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大败笔吗?
优质回答: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一支由6艘航母组成的特别舰队,长途奔袭三千多海里,从日本来到了夏威夷群岛,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发动奇袭。
仅仅半天的时间里,日本海军对珍珠港发动了两波空袭,参与空袭的战机多达351架次,其中第一波攻击出动183架飞机,第二波攻击则是出动了168架飞机。
两拨空袭下来,珍珠港变成了一片火海,美军损失惨重。据事后统计数据显是,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或是被击沉,或是被损坏。其中作为舰队的主力的8艘大型战列舰,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此外,瓦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都成为了空袭目标,近两百架被直摧毁,剩下还有150余架飞机无法起飞,需要维修。至于死亡人数,则是超过了两千人。
相较而言,日本方面只是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绝对是血赚了!
此次空袭,给美军太平洋舰队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主力战舰近乎是全军覆没。以至于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海军只能是靠着三艘幸存的航母带着几十艘潜艇作战,面对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当时的美军一度过得很艰难。直到中途岛海战,美军痛击日本联合舰队,扭转了战场形势,这才得已松了一口气。
由此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至少在战术角度上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日本如此庞大的舰队,能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美军发现,绝对堪称奇迹。当然了,这并不是运气,而是日本联合舰队方面做出了充分的准备。毕竟这是赌上了六艘航母,同时还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等共计33艘舰船。几乎是大半个联合舰队的家底,更关乎日本能否掌握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不能全寄希望于运气。
为了保障袭击的隐秘性,日本方面从部队集结,到航线的选择以及航行过程中的行动,都是做了极其周密的安排。
首先,日本海军将舰队化整为零,各自单独前往集结点集结。如果是整体集结,很容易暴露出日本海军有着大规模军事行动,从而让美军警惕。此外,在航线的选择上,日本海军选择了经阿留申群岛的北方航线。这条航线路途较远,且气候寒冷,但是胜在隐秘性高,美军方面的巡逻舰队很少会向这边跑,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日本舰队还要求所有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一直都要保持无线电静默状态。此外,日本海军还找来了一批海军学校的学生,扮演各舰的海军官兵,十分张扬的出现在东京街头。这样会给外界营造出一种日本海军没有行动的假象,毕竟船员官兵都还在岸上。
然而,就在大家认为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联合舰队已经扑向了珍珠港。
至于后续的空袭行动,日军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和准备。毕竟使用航母进行大规模空袭作战,在之前还未曾有过相关战例。为了尽量的保证战果,日本联合舰队方面还专门挑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作为训练基地。日本海军的飞行员们,在这里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正是因为日本方面的充分的准备,最终才保证了其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成功施行。帮助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前期作战的主动权。
不夸张的讲,如果单从战术角度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怎么都算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案例,足以写进军事教科书。
当然了,如果从战略角度来看,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相比于重创太平洋舰队,夺取战场优势。偷袭珍珠港更大的影响在于其改变了二战的历史进程。日本的这一武力举动,意味着美日双方正式进入到战争状态,美国也就自然而然的正式参加二战,并且站到了盟军的一方。
美国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战争潜力非常大。它的的全面参战,不仅为日军在太平洋上带来了一支劲敌,也为欧洲战场上的盟军带来了一个强大的帮手。由于美军的加入,轴心国势力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在美国近乎碾压的国家实力面前,失败以成定局。
所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从战略上讲绝对是一大败笔,因为他把美国拉下了水。要知道当时美国可是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一旦其开启战争模式,那么将是日本的噩梦。这里面不存在什么谋略计策,就是单纯国力的碾压。
就拿武器装备的制造来说,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源源不断的向盟军输出军火。有数据显是,美国如果火力全开,一年就能生产4.7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以及30多艘航母。这比当时美军乃至整个盟军部队,在前线消耗的武器装备数量都还要多。
