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昭劳苦功高,被群臣两次举荐担任丞相,为何遭到孙权拒绝?
优质回答:
张昭劳苦功高,被群臣两次举荐担任丞相,为何遭到孙权拒绝?
群臣两次推荐张昭担任丞相,为何遭到孙权拒绝?实际上孙权自己就回答了拒绝的理由!
群臣第一次推荐张昭担任丞相的时间,是在孙权打算设立丞相的时候,当时的局势并不很好。
孙权拒绝的理由是“现在是多事之秋,做丞相责任重大,让他担任丞相,并不是优待他!”
群臣第二次推荐张昭担任丞相是在丞相孙邵死后。
孙权拒绝的理由是“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给与张昭的吗?做丞相的事情十分繁杂,而张昭性子刚烈,别人进言,如果他不听从,就会造成对他的怨恨责怪,这对他没有好处。”
孙权拒绝的这两点理由都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官话、套话,除此之外,我还想补充三点。
一, 从张昭看,张昭倚老卖老,固执己见。
二, 从大局看,君子用人如器,尽其所能。
三, 从孙权看,孙权与时俱进,唯我独尊。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 从张昭看,张昭倚老卖老,固执己见。
张昭是老臣,是孙权兄长孙策钦点的托孤大臣。孙权继承权力之初,张昭做过很多有益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功劳的累积,张昭有点我行我素,目中无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张昭性格刻板。
每次上朝时,张昭总是以功臣自居,板着个脸,让孙权看到不舒服。孙权曾说:“我和张公说话,不敢随便啊!”
这说明君臣相处不和谐!
其次,固执己见。
张昭每次上朝议事,言辞激烈,直言不讳,固执己见。经常在朝廷之上指责孙权,让孙权十分尴尬,甚至下不了台。
有一次在朝廷之上讨论向辽东派遣特使的事情,张昭坚决反对孙权向辽东派遣特使。无论孙权怎么做工作,张昭就是不让步,让孙权无法收场。孙权十分怒脑,手按刀把对张昭说:“我已经对你无法忍受了。每次上朝,进宫臣民向我行礼,出宫,臣民向你行礼。这些我都忍受了。现在你一次又一次在朝廷之上,与我过不去,这样下去,我还有什么威严,我恨不得杀了你!”
其三,十分任性。
孙权与张昭发生争执时,张昭常常以不上朝来威胁孙权。孙权上门赔礼道歉,张昭也是闭门不见。孙权装作愤怒,甚至用极端的手段,要放火烧张昭的房子,想吓唬张昭。谁知张昭反而将门关上,孙权由此长时间站在张昭门前。张昭的儿子实在看不过去,强行扶着张昭出来见孙权。孙权于是用车子把张昭接到宫中,并责备自己,向张昭道歉。张昭才同意上朝。
对此,习凿齿评论说:“张昭不是一个称职的大臣。作为大臣,多次进谏,君主不接受,就应该知难而退,怎么能和君主赌气呢?”
二,从大局看,君主用人如器,尽其所能。
孙权与张昭长期相处,对张昭十分了解。张昭性情刚烈,不好相处。张昭的长处是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只能议政,不能参政。而同时代的顾雍,与张昭相比,虽然也不爱说话,但是行为举止,都很得体。孙权曾说:“有顾公在座,大家都不能尽兴。”但是在朝廷之上,顾雍识大体,顾大局,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与孙权相争。顾雍提的建议,孙权采纳了,而且有成效,顾雍都归功于孙权。如果顾雍提的建议,孙权采纳了,效果不好,顾雍又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更不会往孙权身上推,这一点与张昭相比,让孙权十分享受。
虽然顾雍某些方面比不上张昭,但是顾雍有胸怀,有修养。
有一次,顾雍去监狱审查吕壹。
吕壹是吴国臭名昭著的酷吏,曾陷害过顾雍。顾雍并不以此刻薄对待吕壹。相反对吕壹十分友善。同去的官员当面痛骂吕壹。顾雍批评这个官员,对这个官员说:“国家自有法律处置,你何必要这样。”
由此看出,顾雍把人性与法律界限分得十分清楚。对待吕壹,从人性角度讲,要友善。对待吕壹这个犯人,从法律角度看,依法办事。
所以,孙权在丞相的人选上,放弃了张昭,而选择了顾雍。这就是君子用人如器,各尽所能。实践证明,孙权用顾雍担任丞相是正确的,顾雍在丞相位置上兢兢业业做了十九年。这在吴国历史上是仅有的一例。
三,从孙权讲,君主与时俱进,唯我独尊。
孙权上任之初,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所以对张昭的训斥能容忍。当孙权一天天成熟后,特别是做了皇帝的时候,孙权就再也不能忍受张昭的一意孤行与任性了。
再者,孙权也是人,有自尊心;作为皇帝,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孙权身上同时还有普通百姓有的特点,如孙权还很记仇。
孙权登基后,举行庆典。文武百官同来庆贺,张昭举着酒杯来到孙权面前敬酒。张昭还没有开口,孙权斥责说:“要是当初听了你的话,投降曹操,现如今讨饭都没有地方去!”虎得张昭连忙伏在地上请罪。
综上所述,孙权不让张昭担任丞相,第一是是张昭过于刚烈,不宜于班子建设。第二是张昭太任性,不便于沟通。第三是孙权拿张昭与顾雍比较,尽管张昭资历老,能力稍微强那么一点,但是却不好打交道。最后孙权宁可用顾雍这个合适的,放弃张昭这个任性的。第四就是孙权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其他网友回答
张昭是孙策临终前的托孤大臣,是孙权的左膀右臂。
问题出在曹操兴百万之兵杀奔东吴而来时,在这生死存亡选摔的当口,张昭竟然劝孙权降曹,令孙权心中大怒。
鲁肃曾对孙权说,众人能降,你不能降。孙权问为什么?鲁肃回答,众人降,无非大小一个官职。你主公降,一国之君的位子就没有了。孙权恍然大悟。斥张昭误事误国。
