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宋江招安 如何看待宋江招安一事?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宋江招安?

优质回答:

诏安是宋江一直以来的夙愿,他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在仕途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宋江一直不愿意落草为寇,虽然他也就是一个郓城小吏,但是也瞧不起梁山这些反贼,等到后来走投无路,上了梁山,宋江又有了新的打算,那就是软磨硬泡让朝廷诏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好汉都有这个想法,那宋江想实现愿望的第一步就是说了算,让自己的想法成为整个梁山英雄的群体意志。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及时雨宋公明可谓是不择手段,先是架空晁盖,笼络人心,后来晁盖意识到这个问题,执意亲自攻打曾头市,不幸中箭,命悬一线的时候,晁盖依然不希望宋江得逞,留下遗言,谁能活捉史文恭,谁就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但这难不倒阴损毒辣的宋江,他和吴用用下三滥的计策把玉麒麟卢俊义赚到山上,让卢俊义捉到史文恭,但是卢俊义在梁山毫无根基,无法做大哥,那么宋江就正好半推半就的接下了梁山一把交椅,打下了诏安的基础。

之后,梁山按照宋江的意愿排座次,一切安排妥当,便把诏安纳入了议事日程。

宋江为了成功诏安真是煞费苦心,通过风尘女子李师师联络上皇帝,又通过几次大胜仗让朝廷看到了梁山的实力,皇帝不得已诏安。

但是既然从草寇变成了朝廷命官,那就要交上投名状,于是梁山好汉南征北战,最终在打方腊的时候死伤惨重,当时很多人对于消灭无冤无仇的方腊都不上心,于是宋江想了个好办法,让张顺去给方腊送信,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差事,因为方腊已经称帝,没有回头路了,不可能归顺,为了表明抵抗到底的决心,肯定要斩杀来使,但是方腊不仅仅是斩来使,而是当着梁山好汉的面将张顺射的万箭穿心,张顺死的极其悲惨。看着朝夕相处的兄弟就这样殒命,梁山好汉斗志昂扬,一下子有了斗志,宋江的目的达到了,张顺的命也不用考虑了,以死伤众多梁山兄弟的代价消灭方腊,可以立功受赏了。

踩着兄弟们的尸体凯旋的宋江对于功名利禄依然是念念不忘,当年他杀死阎婆惜的时候只不过是个郓城小吏,如今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也算当了大官,光宗耀祖,至于兄弟们死的有多惨烈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然而蔡京高俅童贯之流是不会放过这些人的,赐宋江、卢俊义两位首领一壶毒酒,彻底断送了梁山。可怜宋江临死的时候还拉了李逵做垫背,花荣吴用觉得前途无望也自缢身亡,轰轰烈烈的水泊梁山至此烟消云散。

但是我想宋江到临死的那一刻有可能后悔了,认清了诏安并不是自己的出路,想起了和兄弟们一起吃肉喝酒的日子,因为他亲自为自己选择了安葬的地方——沼儿洼,那里的一切酷似水泊梁山,如果泉下有知还可以和兄弟们再聚首。

个人觉得张涵予不适合扮演宋江,因为张涵予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在小说里为了功名利禄不断钻营的宋江很显然没有这身正气,所以不太适合,张涵予扮演的宋教仁相当有气质。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宋江是不存在推翻宋朝自立为王的动机的,梁山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对于落草为寇的宋江,最好的出路就是接受招安,这也是梁山众人的最好出路,招安是宋江为梁山众人争取到了一线生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生不逢时。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微时代,即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期间社会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叛乱,叛乱的数量也不算多,并且很快就被剿灭了。宋朝经济是非常发达的,大部分人不差钱,生活比较安逸,去落草的都少,更不要说造反了,梁山在当时很难发展壮大。

二是实力不济。梁山号称一百零八条好汉,但是大家可以看看都是些什么人,相当部分都是鸡鸣狗盗之徒,真正有本事的大部分都有朝廷任职背景。兵马钱粮方面,梁山最鼎盛时期也只有数万兵马,钱粮大都依靠杀人越货或打劫州县。除凭借梁山地利之外,基本没有守住过一县一城,争夺天下没有物质基础。

三是表里不一。梁山没有大的道义担当,凝聚不了人心。梁山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旗号,但干的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勾当。梁山发动的大规模战争大都是因为对方触犯了梁山利益或私人恩怨,没有一次是因为贪官污吏。并且,每打下一处城池,都是不分官民、大肆抢掠。老百姓不可能信任和支持这样的队伍。

