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吕不韦报仇 秦始皇父亲是吕不韦害死的吗

网友提问:

秦始皇善待功臣,为何独独逼死有恩于其父子的吕不韦?

优质回答:

秦始皇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焚书坑儒,以及无视平民百姓的死活,耗费大量物力人力建造阿房宫、修建长城。无可否认,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卸北方匈奴的入侵,但对于其间生活于水深火热的平民百姓来说,秦始皇就是残暴不仁的暴君。

?秦王政

所处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不一样。对于为秦朝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大臣来说,秦始皇又是一个善待功臣的好皇帝。

秦始皇善待功臣始末

公元前246年,韩国害怕被强秦灭掉,派出了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兴修水利,消耗秦国的财力物力,以达到‘疲秦’的目的。针对这一情况,秦王政于公元前237年下达了《逐客书》,准备逐出六国客卿,以杜绝再有六国奸细混杂其中搞破坏。

楚国客卿李斯也是被逐之列。李斯本来想着在秦国干一番大事业的,听说就要被逐,心里自然是不甘心。

?秦王政

于是,李斯便向秦王写了一封《谏逐客书》,痛陈‘逐客’必定会造成秦国人才大量流失,最终损害的是秦国利益。最终,李斯的《谏逐客书》成功说服了秦王,让其收回了‘逐客’令,李斯也得以继续为秦国效力。

而韩人郑国领导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得以继续完成。秦国兴修水利,虽然短期内确实耗损了国力,但从长远来看,却大力发展、繁荣了秦国的经济,是功在千秋的伟业。

此外,秦国也得以网罗了一批各个领域中的客卿人才,如尉缭是杰出军事家;王翦是著名的武将;李斯则是擅长出谋策划的文臣。

“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斯

这是魏国客卿尉缭向秦王政提议重金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破坏六国合纵之势,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因为虽然当时秦国在‘七雄’之中是强国,但如果其它六国一旦形成合纵之势,秦国就有灭国的危险,一统天下也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谏逐客书》对秦王政乃至整个秦国的影响是相当的大,为秦国不断发展强盛、以及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秦王政花了十年时间,于公元崩219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秦王政也变成了秦始皇。

秦王政从战国七雄时期,一直到登基做了秦始皇,并没有过桥抽板,虽然之后建造长城、阿房宫累死了大量平民百姓,也有‘焚书坑儒’的恶名,但始终善待那些建功立业功臣。

但也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贡献呢?

?吕不韦

‘奇货可居’吕不韦

吕不韦原是战国时期的卫国商人,有一次他到赵国邯郸做生意,踫巧遇上了郁郁不得志的异人,便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值得他投资一把。

异人原本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一直不受安国君的待见。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一直都纷争不断,秦、赵两国也不例外。为了表达彼此的诚意,以及彼此牵制,秦国便将地位低下的异人做了人质。

这样一来,独在异乡又忧郁不得志的异人,很快便沦陷在投机商人的刻意讨好之下。吕不韦也是极力投其所好,更将跟异人对上眼的一名姬妄送给了异人,而这名姬妾的名字叫做赵姬。

?赵姬

公元前259年,赵姬在赵国邯郸产下一子,取名嬴政(后来的秦始皇)。

而吕不韦这边,也一步步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吕不韦得知,秦国太子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但是华阳夫人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吕不韦便亲自跑到秦国,采用逐个攻破的对策,用金钱收买加以劝说,让阳泉君(华阳夫人弟弟)及姐姐,去给华阳夫人做说客,劝说华阳夫人收异人做养子。

吕不韦以商人的圆滑口舌,痛陈以色娱人并非长久之计,年老色衰之日便是失势之时,华阳夫人深以为然。

公元前257年,秦、赵两国再次爆发战争,秦国派王齮领兵围攻赵国邯郸,这样一来,做为人质的异人处境就变得很危险了。

危急之下,吕不韦用六百斤金子收买了赵国守城的官吏,和异人逃到了秦军的大营,异人得以顺利回到秦国。

由于目标太大不好跑路,赵姬赢政母子只能继续留在赵国邯郸,受到赵国的严厉监视。由于赵姬是赵国贵族之后,母子俩性命倒是暂时无忧。

?赵姬

公元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登上皇位,是为秦孝文王。独宠后宫的华阳夫人,便乘机猛吹枕边风,让已贵为秦王的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

公元250年,秦孝文王逝世,太子异人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是为秦庄襄王。刚好这个时侯,秦、赵两国的战争摩擦已暂时逐渐平息,赵国为表诚意,便将赵姬蠃政母子送回了秦国,作为异人新君登基的贺礼。

至此,吕不韦的政冶投机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获秦庄襄王封为丞相,食邑万户。三年之后秦庄襄王逝世,嬴政继位登基,更尊称吕不韦为‘仲父’。

公元前238年,嫪毐私通太后祸乱爆发,位极人臣的吕不韦受到牵连,但秦始皇念及他扶持先皇(异人)登上皇位的功绩,只是剥夺了其相国职位,发配到河南。

“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又是怎么死的呢?