由此,张昭在孙权的心目中就丧失了信任,不让他当丞相是自然的是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和张昭本人的定位有关,张昭是江北名士出身,在江东威望很高。张昭威望高到什么程度?他一度被孙策当作是孙权的监管人,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和孙权还像是不对脾气的师生,一个不服气,一个不服管,两人始终闹别扭。张昭本人的定位是:“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孙权见张昭也不自在,“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按照反对孙权酗酒,反对他打猎时玩刺激,因此孙权对他有时候很不待见,但是孙权也是知道张昭的苦心,所以两人始终可以和好。
其他网友回答
按照孙权的说法,不让张昭当丞相,是因为张昭的性格不适合做丞相。但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是孙权故意打压张昭。
在孙策临终前,曾给孙权留下一句著名的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昭和周瑜两个人,都谈不是孙策的下属,而是他的合作伙伴。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昭和周瑜在东吴这家公司里面,都是拥有股份的股东。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年幼的孙权,周瑜和张昭之所以愿意继续团结在他麾下,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内斗的后果,就是给其他诸如曹操、刘表等人做一盘菜。因为类似的原因,他们才全力辅佐孙权统治江东。但问题是,周瑜也好,张昭也好,那都是可以和孙权分庭抗礼的大佬。
对此,我们只看一件事情,那就是曹丕册封孙权为王后,孙权就开始大宴群臣,因为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啊!当时,在酒席之中,孙权高兴的对大家说,希望大家好好喝酒,总而言之,大家不醉不归。这时张昭一听这话,就直接掉头就离席而走。
孙权见此,赶忙派人将张昭给重新请了回来,并对他说,我就是想让大家开心一下罢了,您为什么要这么生气呢?张昭却很不客气的说,当年纣王酒池肉林,也就是想让大家开心一下。于是乎,这好好的一场酒宴,最后直接闹得不欢而散。
从大道理上,张昭说得却是很有道理,因为国家还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前方将士还在打仗,许多老百姓还在忍饥挨饿,我们这些人,却坐在这里肆无忌惮的喝酒狂欢,这是君王和大臣应该干的事情吗?
但问题是,从现实角度看,张昭显然是小题大做。因为,孙权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爬上了王位,众多臣子们也可以趁机封侯拜将,这样大的喜事,大家临时放纵几天,喝点小酒庆祝一下,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有什么问题吗?需要这样上纲上线么?
这就好比,咱们在职场中,咱们的经理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功爬上总监的位置,这个时候他请手下人喝酒狂欢,大家好好庆祝,总而言之,不醉不归。这个时候,某个手下啥也不说,直接离开坐席走了,你说大家会怎么想?
后来这位总监派人把他请回来询问缘故,他却一本正经说,咱们公司还有很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同时咱们的很多底层销售人员到现在还拿着不到三千的底薪,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甚至这个时候他们还在外面跑业务,咱们却在这里喝酒狂欢,是不是太过分了!
面对此情此景,大家真会觉得这样一个人说得有道理吗?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敢在这种公开场合做这这样事情,那就是公然打对方的脸。而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算准对方不敢把他怎么样,所以他才敢借此打压对方。
从这层意义上说,张昭之所以敢这样做,只是因为他要打压一下孙权,总而言之,希望孙权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以为自己称了王,就可以得意忘形,想怎么使唤大家就使唤大家。
当然,张昭打孙权的脸,还还够狠。有一位大哥,玩的更绝。这也是在孙权封王后不久,孙权又大宴文武。
喝得正中间,孙权就起身给大家敬酒。敬到虞翻时,虞翻一副人事不醒的样子;孙权只好绕过他,继续给别人敬酒。没想到,孙权刚离开,虞翻坐起了,跟没事人一样。
孙权看到虞翻敢这样玩自己,当时就气得拔出宝剑要把虞翻一剑砍死。但在大家的劝谏之下,孙权终究没能看下这一剑。对于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孙权小题大作。问题是,严格的说,虞翻的这种行为,那完全是在挑战孙权的权威。
举个最简单例子,刘备称王后,如果亲自给臣子挨个敬酒,恐怕刚刚端起酒杯,大家就会全体起立了,更会说承受不起。同样在咱们现实生活中,一个领导过来给下属敬酒,不要说他亲自挨个给大家敬酒,就是他同时敬这一桌的人,大家恐怕都要赶紧站起来,爽快的喝下这杯酒。
结果虞翻呢,君主亲自起身给你敬酒,你竟然装醉不喝;好吧,如果你装醉不喝,那就装醉算了,问题是,君主刚转过身,你就酒醒了。你这是想干什么?这不是公开挑衅孙权么?
