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

网友提问:

孩子叛逆期,家长怎么做会更好呢?

优质回答: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

我是心理讲师初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处在叛逆期,对于父母的建议,我的看法如下:

1.改变对“叛逆期”的看法。

关于叛逆期,应该有一个更恰当的名称,叫做“觉醒期”。

到了“觉醒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强,我们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的情绪发泄、每一次的叛逆和每一次犯错”,把叛逆和错误看成孩子成长的机会。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当面对孩子青春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们才不会过于担心和焦虑。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的变化,会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激素分泌的原因,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变化;但是心理的发育又滞后于身体发育,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阶段性的。

2.调整对和孩子沟通的看法。

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跟孩子是站在一起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导致对抗。

在沟通过程中,要先以“最大的善意揣度孩子”,我们要做好父亲或者母亲角色,真诚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当和孩子出现矛盾时,以要以诚意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对沟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和孩子的沟通效果。

3.关心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出了问题比关心这个孩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

秉持这样的认识,我们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特殊的时期,我们不能把青春期孩子的一些不顺从行为简单看成是叛逆,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叛逆。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关心一个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关心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同理,关心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出现所谓的“叛逆”比关心这个孩子叛逆本身更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地叛逆,和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4.建设好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看得见的物理环境和看不见的心理环境。

在家庭物理环境里面,首先要保持家里的卫生干净整洁,将家庭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规则感。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这个方面虽然看不见,但是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身处其中的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会产生很大影响。也需要全家人用心经营。

5.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要特别尊重他们,学会用商量的口气而不是命令的口气和他们说话。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对事情的看法很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父母给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也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和孩子的意见出现不一致时,可以使用“万能三步沟通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先了解清楚情况,问问孩子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第二,和孩子共同商量和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在行为上和孩子一起做出调整和优化,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6.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事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平时关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对于家庭的重大问题,也可以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建议,让孩子多参与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承担家务活的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等。

7.学会尊重孩子。

“像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在家里给孩子独立的物理空间,不擅自闯入孩子的“领地”,不随意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让孩子在家里也有心灵的归宿。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里也有可以独处的地方,孩子就会有归属感,不会轻易做出极端行为。

8.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从身体、心理和行为上关心孩子。

比如:给孩子做好饭,对孩子多嘘寒问暖;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健康,做“教育的观察者”,多做少说,不唠叨、不指责等。不要因为看不惯孩子的一些令人不舒服的行为而引发情绪,用负面情绪去和孩子的负面情绪去对抗,或者变成孩子行为的“监工”。要关注孩子负面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心理动态。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之后,所谓的“叛逆行为”也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要培养一个听父母话、奴性十足的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知道心疼我们、有主见、有担当的孩子。在孩子小时候,该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时候就要示弱;孩子小时候就要注意和他们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这样到青春期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和情感不满的积累,就能够相对平稳度过。

希望以上观点能够帮到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位家长你好,我想你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是陪伴孩子成长,不要看到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就认为是叛逆,不要想到自己身为父母这一角色,就认为管教孩子是自己的责任。

1.不要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

现在很流行把青春期的孩子称为叛逆期,其实这只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因为孩子不如以前听话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到了青春期,发现父母说什么孩子偏偏就不做什么,我们就喜欢把这一时期称为叛逆期。

所以叛逆期这个称呼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来看的,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叛逆期是他们获得自我发展,提高自我意识,获得更多认知世界的知识,获得更多和世界合作的技巧的一个时期。这并不是叛逆期,反而是孩子自我飞速发展的成长时期。

2.家长是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管教。

管教背后蕴含的含义是“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做的是不够好的,我的办法才是更好的”。但事实上社会发展迅速,孩子们也会从互联网上获取非常多的知识和同龄人探讨更多的应对问题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掌握的知识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比成年人还要更广。我们往往还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知识。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是用管教这种态度和孩子相处,孩子就会觉得要让自己用老的经验和旧的知识,去面对他所处的新环境,对他来说就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他就想告诉父母你的方法是不行的。但父母依旧用管教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就会认为孩子就是在叛逆,如果我们跳出这一心态,看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有“叛逆”这种行为。

3.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赏孩子为解决问题做出的尝试和努力,找到他们努力中的正面积极点,并陪伴孩子经历失败,让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经历错误。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他们的行为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做出的一种选择。就算这种选择在家长看来是不完美的,但是在孩子的角度他已经尽力了。

我们要做的是肯定他的这种努力,看到他做出来的努力,以及跟他一起慢慢分析可以调整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去努力尝试,而不是用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帮助他避免走弯路。因为孩子需要经历错误,这样他才能有勇气未来独自面对困境。

换一个角度看,家长的方法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方法,或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他对问题的理解,以及他采用的方式才是更适合他的解决方法。

其他网友回答

叛逆期是个伪命题,是借口。

管理就是管理,管好才是目标,管他什么期呢?

其他网友回答

朋友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我儿子现在高一,让人高兴的是,叛逆期基本过去了,最叛逆的时候是初中阶段。

我儿子初二的时候,旷课,吸烟,打架。玩游戏,上课睡觉,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在一起,成绩我都没眼看,倒数倒数!

因为半夜玩游戏,孩子和我们捉迷藏似的,我和我老公半夜逮到他好几次玩游戏,打了都不听话啊,游戏就像毒品,课上课下都想着它,我当时感觉天要塌了!怎么办?

儿子哭着喊着要辍学,我说这样吧,你自己养活自己,出了这个家门你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就当没我们父母。局面很僵,孩子出去了几天,找工作四处碰壁,晚上在我家平房睡,我和我老公谁也不找他,也不关心。最后灰头土脸地回来和我俩道歉。

孩子为什么叛逆,因为他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苦,生活太好了,后来上了高中,我故意找了个离家远,条件差的高中,开学第一天,他就想跑回家、太苦了,不能洗澡,吃的还不好,连电扇都没,用他自己的话说,掉地狱里了。自己心理有触动了,吃不好睡不好啊,但是一回家真懂事了,剩下的日子越来越懂事,也不玩游戏了,在家上网课也非常认真,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很优秀,浪子回头金不换啊,吃苦教育真得太有用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可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做朋友,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当你在孩子身边看书的时候,久而久之他就会开始喜欢看书,所以用行动去影响和指引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责。这样孩子和家长两个人的关系会比较艰难。这是我的建议[微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