?吕不韦

吕不韦之死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史记.吕不韦列传》。

将吕不韦发配河南一年多后,秦始皇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是对吕不韦的责问:“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秦始皇完全抹杀了吕不韦的功劳,和之前的‘不忍杀害’形成了鲜明对比,混迹官场十年有余的吕不韦,明显感到秦始皇起了杀心。这也成了压死吕不韦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他喝毒酒自杀身亡。

是什么导致秦始皇态度转变,对吕不韦起了杀心呢?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史记.吕不韦列传》。

司马迁的史记已经写得很清楚,吕不韦被削官发配河南后,还有食客门生去拜访吕不韦,一个被罢了官的人,按理说已经失去了政治价值,由此也可见吕不韦此人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

?吕不韦

另外,吕不韦确实是一个手段、能力都非常强大的人。从政治层面来看,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白手起家,利用通天手段,将异人这样一个秦国皇室边缘人物,硬生生推到了秦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并最终将异人推上皇帝的宝座。

但这也是秦始皇忌惮吕不韦的地方。吕不韦拥有翻云覆雨的手段,就算被削官后还有相当影响力。

而秦始皇已经打了草经了蛇,难保以后吕不韦不会造反,所以,秦始皇才最终修书一封,送吕不韦上了西天。

结语:秦始皇刚接手异人的皇位,当时六国未统一,还处在各方诸候割据争雄的年代。以吕不韦的能力及影响力,被削官发配之后,难保不会反弹造反和投身敌国,这些都是导致秦始皇迫杀吕不韦的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古代帝王中争议颇多的一位,他结束春秋战国的动荡不安,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有人说他是暴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与这些相比,秦始皇的身世也是让后人诟病的一点。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将秦始皇写成吕不韦与歌姬的私生子,以至于后人提起秦始皇,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吕不韦。

吕不韦,本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在赵国时认识了身为人质的秦庄襄王,认为奇货可居,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帮助秦庄襄王登上秦王之位,还将自己的歌姬献予秦庄襄王,并生下一子,就是嬴政。秦庄襄王死后,嬴政登基继位。

嬴政登基以后,太后独守后宫,又是歌姬出身,自身受不了那份寂寞,就经常找点男宠过私生活,有时还会找上吕不韦。嬴政慢慢长大了,懂事了。吕不韦害怕被嬴政知道,就想出了一出毒计,寻遍全国找到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叫嫪毐,还故意让太后知道,打算祸水东引。淫乱的太后知道后,果真想要占有嫪毐,经常发生关系,还生了两个孩子。

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嬴政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些事情,将嫪毐处死,太后流放。而吕不韦,嬴政认为吕不韦对秦国有功,并没有杀他,只是罢免了他的相国之职。

但是,吕不韦的势力在秦国根深蒂固,嬴政害怕吕不韦会造反,为了以防万一,就将吕不韦流放到蜀地。而吕不韦自知自己不死,嬴政定不会放过自己,就饮毒酒自杀。

其他网友回答

常言道:“功高莫过从龙救驾,过大难超谋逆叛乱”吕不韦可是从龙之臣,如果没有他,那赢异人也不会即位,那秦始皇也不会当皇帝。吕不韦再怎么不好,他好歹还是扶赢异人上位的从龙之臣、稳定局势的吕相国、秦始皇的“仲父”。为什么秦始皇能容下其他功臣,但唯独要逼死吕不韦?单看这件事,我们可能会对秦始皇产生误解,认为秦始皇容不下功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结合历史来看这件事,你会发现吕不韦死的一点都不冤。

