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的优缺点 文理不分科的利与弊

网友提问:

文理分科与文理不分科的优势和劣势?

优质回答:

文理分不分科的着力点不同。

文理要不分科的话,更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理科重视逻辑推理,文科重视人文素养。像原来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家,而且在艺术上造诣也颇高。

文理分科的话更有些侧重,短期来看是高考的需求,长期来看是国家的需求,想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更快的走向岗位,文理分科是有必要的。

所以分不分科取决于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许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取消真正的文理分科。

其他网友回答

高考改革的方向包含着从文理分科向文理不分科的转变,所以说啊,文理不分科是大势,是经过多方面论证而实施的高考改革措施之一。至于说到各自的优缺点,我个人认为,不分文理一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从原来的只有两种选择到改革后的35种、20种、12种等等不同选考选科模式的多种选择方式;二是更有利于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这样会使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多样化,更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选人用人需求;三是不分文理也包含了原来的大文大理,对于喜欢按纯文或纯理学习的同学依旧可以选择。要说其缺点,实践中感觉到容易在选择时让家长和考生纠结。分文理的优缺点刚好相反,根据上述分析倒推一下你就会明白。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感觉还是分文理科好

,对培养人才很好。这次国家肺炎疫情就是需要国家反思。很多同学感觉物理难学。都不选择物理了。岂不知。物理化学生物。这个是基础学科是反应国家科技实力的学科。在80年代就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次肺炎疫情。现在考生热门的经管。金融专业救不了国家。反而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医学能救国家

其他网友回答

文理不分科的潜在动机,应该是“文科生没逻辑、理科生没文化”这种论调的不断搬演,文理不分科,其实跟所谓大学的“通识教育”、“专”与“精”的长年辩洁一样,不过是同一个母题之下若干变体或衍生物。分还是不分,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都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合到一起以后呢,且不论能否真的实现文科生懂逻辑、理科生有文化的良好初衷,从高考录取的角度,起码文理科生都要多考3门。

根据目前出台的几种方案,大方向是英语转型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成绩不细化到每分,而是按档次给分;

在此基础上,或者文科、理科都以大综合的形式出现,或者文科、理科都按学业能力评价的方式出现,也就是并非一年多考,而是按档次给分。志愿填报时,所选专业对学业能力评价科目挂钩。

单从高考安排而言,无论哪种形式,似乎并未给考生增加过多负担,基本上还是2天就结束了;更何况,以后高考只考语文和数学的传言,愈演愈烈,两种考查方式里,后者实际落地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如果志愿填报真的按专业个性化了,好像还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会让那些物理、生物、地理,或者历史、地理、化学优秀的同学,以更多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这样看来,想法还是好的。

3

那下一步就是推演高考题目的命制方式。如果高考总体难度维持不变,那么无异于现有大多数省份的学生都要比自己的前辈多学50%的内容,在减负的大背景下,想想就觉得不可能,否则培训市场上的文综负责人晚上做梦都得乐出来。

那么,高考难度下降,都得维持一个面子上的过得去,起码不能让高考以及学业能力评价的区分度影响了高考招生和录取啊。真要是全国人民都上了700,能上全国一流大学的,估计就是能拿到体特加分、或者道德模范称号的特定群体了——这块高考公平最后的遮羞布,事实上已经摇摇欲坠了。

就算这个特定群体还不屑于为了上个名校彻底把高考贬得一文不值吧,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竞争力,奥赛证书以及自招加分的权重显然也会更大。这又与现在淡化奥数、竞赛对于高考影响的大趋势,产生了矛盾。

能让高考试卷在总体难度下降的前提下让它们看上去面子还过得去的唯一方式,就是增加变数,让题目命制得更为灵活,加大对于“能力”的考查力度,适当放宽对于个别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和要求。在这一总体战略下,有很多细致的战术可以打,比如先来个下马威,再包装一下题目,使它们“看上去”接近更高难度的考试(比如自主招生),最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给那些眼疾手快的“临场型”考生,不动声色地放水,然后用前面的那些大坝,把死脑筋的孩子分层拦在门外。

具体的实战个例,请参加目前(被迫)冲在教改最前头的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以及2014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当然啦,今天中考语文还是没玩好,直接导致110分以上的考试人数暴增,眼看着就刹不住车了。

可见,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4

我们再假设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面,高考的命题人已经充分熟谙了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出题方式的一些细节;甚至考虑到考生的素质可能比预期的还要打一个折扣,他们甚至在命题时把身段降得比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还要再低一些——

我们依然需要考虑到,在具体的教学层面,教师、教材对于教学预期的完成情况。

坦率地讲,情况一点也不乐观。

问几个问题好了:

那些文科薄弱的理科名校,能在短时期以内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文科教师队伍吗?从哪儿招老师呢?

那些以应试能力著称的高考名校,能在短时期以内将教学和备考方针进行转型,在应试中尽量多地实现“能力”导向、或者至少是“临场”导向吗?

那些过去教育资源方面占据优势的学校能够转型,那中下等水平的学校,又如何实现教师队伍的搭建以及教学思路的转向?

就算全国所有的教师都实现了这种转向,面对考试科目增加50%的现状,又如何保证考生真的能够实现向“文理全才”的全面飞跃?

……

可以说,把文科(理科)在政策上抬到与过去的理科(文科)同样的战略高度,这件事情本身,只能更多地放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为了弥补公立校在转型中可以想见的稚拙和笨重,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培训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会更加活跃。而这,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别告诉我在线教育能解决这个问题,差得远呢。

而且,文理不分科,政策改了,教材改吗?目前看来,几乎没有动静。

教材不改,教师的授课思路转型,只能难上加难。

留给教材编委、教师、命题人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而学生,还在浑浑噩噩。

5

综上,某种意义上说,文理不分科,不是坏事。甚至还是好事。毕竟这只是高中层面的“通识”问题,不至于像大学本科那样争议那么大。

只是,现有中国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甚至高考的组织和运作现状,说可以实现平稳过渡……起码我持悲观态度。

在这种大形势下,上面坚决要做,底下被动执行,短时间内,不容分说,大干快上,不说操之过急,难免矫枉过正。问题一定会更多。

到时候,有一马当先表忠心的,有新瓶旧酒做姿态的,有盆满钵满发横财的,有雪上加霜挠墙皮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他网友回答

就选拔人才方面更赞同不分科的观点

以下4点供参考

第一,选拔人才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思维能力以及习惯等方面。就基础知识理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各种工具都是优越于大脑普通的记忆和存储。而我们应该学的是怎样利用和搭配这些基础知识,通过自己基础知识训练我们的思维和能力。

多个科目就可以多方面的训练,而不止只单单是掌握个别科目的基本知识点。

第二,对于大脑的开发有非常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左右脑的开发各有特点,左脑是偏向于逻辑思维,右脑偏向于语言和艺术类的领域相当于左脑是理科,右脑是文科。那么现在不分文理的话,可以让大家深度的去进行训练,如果是分科的话只能单一的去重复训练。

第三,走班选科的接触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感兴趣的对大学的专业选择以及未来上社会的定位都是有所帮助。如果是纯学文理科后续确实有一定限制,不好灵活调换。

第四,走班选科及主动选择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减少老师机械性的主动灌输,可以让优秀的标签和标准更加的多样化,而不止单单是文科或者理科分数来衡量。

总的来说,优秀的人都会主动积极会遵守和利用规则,会舍得付出,然后有相应的收获,真正的人才很难被埋没,只要肯学习,相信无论怎么变。大家都依然优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