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诗后曹丕有没有杀死他 曹丕要杀曹植七步诗

网友提问:

曹植七步成诗的真相是什么?曹丕是否真动了杀机?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曹植和曹丕争夺曹魏集团继承权的故事我已经写过好多篇文章了,今天刚好借着这个题目聊聊著名的《七步诗》的故事。

相传曹丕称帝后担心曹植影响力太大,打算杀了曹植,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命令曹植:你不是才华横溢嘛,那就必须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出来,写不出来我就杀了你。

于是曹植一方面担心小命不保,又为兄弟相残而叹息,于是做出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是以史为鉴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是罗贯中参考的世说新语,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步诗也是罗贯中自己编的。

据著名的魏晋名人言行录《世说新语》记载: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新语里记载曹植明明写了六句,罗贯中硬是给删了两句,自己改了一句,最后就成了人人都知道的七步诗了。

上面讲了七步诗的来历,那么七步诗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以史为鉴认为曹丕对曹植是有杀心的,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以曹丕的城府竟然会做出以诗歌论生死这样的事情,实在太戏剧化了,不像是真的。

为什么说曹丕和曹植有杀心?以史为鉴给大家举个例子。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魏王,准备替汉大业,曹操的其他儿子都纷纷被赶到诸侯国呆着,没有命令不许到首都。

在曹丕称帝后,曹植在诸侯国听到的消息竟然是曹丕杀了汉献帝后自己继位。于是曹植竟然做出了替汉献帝披麻戴孝,然后痛哭流涕这样的事情来。曹丕知道后有一次在大臣跟前说:我听说有人在禅让之后还替汉献帝披麻戴孝痛哭来着?

然后曹丕在召集诸侯王来觐见的时候,手握兵权的曹彰离奇暴毙,世说新语里说是曹丕毒死了曹彰。

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植的所作所为让曹丕很生气,加上之前俩人竞争继承人,曹植这样玩火让曹丕起杀心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曹丕真的想杀曹植,同样按照世说新语里面的记载,直接像害死曹彰一样,一杯毒酒就可以搞定,为什么非得搞出七步诗这样成功率很低的做法?而且还给自己白白留下了图谋杀害兄弟的骂名?

而且大家想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做皇帝的哥哥要逼死自己曾经的对手弟弟,最终完成了皇帝的任务,不但活命而且顺利打脸,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美文和美名。这样强烈的戏剧冲突,完全是一个极佳的剧本,所以历代都有人认为这首诗有可能是曹植的作品,但七步诗的故事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后面会推出《墨说三国》视频小栏目,也希望大家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曹植七步诗的真相是:当时曹丕也称帝只是看看曹丕对他的态度如何!并没有起杀心。因为此时的曹丕若要杀他易如反掌!再者建安七子中的“三曹”名不虚传!不要说曹植,其实曹丕也可以七步成诗!就现在来看其实三步即可成诗!七步诗的精妙在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句让所以人都可以顿生怜悯之心!何况身为兄弟的曹丕?每个帝王刚上任时都要表示“皇恩浩荡”还要大赫天下呢!怎么会杀了已无政治势力的曹植!

其他网友回答

二曹夺嫡,曹丕却有杀心,但是碍于曹植真才实学,不忍害贤。说明曹丕是个明主。

其他网友回答

真相没有考证过,不敢妄言,只说说演义中的故事吧。在三国演义中,很精彩,也很悲壮的的一段就是曹植七步成诗了,这种悲壮远不如关羽被难,诸葛憾死等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就是一个家庭悲剧而已。那时,曹丕已经继位,不存在争宠,争位,曹植已经不可能有任何能力,权利,势力对抗曹丕了,只是曹植生性狂放不羁,文采风流一时无两,曹操非常喜欢他,曹植其实也一直在误解曹操的的喜爱,所以曹植读书读迂腐了。其实,曹操作为文学家来说喜欢曹植是对的,但是,作为政治家他是不可能把位置传给曹植这样迂腐却又狂放,甚至行事有些荒诞的人的。而作为曹丕,我认为他也不想杀曹植,说一千道一万,那是亲兄弟。当然,历史上很多亲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似乎,在王公贵族这种大家庭中,不出点兄弟为争宠,争位残杀的事就不正常了。曹操在遴选世子这件事上,非常谨慎,他也不想后面出一堆乱子,兄弟残杀,国家混乱不堪,自己一生打下的天下付诸东流,所以,曹操能帮曹丕清掉的障碍,都清掉了,比如杀杨修,把曹植派的远远地,其实,最主要的,曹丕也好,曹操也好,培植了95%以上的臣子拥立曹丕,治国安邦上来讲,曹植太弱了,读书读偏了,读窄了,只知道吟诗作对,国家大计实无一能,这点曹操还是能看出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具体曹丕是否想想杀曹植,我们不是他本人,也不能给确定答案。

根据文献记载有人弹劾称“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许多大臣要求治曹植的罪,但是曹丕却没有借此计划来杀掉他,可见曹丕在确定曹植只是一介文生以后,对其大业并无影响以后。念及手足之情,应该是不愿杀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