日渐臃肿的吕不韦集团

吕不韦通过各种政治运作,把赢异人送上了皇位,自己成了相国(具体见典故“奇货可居”,由于篇幅问题,不展开介绍了)。但吕不韦成为相国之后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吕不韦膨胀起来了。华阳太后和吕不韦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他们共同扶赢异人上位;赢异人的妻子(赵姬)是吕不韦的歌姬,赵姬和吕不韦来往密切;吕不韦“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人”。这么一大股脱离皇权的势力,试问谁能放心?赢异人和吕不韦有特殊关系,所以他能容忍。但是秦始皇和吕不韦没特殊关系啊,他能坐视身边养一条大老虎吗?很明显,不能,但是秦始皇无力反抗。因为他年少即位,他的政治资源、个人威望都弱于吕不韦。

此时秦始皇的处境和秦昭王的初期差不多,都无法掌握大权。但是秦昭王有宣太后代主政,秦始皇有吗?秦始皇没有,他的母亲(赵姬)和他并不一心。他母亲在干嘛?他母亲在和吕不韦私通,朝政大事完全由吕不韦主持,秦始皇只能坐视大权旁落。(《史记》: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这事说好听点是相国主政,说难听点就是权臣专政。一个权臣肆意到爬太后的床,这是公然破坏朝廷法制、社会风气。当时有很多风言风语说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也写了这件事,说吕不韦和赵姬有孩子,但是让赢异人接盘了(《史记》:(吕不韦)乃遂献其姬(赵姬)。姬自匿有身(身孕),至大期时生子政(秦始皇))。

随着秦始皇年龄越来越大,吕不韦才感觉到祸端,因此介绍嫪毐给赵姬。赵姬和嫪毐私通有了身孕,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他们搬到了雍城大郑宫。搬到雍城之后,赵姬和嫪毐的感情越来越深,嫪毐开始扩充自己的势力。《史记》: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自此嫪毐集团就成为仅此吕不韦的一股政治势力。但是赵姬的身孕成了一个威胁,因为这迟早要被发现,而一旦发现就是死罪。思前想后的嫪毐决定趁秦王嬴政举行冠礼的时候发动叛乱,企图弑杀秦王,夺取皇权。

嫪毐叛乱警醒了秦王政

嫪毐借用太后玉玺调动了卫兵、官骑,并且用利益拉拢了戎翟君公,借助戎翟君公的门客和自家门客,拼凑了一股军事武装,向蕲年宫(秦王政所在地)发起攻击。但是秦王政早就有了防范,在蕲年宫布置了三千精兵,击败了嫪毐的乌合之众。随后车裂嫪毐,将赵姬关押起来,并且杀了赵姬和嫪毐的私生子。这个时期就把吕不韦牵扯进来了,毕竟吕不韦帮嫪毐伪造身份,以至于嫪毐淫乱后宫。因此“秦王九年,王(秦始皇)欲诛相国(吕不韦)”,但是“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意思很简单,秦始皇想要杀吕不韦,但是因为吕不韦和先王关系不一般,而且吕不韦的党羽为吕不韦开脱,因此秦始皇放弃了杀吕不韦的念头。这是表面上的放弃,实际上秦始皇更想杀吕不韦了。嫪毐“家僮数千人、舍人千馀人”就敢发动叛乱,吕不韦可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人”啊。万一吕不韦想发动叛乱,且不说吕不韦能拉拢多少人,就吕不韦的家奴就上万了啊。吕不韦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共同利益的人肯定会站在吕不韦这边的啊。宾客辩士能顶着天子之怒为吕不韦说情,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造反?

嫪毐的事情警醒了秦始皇,吕不韦的威胁十分大,且完全具备造反的条件。他有威望、党羽、人脉、金钱,且势力大到能迫使秦始皇放弃杀他的念头,可见吕不韦的势力有多大。但是“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这件事就有问题了,秦王九年还不忍心杀人家,为啥仅仅过了一年态度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因为当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逐客令》。

《逐客令》和《谏逐客书》的政治博弈

秦王九年的时候,秦始皇旧事重提,以“郑国间秦”为借口驱逐六国士人,下达了《逐客令》。内容很简单,就是遣返六国所有士人。这个矛头很明显就是针对吕不韦的,你吕不韦不是“三千门客”吗?我把他们都驱逐了,我看你咋办。

很多人弄混了一件事,认为《逐客令》是针对郑国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郑国在秦王元年就来到了秦国,并且开始了长期的间秦工作。但是没多久,郑国阴谋就被查出来了,因此引发了舆论漩涡。很多人认为要杀了郑国这个奸细,但是郑国却坚持要修郑国渠,并且说郑国渠修成之后可以让秦国得万世之利。最后秦国坚持修建郑国渠,关中因此成为沃土。史书没有记载是什么时候查出来的,但是有两点可以作证。