其实,从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孙权被封王时,大家对他多少是不服气的,所以都张昭和虞翻菜借机打压孙权,目的就是让孙权明白,总而言之,我们不是你的小弟,而是他的合伙人,所以即便你称王,我们也不是对你俯首称臣的臣子,而是你的分庭抗礼的大佬。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自然也要开始反击,否则这些大佬不断和他分庭抗礼,他恐怕是不可能爬上皇位的,并且这也会让他的权力被这些大佬给分割走。因此,在孙权封王后,就开始系统的打压张昭。
首先就是丞相一职。大家都推举张昭当丞相,而且以张昭的资格,自然也应该当这个丞相。问题是,孙权如果让张昭当丞相,这不相当于又把张昭的权力和地位提高一个层次吗,到时张昭恐怕会更容易与自己分庭抗礼。
所以,孙权说了,当丞相太累,张昭德高望重、年纪又大,怎么能当丞相呢?于是,就让孙劭当了丞相。等到孙劭去世后,大家又都推举张昭当丞相。但孙权依然找各种理由,就是不让张昭当丞相。于是,顾雍当了丞相。
当然,孙权对张昭的打压不仅于此,等到权称帝时,张昭领衔大家给孙权上贺词。结果张昭还没有开口,孙权就说,如果在赤壁之战我听了你的劝说,恐怕现在我早就在街上要饭了。孙权的这一顿公开打脸,直接把张昭打得无地自容。
但问题是,即便如此,张昭依然是牛气十足,所以他直接告诉孙权,总而言之,想当年,你老妈、你哥哥把你托付给了我,可没有把我托付给你!这顿反击,直接让孙权亲自想张昭谢罪。
当然,不论怎么说,张昭在孙权称王后,是被一路打压,所以等到孙权称帝的时候,孙权终于敢公然给张昭脸色看。再后来,随着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的崛起,张昭虽然依然东吴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显然已经不是当初能够与孙权分庭抗礼的那个张昭。
其他网友回答
答案:因为张昭的性格就决定了孙权绝对不会让他担任丞相这个官职。一旦张昭当了丞相,恐怕张昭和孙权三天两头就要吵一架,不但要吵架,还有可能大打出手。
事件回顾
在三国历史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奇特现象,张昭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不老之臣了。
什么叫不老之臣呢?简而言之,张昭在东吴的地位也好,声望也好,甚至他当官的年龄也好,都达到了一个极限值,而且这个极限值很难有人突破。
如果这句话我们换成封建王朝当中对于官员的普遍称呼的话,就不难发现张昭在东吴的威望十足。
在公元222年的时候,孙权担任吴王,并且对朝廷进行了一个改革,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设立了丞相这样的一个官职。
既然有了官职,就必然而然的需要有臣子前来就职,当时所有的臣子都没有争抢这个官职,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官职非一个人莫属,那个人的名字叫张昭。
当所有的臣子把这个名字递交上去的时候,孙权犹豫了,并且不久之后直接表明丞相的官职公务繁忙,而且做的都是琐碎的事情,如果让张昭担任丞相的话,恐怕有些不妥。张昭应该担任更好的官职来继续为咱们东吴效力,暂且不把丞相官职给他了。
就这样,丞相这个官职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孙邵。
可是不久之后这个人也去世了,去世之后又空出来了,空出来该给谁呢?还是没有给张昭。
没错,这就是事实
这一下子臣子们都蒙圈了,难不成孙权和张昭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怎样的误会?而且这矛盾和误会解不开了。
张昭也是心中纠结万分,除了纠结之外更是恐怖,自己好像也没有得罪过皇帝啊,尽管自己平时性子直了一些,可是该说的该做的自己心里面也有个谱呀。
孙权见大家都有疑问,又害怕东吴的根基不稳,只能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
孙权说到:张昭是个能臣,也是个干吏,可是张昭的脾气太冲了,而且我的脾气也冲,如果张昭当丞相那必然而然的需要每天和我对话,每天和我分析国家的事务,一来二去,我们两个人的矛盾必然会加深,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统治。
现如今我们让张昭专门的去工作一个事情或者去工作一个物件,在他完这件事情的时候,在给他分配另一个事情,更有利于君王的统治,也利于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关注、点赞、评论,小生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