这也就意味着,美军的装备只会是越打越多,相比之下日本、德国这些国家的军队,装备可是越打越少啊。很明显,日本在二战中惹上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多少有些不明智。
当然了,日本方面其实也很清楚自己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但是,当时日本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随着二战进程的深入,美国参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而且美国大概率是会站在盟国这一边的,不然罗斯福也不会搞出一个《租借法案》,变着法的支援英国、苏联以及所有反抗轴心国的国家。
而且日本在南下进攻东南亚的过程中,已经触及到了美国的利益。当时因为法国的战败投降,日本顺理成章的接收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东南亚的美军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大炮射程之内。
为了让日本退出东南亚,美国开始以“禁运”威胁日本。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美国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极为要命。因为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本土资源根本无法支撑其发动战争。所以,日本的战争原料大都是依靠进口。而当时美国正是日本的最大货源地。据保守估计,日本至少有60%的战争原料,都是进口自美国。比如废钢铁、铜、石油、橡胶等等。
如果美国对其断供,日本将会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军舰里没油、枪里没有子弹,甚至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所以,日本开始对美国动起来歪心思。他们将目标转向了东南亚,那里有着日本急需的战争原料。
为了将战争持续下去,日军认为自己必须要夺取东南亚,如此就难免对美国动手了。而当时美国对于日本最大的威胁,就是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所以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歼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保障部队能够不受美国海军威胁。如果日本海军能够解决掉太平洋舰队,那么联合舰队在太平洋上将再无对手。届时日本夺取东南亚,将会再无后顾之忧了。
虽说美国工业实力强大,即便是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那么也能再造一个出来。不过,这需要时间。按照日本方面的设想,摧毁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之后,至少可以为日本争取一年的时间,用以消化东南亚的资源。
事实上,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方面没有打算对付日本。在参加二战之前,美国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争贩子,认钱不认人,毫无立场可言,给轴心国卖石油钢铁为战争输血。只要日本乖乖的撤出东南亚,那么贸易还会持续。
所以,所谓日本“断供”的困境,其实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不过日本方面并不想受制于人,毕竟日本就那么点家底,难保日后美国不会狮子大开口。与其在生意上被宰,还不如直接开启强盗模式。
很明显,正是因为对于东南亚资源的贪婪,让日本铤而走险,选择去招惹美国,最终惹上了一个自己根本惹不起的敌人。这相当于一个很饥饿的人,从狮子嘴里抢肉吃,结果没饿死,被狮子咬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前段时间有个很热门的话题,那就是“如果日本二战时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偷袭珍珠港吗?”其实这个话题也就解释了为啥日本非要想不开,跑去偷袭老美的珍珠港了。
谁都知道当时的漂亮国并不好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赚了不少钱,发展的军事、科技,都是世界顶尖水平。因此动老美的军事基地,等于是在虎口拔牙。即使你把它的牙齿给拔了,也要被老虎一巴掌给拍死。
既然如此,为啥日本会傻到要去偷袭珍珠港呢?要知道,正是因为偷袭珍珠港成功了,才让老美正式参战,也才有了两颗原子弹定乾坤的局面。日本是不是傻?
当然不是傻,任何一项国家行动,都是高层们经过严密商讨后,做出的决定。因此日本高层之所以会想到偷袭珍珠港,必然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跟石油有关系。
一、老美掐断了日本的石油来源。
有这么一个传闻,早在1920年,老美的美孚石油公司就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是由于当时东北受到日本势力的影响,所以老美担心日本会开采该地石油,所以就没让该公司官宣。
要知道,当时日本整个国家有百分之九十的石油,都是从老美那儿进口的。所以如果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那对老美必然就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伤害了。
这个传言可信度不高,毕竟石油勘探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繁重的工作,如果老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日本的势力范围勘探出石油,日本没理由不知道。
但是这里面暴露出的一个问题,倒是真的,那就是日本当时的石油来源主要依靠漂亮国。按道理双方都有利可图,为啥后来就崩了呢?