其一:这件事被查出来之后秦国肯定会报复韩国,事实上秦国在开展灭国战之前只有一次发韩行动,也就是秦王三年时期大举伐韩。

其二:郑国渠用了十年才修建完成,而这道渠是秦王元年就开始修建的,也就是说完工时间是秦王十年左右。但是查出郑国间秦的时候是工程进行中,也就是说在秦王十年之前。两件事结合起来看,我认为应该是在秦王三年的时候秦国发现了郑国间秦,并且开始伐韩。

嫪毐死于秦王九年九月,而《逐客令》是在嫪毐死后才下达的,也就是说《逐客令》是在秦王九年九月-秦王十年十月(吕不韦被免职日期)下发的。这个时候再看《逐客令》,很明显是针对吕不韦的。因此《逐客令》一下发,李斯就开始反对了。李斯是吕不韦的门客,他担心受到吕不韦的牵连,所以赶紧上书《谏逐客书》,并且与吕不韦划清关系。

秦王九年,王欲杀相国(吕不韦),一大帮人跳出来为吕不韦开脱。秦王十年,吕不韦被免职,无一人出来说情。很明显,《逐客令》让吕不韦门客意识到了危机,他们选择和李斯一样,和吕不韦划清界限。

总结:秦始皇其实并不是容不下吕不韦,而是吕不韦在某些事情上太过分了。最后秦始皇只是将吕不韦免职,清除掉了吕不韦集团,让他回封地了。这还是看在吕不韦从龙的份上,如果不是因为吕不韦侍奉先王的份上,就淫乱后宫罪就能砍了吕不韦的人头。但吕不韦并没有感恩,在回到封地之后还试图发动门客、六国使者,让他们游说秦王(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最后怒了,担心吕不韦卷土重来。而他又和吕不韦有隔阂,双方根本不可能再共事下去,因此给吕不韦赐信一封:“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信的意思就是说秦国是靠军功起家的,但是你有什么军功?你有什么资格封君且食十万户?你凭什么说是“仲父”所以你也别再封地了,去蜀地吧。到此秦始皇也没要杀吕不韦,只是想让吕不韦去蜀地,切断吕不韦和国内门客、国外使者的联系,避免吕不韦卷土重来。但是吕不韦失望了,他选择了自尽。我个人并不认为秦始皇是容不下功臣,只不过是吕不韦太过分了。而且太史公也认为吕不韦被嫪毐拖下水,秦始皇因为嫪毐而迁怒吕不韦。(具体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印象中,秦始皇是个暴君,残暴不仁。但大家知道吗?秦始皇没杀过一个功臣。

就连吕不韦,他虽然极其厌恶,却也没直接下令诛杀,而是将吕家流放蜀郡,吕不韦自己权衡利弊,觉得活着会拖累家族,这才自杀的。

吕不韦虽然曾有恩于秦始皇父子,但如果是刘邦或朱元璋处于秦始皇的位置,吕不韦早被他们杀了好几百遍了,哪容他活到流放!

为什么?因为吕不韦不但给秦始皇带来莫大的耻辱,还威胁到了秦国的稳定。

(《皓镧传》里的吕不韦)

众所周知,吕不韦是个眼光卓绝的商人,他将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视为“奇货”,做了笔成功的大买卖。

秦昭襄王是秦国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的长子赢失载立为太子,次子赢柱封为安国君。

这位安国君,就是赢异人的父亲,他本来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但赢失载在魏国为人质时忽然死了,安国君就被立为太子,即后来的秦孝文王。

但父亲虽然当了太子,赢异人却没得到太多好处。因为他的母亲夏姬不得赢柱的宠爱,连带着赢异人也不受重视,被打发去赵国邯郸为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交恶,时常发生战争,赢异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生活困窘失意,还得担心会不会被赵人杀来祭旗,十分苦闷。

(《皓镧传》里的赢异人)

后来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到邯郸行商,知道了赢异人的处境后,萌生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助赢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乍眼一看,这想法很狂妄,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赢柱有二十多个儿子,赢异人在其中毫不起眼。但吕不韦非常聪明,走通了赢柱最喜欢的华阳夫人的路子。

华阳夫人有宠无子,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建议下认她为母,对她很孝顺。华阳夫人被感动到了,吹了枕头风,赢柱便立赢异人为继承人。

之后秦昭襄王去世,赢柱无福,正式继位三天后就暴毙了。赢异人得以即位,是为秦庄襄王。他知恩图报,对吕不韦非常好,任命他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为他的食邑,吕家有奴仆万人,成为秦国第一等门第。

(《皓镧传》里的吕不韦)

这样看来,吕不韦对赢异人只有恩没有仇,而赢异人也竭尽所能报答恩人了。又有什么耻辱呢?

