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霸为何被赐死?
优质回答:
东吴大帝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即长子孙登、次子孙虑、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其中第七子孙亮(字子明)、第六子孙休(字子烈)分别做过吴国的第二任、第三任皇帝。第四子孙霸,字子威,曾封鲁王,后被孙权赐死。
孙权老年昏聩暴戾,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孙霸为鲁王,还让孙霸与孙和享有相同待遇。尽管孙和、孙霸是一母同胞的亲兄,但是孙霸因为受到孙权的特别喜爱而恃宠而骄,始终有觊觎太子之位的野心。
特别是这两人的生母王夫人因与孙权长女——全公主不和睦而受到公主的谗言诬陷,这样也连带危急了太子孙权的储君地位。同时分别团结依附在这两人周围的两帮吴国大臣也各位其主,造成两个团伙争斗不休的局面。
这场党争丞相陆逊、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太子太傅吾粲以下受牵扯的高官豪族几乎全部全部涉及。辅佐孙和的一帮东吴名臣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和明定嫡庶,才能断绝孙霸的野心!但他们都遭到孙霸及其党羽陷害,遭孙权处罚,功臣陆逊被活活气死。
在全公主和孙霸拥趸的一再污蔑构陷下,孙和终于被废并远迁放逐到长沙为藩王。孙权晚年多疑暴戾,行事反复。他大开杀戒,好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都被他责备或惩罚,一些据理力争的大臣更被杀死。孙权暮年曾有意召回孙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挠而未有成事。
孙权于废立之事进退失据,性情大变,极度极敏感多疑,容易焦虑和妄想,越来越独断专权,滥杀功臣,使得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孙权终于在赤乌十三年废孙和,改立七子孙亮为太子,并且赐死孙霸,孙权又以勾结孙霸以构陷孙和的罪名诛杀孙霸党羽全寄(大司马全琮次子、孙权外甥)、吴安(孙权舅吴景之孙)、杨奇等人。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其他网友回答
孙霸,孙权的帝四个儿子,太子孙和是他哥哥,后来孙霸被封为鲁王,当时的太子是孙和!但是他们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因为孙和与孙霸都受到孙权的宠爱,所以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上下之分,更加体现不出太子孙和的地位!
所以孙霸就不怎么尊重太子孙和,反而处处想压制太子,并且想取而代之!于是就有人议论太子和藩王应该有尊贵之分。孙霸知道后,心里就恨孙和!
同时孙霸又广交名士,与朝廷官员走的很近,至此孙霸和太子孙和的下属开始互相攻击!
孙权后来虽然给他们调解,但孙霸还是一样的我行我素,还是结交大臣!孙霸更是想取代孙和的太子位!
之后孙霸就开始攻击太子和太子一党的人!
后来孙霸因图谋太子孙和,被赐死!
所以,孙霸以藩王的身份受宠于孙权,他不仅不安分守己,反而图谋太子孙和的太子位,因他们之间的相争,给当时的东吴的朝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最后孙霸事情败露,于是就被赐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孙霸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氏,太子孙和之弟。赤乌五年242年八月进封鲁王。在此之前孙权的长子于241年去世,次子孙虑在232年就已过世,最年长者依然是三子孙和,孙和天资聪惠,因母亲王夫人的缘故很受孙权喜爱。赤乌五年242年孙和正式册立为太子。百官同时请立四子霸为王,孙权不允。同年八月群臣再上表奏孙权同意立孙霸为鲁王。
孙权初立太子和鲁王,皆受孙权宠爱,二人仍同居一宫之中,未区分等级和品秩。此时群臣中太常顾潭、太子太傅吾粲提出太子、鲁王应有嫡庶之分,礼制应有尊卑之分,鲁王应出镇地方。太子和鲁王至此分宫别僚,也埋下了太子、鲁王之间的仇隙。
孙霸认为自已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所害,即拥有了自已的宾客幕僚后即敌对太子及拥护太子之臣僚,欲取而代之。
赤乌七年244年,孙权听闻二子不和即禁止二人与臣僚,宾客来往,让他们好好读书,但遭至大臣羊衟的反对,说太子与鲁王在外声名远播突然变故会引发国人疑忌,议论纷纷,还会使邻国心有疑虑,孙权只好作罢。
此时朝中大臣纷纷站队,各自拥护孙和与孙霸。形成太子党与鲁王党。陆逊、诸葛恪、吾粲、顾谭、朱据等人皆拥护太子,步骘全琮、吕岱、孙弘等人支持鲁王。南鲁党争愈演愈烈,孙和渐不得宠于孙权,孙霸夺嫡之心愈烈。孙和为守住太子之位,联络陆逊,求他上表与孙权,陆逊见太子危急数次上书孙权坚决拥护太子,权大怒责陆逊,陆逊忧愤交加猝死。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幽禁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以泥头自缚的方式逼孙权释放太子,孙权责二人不要无事生非,事以至此,整个朝堂之上已是硝烟弥漫,太子党为救太子已然前仆后继,五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指责孙权是晋献公第二要杀太子申生喻孙和导至国之将乱,孙权震怒,将此二人族诛;太子辅义都尉张纯亦极力保太子被处死,大臣数十人被流放,到了这步田地孙权亦太子亦鲁王都早已心如死灰,南鲁党争再不做个了断,东吴危矣,七月孙权正式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孙奇、吴安遭诛杀,南鲁之争终于尘埃落定,鹬蚌相争二方都以惨败收场,小儿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后继位为帝,因年龄幼小,不能理政,使得吴政坛权臣辈出,朝局更是混乱不堪,孙亮后遭权臣孙綝毒杀。至此,因鲁王与太子的夺位之争影响了东吴之后数十年之国运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