原来由于日本扩大侵略地区,触碰到了老美的一些利益,而且日本全然不顾老美的面子,依旧肆无忌惮。这使得老美国内有人提出了制裁日本的建议。
尤其是日本打算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群岛)的时候,彻底惹怒了老美。日本想要在这里获取时候,可是老美不答应,不光老美不答应,英国、荷兰也不答应,因此从1941年7月28日开始,各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石油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老美冻结了日本在老美的所有财产,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此外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到日本的石油供应,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搁置了向日本输送石油的计划。
这么一搞,日本全国都陷入了缺油的恐慌之中。所以说,对日本来说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群岛),那是生死之争,不容商量。而且为了保证海上石油运输畅通无阻,就必须要消灭老美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
老美已经把日本逼到死路上了,这个时候日本如果不放手一搏,同样也是一个惨不忍睹的下场,所以偷袭珍珠港,绝不是败笔,而是深谋远虑的计划。
二、历史进程,已经不容许日本停下脚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人扬言要在三个月以内灭亡中国。这件事显然没有成功。在我国若干先烈们的英勇努力之下,日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压根就无法抽身。
可以说,当时日军和中国不仅产生了各种仇恨,而且压根就无法从中国全身而退。因为他们不仅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就是领土和资源,而且还损失了不少军队和军费。
别说打仗能获得战利品,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什么值钱的战利品可以给他们抢的!这个时候就算天皇答应撤军,日军上下也不会答应。
因为消耗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最后居然落得一个全线撤退的结果,这样的统治者能服众吗?所以当老美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的时候,日本压根就不能撤军。
不撤军可能会亡国,但是有机会搏一搏。可撤军的话,当时的天皇和其他统治者,必然不能服众,被赶下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所以在阴险的统治者眼里,他们只在乎自己割韭菜的权力,才不会管国家的存亡。至少放手一搏,还能为自己的统治争取一点时间。
偷袭珍珠港,就是他们在为自己的统治争取机会,惹怒了老美,的确是惹怒了一个可怕的对手。但是同时也使得日本内部的民族凝聚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段位。
既然周围都是可怕的对手,那么只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了。这么一来包括天皇在内的统治阶层,就牢牢掌握了继续割韭菜的权力。
所以说,相对于日本全体国民来说,偷袭珍珠港是败笔,可是相对于当时日本的统治者来说,这却是明智之举。
三、北上老美没意见,南下老美可急眼了。
当初日本和苏联干架的时候,老美举双手支持日本。可是当1940年以后,日本将矛头瞄准东南亚国家的时候,老美不高兴了。
为啥?因为包括印尼群岛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实际上都有老美的利益在里面。日本的意思是攻占东南亚,从而切断重庆的外援力量,顺便获取大量物资。
所以在1940年,日本入侵越南以后,老美才对日本实施了禁运措施。此后老美和日本进入了长达一年的谈判,老美的谈判条件,其实等于就是逼着日本宣战了,因为他们要求日本从中国和地区撤军南亚。
总结:是他先动手的!
的确是老美先对日本动手的,经济制裁也是一种宣战姿态。日本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才想到了跟老美死磕到底的结局。
既然这场战争早晚都要打,为何不及时发动呢?趁着老美还在幻想的时候,日本便打算消灭老美在太平洋上的势力,从而偷袭了珍珠港。
其他网友回答
偷袭珍珠港从战场战略方面其实可圈可点,只能说日本人缺少点运气和底蕴罢了。
但如果发放到历史的层面,从国家战略出发的话,这确实是一大败笔,纯粹就是一场利欲熏心的狗急跳墙。
日本人长于战术短于战略的特点,在偷袭珍珠港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要打珍珠港?
因为日本人的对华战争已经基本打光了家底,关键时刻还受到了美国的钢铁、石油禁运。
因为中国人民的奋力抵抗,日本对华战争本质上是亏本的,仅仅只是转移了国内经济矛盾罢了。
日本一直以来都通过美日贸易获得大量资源,这才支持起自己的对华战争,资源的突然中断,让日本陷入了激愤和慌乱之中。
他们害怕陷入不可收拾的战争泥潭,如果没有大量优质的钢铁、燃油,日本的工业优势和战场机械化优势将失去。
这样的日本必然在对华战争中承受更多的损失,陷入无休无止的消耗,最后让美、苏等国趁火打劫。
这时候的局势确实没法让日本冷静的思考,更何况他们的对华战争其实动了许多列强的奶酪。
所以,日本选择了开新战场,以获得油气资源,支持战争。
他们首先看上的是库页岛的油田,库页岛的北边有萨哈林油田。
曾经日俄各占了一半库页岛,日本称之为桦太岛,俄罗斯占去的地盘为“北桦太”,而苏联称日本那半边叫“南萨哈林斯克”。
日本在20年代曾经短暂的占领过北萨哈林,后来它被还给了苏联,改为“租借”。
仅1928年,日本就从萨哈林油田获得了10万吨原油,到30年代已经涨到18万吨。
