,严重的出现日射病可危及生命。老年人、儿童、体弱者、从事户外工作者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等易引发中暑,要格外注意。

  医生指出,中暑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快速降温和补液。一旦发现自己有头晕、乏力、出大汗、心慌等症状,就要警惕先兆性中暑。这时候,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休息,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同时,有条件的还要及时补充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等的运动型饮料,以补充由于出汗多而丧失的水和电解质。一般而言,先兆中暑患者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可以缓解中暑症状。但如果仍感觉不适或症状没有缓解就要前往医院就医。

炎热天气当心“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炎热的夏天,会有10%的人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是因为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如果这种情绪长期持续存在,容易导致心血管和心理方面的疾病。

  如何远离“情绪中暑”?医生说,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主要是人体对环境适应性差。因此,应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定时起居,若条件允许最好能睡个午觉;不要在封闭的房间里待得过久,室内保持通风、干净、整洁。

  夏季饮食也会影响人的心情。炎热天气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油脂,但不意味着只吃素,更不提倡只吃所谓的“蔬果餐”,应酌量补充鱼、虾、瘦肉、蛋、奶和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另外,高温天气出现倦怠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情况,可能与缺钾有关,应及时补充含钾丰富的新鲜蔬果,以预防因水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而出现中暑或水电解质紊乱。

其他网友回答

随着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的到来,人们往往会觉得疲惫、困倦、浑身酸软无力、食欲不振等,那么要如何在三伏天中避免疾病的发生呢?

首先,要保证室内的通风,不仅高温,若是通风不好,很容易收到暑气的侵袭导致中暑。同时要避免空调开的太低,从凉爽的室内突然到炎热的室外,高低温的变化太快,机体调节不过来,更容易患上感冒。

其次,要多饮水,高温使得出汗量增加,因此需适当的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去喝水,及时补水避免脱水。但是切记不要贪凉,食用过凉的饮品、食物很容易引起肠胃不是,导致内寒加剧,因此水温以温热口感的为宜。

三伏天容易引起体内湿气增加,内火旺盛,因此饮食也要多加注意,最好多吃清淡的食物。

还要注意按时休息,有条件的可以尝试子午觉。中午11点至13点午休半小时左右,晚10点至12点准备入睡,最好在12点前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其他网友回答

注意防暑

注意少吃冰冷食物

特别是小朋友,天气一热就喜欢吃冰镇西瓜,冰棍,冰水等等

煮饭,炒菜都少量,吃不了不要留直接倒掉,容易闹肚子

小朋友还要注意一点就是,玩水,特别是农村或者有水池,注意玩水溺水

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等着,容易等空调病还容易感冒,身体发虚,皮肤水分流失易过敏

多出汗挺好,不仅减肥还排毒。一举两得

其他网友回答

注意防暑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