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俾斯麦李鸿章比较

网友提问:

诸位如何评价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的李鸿章?

优质回答:

李鸿章乃是不出世的名臣,是大清朝的臂膀,有很多人会说李鸿章是卖国贼,实则不然,李鸿章完全是替清政府背锅。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有几集真的是印象深刻。比如,李鸿章访问日本签字马关条约时,他被刺杀,因此日本减少了赔款,辛丑条约,载丰要签字,李鸿章说“王爷,这世上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让老臣来吧”诸如此类,李鸿章觉得不是奸臣,他看的比谁都远,无奈,清政府大厦将倾,总让如此,也是无力回天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一生可称之为传奇,有人颂他,有人贬他。到底怎样评论,那就让我们看一下他一生的大事件吧。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庭无力镇压便允许地方自主建军抵坑,李鸿章建立淮军镇压义军成为一支劲旅。

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积极振兴实业,与清庭顽固派作斗争,创办了北洋水师,虽然变革不彻底,但以此攒下的资本才与列强周旋多年。

同时也签订了《辛丑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当时清庭无能,不求和与签约就只能战火四起。作为清庭无可代替的大员,也只能是他,只有他才签得了吧。这样还能为清庭减少些损失。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有人褒有人贬,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他所处的时代。内有慈禧胡作非为,外有其他联军处处侵犯国家,李鸿章一直都想把侵犯者赶出大清,奈何每次都是失败告终,而失败的结果,就是被慈禧推出去当挡箭牌,签订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真的是时不逢时

其他网友回答

俾斯麦是名符其实的“铁血宰相”:靠“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普奥战争,取得胜利;普法战争,打败法国。1870年底,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李鸿章呢?内则取悦昏君,外则斡旋于列强间,签了许多丧权辱国条约。李中堂组虽建了北洋水师,但把其当成与朝廷讨价的筹码。平时不积极备战,强兵强将。中日甲午战争,一味消极避战,大败。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民间有这副对联。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故称“李合肥”。对联的前半句是说李中堂有好多好多钱。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估计,约合白银四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年财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这些钱来路不正,大家心里是清楚的。因此,李鸿章称得上”东方俾斯麦”吗?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是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所说,格兰特这样说可能是他注意到了李鸿章在中国海军和陆军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是如果他不了解李鸿章所作所为的结果,仅凭直观印象评价,那么纯粹是美国人乐观主义的提现;如果他了解李鸿章所作所为的结果,那么无疑是赤裸裸的揶揄和讽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说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格兰特这句话的标底是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为原型的。

想当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强力主张以“铁血政策”推进德国统一,积极提倡“强权”和“战争”,说白了,就是普鲁士的统一就是要死很多很多的人。

为了达到目的,俾斯麦非常注重军队建设,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他曾经当面告诉李鸿章:“如果是精兵,5万人就可以成大事”。从这一点来说,李鸿章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却也有几分道理,但细究起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俾斯麦的铁和血完成了德国的统一,这是旷世奇功,在这一过程中普鲁士人的强硬前所未有,德意志民族的血腥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得到酣畅淋漓的体现。

再反观李鸿章,虽然在军队建设军队训练方面有所建树,但是这些军队并不是用来强大国家,抵御外敌,反而成为了内斗内行的工具。

从军队的运用上和结果上来看,李鸿章软的似乎没了骨头,明明拿着一副好牌,可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除了妥协退让,从来就没硬过。

完全没有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铁血风采”,从这一点来说,格兰特称李鸿章为“东方的俾斯麦”,又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因此说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看着像,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罢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