那是因为,还在赵国时,某次吕不韦宴请赢异人,赢异人看上了侍宴的赵姬,向吕不韦索要。吕不韦喜欢赵姬,有点不想给,但想想已经在赢异人身上投资这么多了,也不差这一个,就把赵姬献给了赢异人。

表面上,这似乎是赢异人贪花好色,但实际上这是吕不韦为了加深双方的联盟,特意在他身边放个自己人。

赵姬容貌出众,赢异人很喜欢他,没多久就生下儿子赢政。可能因为她怀孕太快了,赢政的身世就有了疑点,有些人认为他是吕不韦的孩子。这当然不可能,赢异人没那么傻。

(《皓镧传》剧照)

身世问题是吕不韦带给赢政的第一层耻辱;第二层耻辱是赢异人去世后,吕不韦与赵姬私通,还让赢政尊称他为“仲父”;第三层耻辱则是赢政长大后,吕不韦忌惮他,不敢再和赵姬有私,推荐了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嫪毐代替自己。

赵姬对嫪毐很满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嫪毐并不甘于当个男宠,有着更大的政治目标,他和赵姬密谋,说“王即薨,以子为後”,意思是赢政一死,就让他的儿子为王。

赢政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死呢?自然是被他们设计谋害。赵姬这么偏心狠毒的母亲,也是少见。

后来事情泄露,嫪毐仓促之下起兵叛乱,赢政命相国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动咸阳士卒反击,嫪毐兵败,被处以极刑,车裂而死,夷三族。

(少年时的嫪毐)

遭到亲生母亲背叛的赢政伤心愤怒,杀了那两个孩子,还将赵姬逐出咸阳(后来接回)。但他的一腔怒火并没有就此停歇,继续查,一查就查到了吕不韦头上。

对于吕不韦和母亲之间的私情,赢政其实是知道一点的,早已对吕不韦心怀不满,又有这件事,新仇加旧恨,一怒之下想杀吕不韦,在众多宾客辩士的劝谏下,改为免去吕不韦的职务,令他去河南的封地。

然而,吕不韦多年经营,虽然已不在朝堂,在秦国及其它国家却还有很大的影响力,过了一年还有很多别国使者询问他的近况,并前去问候。赢政担心他发动叛乱,将他全家流放蜀郡。

公平来说,赢政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吕不韦当年只是个商人,就敢插手秦国政务,现在他已经在秦国发展了诸多门生盟友,很难说他不会为了家族前途出手对付赢政。

赢政不想冒这个险。而吕不韦也因此看清了赢政有多恨自己,他担心自己活着家族无出头之日,索性饮鸩自尽。

总之,秦始皇逼死吕不韦,于私于公都有充分的理由。于私,吕不韦给秦始皇带来耻辱;于公,吕不韦已经成为秦国的不安定因素。唯有他死了,秦始皇才能安心。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要的功臣必须听话好使唤没威胁没他念唯自己命令是从。吕不韦一个也不沾呀。先刨去政治倾轧君臣矛盾这些是个人就知道的大头,他俩一拍两散也是因为行事作风过于相似,过于相似也可以是相看两烦。两人两种截然相反的治国观念又偏巧一个老子天下第一的尿性能有啥好结果。再有就是吕不韦人缘奇好,走哪都是香饽饽,连个葬礼都是铁杆顶风作案一条龙包办,这么看吕不韦估计不是大帅哥就是超有领袖魅力的男人,(理解赵姬扯着他不松手了)。嬴政这方面可真不行了,相中的李斯赵高疼爱的胡亥啥的是到底什么货大家都清楚。他除了恐慌外就是深深的羡慕嫉妒恨。再就是关系不明,吕不韦可能是他老爸的事是一块心病,人不死心不平。总结起来就是哪个帝王可以允许一个超有魅力和能力朋友遍天下敢为他顶风作案坚持自己政治主张难以驾驭和自己存在血缘可能的一个政治高手活在世上?大恩也是大仇吕不韦不死谁死。可怜吕相国,人被名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