(注:到1944年莫斯科废除协议,日本抽走了200万吨油,甚至在战后都连续5年得到了5万吨油)
日本想整体拿下库页岛,全部占领油田,并占领苏联远东,获得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的港口和资源。
这是日本海军当年曾经做过的事情,他们一度将军舰开入了海参崴,却又在列宁的策略前败下阵来。
所以,日本的“北向政策”很快就启动了,他们寻求在张鼓峰、诺门罕等地制造摩擦,与苏联先打一场,继而扩大战争。
但1939年诺门罕事件,日军仅损失一个23师团就放弃了北向的战略。
后世经常说是日本被苏联大军的炮火和朱可夫的运兵给吓到了,但这很难理解。
日军在诺门罕的战斗中打得并不算差,真正的王牌部队也没上去,简直就是浅尝辄止,随便玩一下就不干了。
他们更愿意让关东军在中苏蒙边境狂修要塞,以抵抗可能会来的露西亚大军,整个战争期间都老实的要命,与苏联关系搞得贼好。
日苏关系维持到1945年8月9日,也就是美军丢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苏军在前夜宣战,0点发动了对日进攻。
总之,日军的对苏政策非常奇怪,他们保持了对苏的和平,即便在德国这个轴心盟国的要求下,也依然采取了观望。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说日本的对苏政策不行,至少这样达成了日苏暂时的共识,避免了中国被苏联武装。
之后日本就开始脑残了,他们觉得东南亚的资源很棒,尤其是丰富的油气资源,正是日本急需的,也是偷袭珍珠港的主因。
珍珠港其实不是关键,日军真正的军势都在东南亚,尤其是加里曼丹岛的油田。
山本五十六等将军根本就不认为太平洋战争能打赢,后来当了首相的米内光政还认为这是脑子坏掉了。
但日本依然通过了对南向的进攻计划。
因为东南亚这会儿确实空虚,德国已经消灭了法国、荷兰,重创英国,东南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英国海峡殖民地、新加坡、菲律宾等都成了肉。
在当地日本已经经营多年,拥有一定的民众基础,还有泰国这个盟友。大片大片的殖民地和资源,似乎唾手可得,由不得日本不心动。
但他们担忧与美国开战,毕竟当时的菲律宾是美国的半殖民地,要打,就必须面对美军。
而且,日军高层认为需要给美国一个“教训”,把他们打疼,打得缩头,不敢再插手。
有些人的想法更天真的可以,他们觉得可以用战争的方式,逼迫美军“和谈”,就像诺门罕的苏联一样,没准还能重签协议,继续买到资源。
山本五十六等海军将领觉得这很荒谬,很抵触,但他们在执行方面却很积极,所以没多久日军就策划出了一个拿下亚太地区,阻挡美、英的计划。
简单的说,这个计划就是“两头堵”。
先炸垮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使其无法形成威胁。
与此同时展开占领作战,迅速打下东南亚的地皮,获得资源。
再用舰队快速推进到太平洋各群岛,利用岛链布置驻军,建设碉堡和机场固守。
美英军的舰队只要过来,就会被岛屿上的陆基战机和航母舰队联合绞杀。
即便无法完全抵挡,也要消耗对方兵力和时间,给后方发展予机会。
待此消彼长之时,壮大的日军便可与对方展开“决战”,一举获得战争的胜利。
其实山本五十六最期望的是直接一开打就能把事情摆平,但他派去指挥千里大奔袭的南云忠一尽管完美的完成了舰队奔袭任务,却没有把轰炸珍珠港打好。
时机没把握好,放到了宣战前,让“惩罚”变成了“偷袭”。
作战不坚决,过于持重谨慎,没能彻底的消灭珍珠港基地,以及弹药、油库。
美军的航母由于各种原因不在港,错过了打击。而后来恰恰是那几艘航母帮美军扛住了大局。
日军后来占领了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法属印度支那,甚至还登上了新几内亚,直接威逼澳大利亚,军威大盛。
他们也挡住了英军的进攻,英国的航母舰队,来两次被灭两次,日军的岛链防御居功甚伟。
日军最后止步于斯里兰卡前,他们死活突破不了该地的英军防御,也没法在丛林中打赢盟军。
东面太平洋战场也是一样的套路,但吃过亏的麦克阿瑟捣鼓出了“蛙跳战术”,避开了日本重兵防守的岛屿,专捅要害。
仅仅一个中途岛战役,就让日军4艘航母尽毁,让整个战局翻了盘。
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把美国撩进了战场。
罗斯福几篇水贴一灌下去,美国顿时群情激愤,孤立主义一干二净,嗷嗷叫着要打仗。
日本惹出了一个变态的工业机器,还坑了盟友德国。
经过太平洋战争,日军损失了数百万军队,连带着失去了战前的一切。从甲午海战到二战,他们也不过风光了半个世纪罢了。
如果不那么贪心,他们老老实实占据中国东北和朝鲜,也不去加那个轴心国的群,日本也不至于落到满盘皆输的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日本偷袭珍珠港当然是日本最大的败笔,不仅让虎视眈眈的美国找到借口参战,也实际上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去了悬念,决定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必然失败的结局。
事实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方面最大的败笔,而之前的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是最大的败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虽然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看起来非常不可一世,德国军队横扫欧洲大陆逼迫法国投降,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也占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但实际上当时的国际形势仍然是三足鼎立。
英国虽然看起来势单力孤,英伦三岛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岌岌可危,但英国仍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拥有很多殖民地。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与经济强国美国与英国同文同种,而且美英有密不可分的经济贸易关系,因此美国是暗中支持英国的,只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占据上风,美国没有找到参加二战的合适借口而已,但美英集团仍然是在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一方。
与美英集团相比,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与社会主义苏联这两方实力稍弱,尤其是在海空军方面明显不如美英集团,因此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苏联联合对付美英集团是比较明智的战略,至少实力稍弱的轴心国集团与苏联两方之间不应该自相残杀,事实上德国与苏联之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来日本与苏联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在轴心国与苏联互不侵犯甚至联合的情况下,没有把握取胜的美国是绝对不敢站在英国一方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但法西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被欧洲战场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没有搞定英国的情况下大举入侵苏联,把庞然大物苏联拖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彻底解除了参加二战的后顾之忧。
于是美国肆无忌惮地挑衅日本,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与物质禁运,卡日本的脖子,甚至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千方百计激怒日本,而日本果然被美国的激将法激怒,忍无可忍的日本于是自投罗网偷袭珍珠港,往美国苦肉计的陷阱里跳,而美国国内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而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名正言顺地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苏联、美国两个庞然大物先后被拖入二战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作战,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已经注定了最终失败的结局。
其他网友回答
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其说是一大败笔,还不如说是日本高层的孤注一掷。
1941年12月7日,这个时间点的日本其实已经被各方势力逼上绝路。
1、日本当时因为狂妄开辟了中国、东南亚各国战场,在39年甚至还招惹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被打得溃不成军,战线太长,四面皆敌,俗话说的好,乱拳都能打死老师傅。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已经打了4年多,牵制了日本1/3的陆军,消耗了巨量的资源。
虽然,从兵力上来看,日军的确有狂妄的资本。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强盛,总兵力巅峰时期达到了700万(装备、军事素养都不差),拥有海空军,作战飞机达到了10000架,制造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无论吨位、数量都是世界前三。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海军力量,实力和英国不相上下,连美国遇上都头疼。
2、40年以后,日本将手伸到老美的势力范围印尼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在内的东南亚各国,惹怒了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41年7月28日开始,各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最主要是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没了石油,日本全国都陷入了缺油的恐慌之中,引以为傲的海军,就是海上的靶子。所以说,对日本来说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群岛),那是生死之争,不容商量。而且为了保证海上石油运输畅通无阻,就必须要消灭太平洋上唯一的对手美国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
其实,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是做足了功课的,趁着美军(包括太平洋舰队司令)星期天休假,展开攻击。按道理说,美军有多少舰艇,日本海军是了如指掌的,竟然在美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时候,放过了刚好在临近海域训练的三艘航母,同时还让美军事后安心打捞、维修舰艇,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应该才是一大败笔。
原本计划通过偷袭珍珠港获得2年左右的喘息机会,然而正因为3艘航母以及打捞上来的部分舰艇,让美军在太平洋又组织起了一只有力的抵抗力量,短短半年后的42年6月4日,美军就从海上第一次打败了日本,就是太平洋战场转折性战役-中途岛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