综上可以看出梁山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就占了个地利,而且是作为贼寇的地利,不是战略要地。宋江也十分清楚,接受招安是梁山众人的唯一出路,他在行事时也处处为今后招安做准备。虽然招安后梁山很多人结局都不好,但比起被剿灭,全军覆没还是强一些。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宋江招安是符合梁山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梁山的人员构成主要是三类,过去当过大官的,比如林冲,杨志等;还有过去当过小官的比如宋江、戴宗、武松等;最后就是一帮社会的底层人员,比如吴用、白胜等。不在编的底层人员想混编制,曾在编的普通人员想继续往上爬,而在编当过大官的则想要保持。当然,也有那种完全没有任何想法的人,比如李逵。

其次,当时宋江的实力,确实无法和朝廷对抗。在历史上,宋江聚义不过普通草寇山贼,远没有方腊起义声势浩大。

再次,宋朝当时对山贼流寇、无业游民,采取招安的政策,政府高层认为,多一个兵,就少一贼,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当然,也造成了冗兵和庞大的军费支出等,这是后话。

最后,五代十国时常出现“乱臣贼子“之后,一方面因为武将割据,另一方面,也是儒家文化的消亡。宋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一方面削弱武将兵权,另一方面也在全社会传播忠君爱国的思想,所以,当时忠君爱国思想深入人心。

总体来说,宋江招安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我是小剧弥,每天分享我的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如有兴趣,可在下方评论或关注本人共同探讨。 只要你愿意,赞成也行,反对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看客也行,当作师长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其他网友回答

看《水浒传》,常常有一种激愤,梁山为什么不再跟朝廷斗下去。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呢,招安就意味着投降啊!当时没有细致地思考,只是觉得像李逵说的那样杀到东京夺了鸟位才心里敞亮。

其实,还真别说,不管皇帝怎样的无能,他还真的不能取而代之,不仅做不得,还一定得接受招安。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决定了梁山起义军的出路只能是投降呢?

一、 梁山的兵力不能与朝廷抗衡。

根据记载,北宋兵力最盛时期禁军将近80万,厢军43万,地方民兵就有点吓人了,690多万。不过这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估计跟淮海战役时的支前农民差不多。所以说林冲那个80万禁军教头的头衔,并非是虚数。

看看梁山的实力,就算宋江说的,不过雄兵十万,猛将千员,实际上将不过百人。据说当年中央红军10万人,占领了将近半个省才容下。所以说梁山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实力。

所以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即总体兵力上,梁山都无法跟朝廷对抗,如果宋朝派大部分军队进攻,宋江等人的结果会跟拥有数十万军队的方腊一样,斩于汴京菜市口。

二、 梁山的地理位置不利。

北宋时期的梁山泊号称“方圆八百里”,实际上它南自今巨野县城北二十余里,北抵梁山县斑店一带,东南达嘉祥县梁宝寺附近,东北到小安山东部,西逾今之黄河二十余里,形状为南北狭长,方圆约四百余里。

水泊之中,有占地3.54平方公里、海拔高为197.9米的梁山,加上附近的凤凰山、龟山、土山,占地总面积仅十余平方公里。

这样的地理位置比不了北宋的“四大京府”: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洛阳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说白了,梁山最少要面临西、北、东三方面的大兵压境。

三、 梁山钱粮匮乏。

水泊梁山在兴盛时期的总人口不下于十万,这十万人基本上过的是逍遥自在的生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要养活这么多人,必须靠超强的经济实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便宋江等人能攻占几个城池,也守不住几时。这也是方腊、王小波等大型农民起义在很短时间内镇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梁山并不是超人集团,战争也不是黑社会打架。

放在书中来看的话,梁山上的确有几个一流的高手,但是不代表梁山好汉们就没对手了。然而,每次出现的高手,几乎都能让梁山束手无策,比如史文恭、张清等人。

虽说这其中有很多人后来也上了梁山,但是从他们在官军的任职情况看,都是一些下级军官。在北宋庞大的军事系统中这样的人应该比比皆是。

历史上的战争何止千万场,偶尔有那么几场以多胜少的战例,都被载入史册,连最伟大的军事家都要竖起大拇指。说明在冷兵器时代,基本上是谁的军队规模大,谁的获胜几率更高。

五、梁山掌权人的思想倾斜。

要知道,宋江是受封建文化影响很深的人。虽然不曾考取进士,但他清楚的知道,史书上什么样的人能百世留芳,什么样的人只能遗臭万年。

从“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之后,中国的传统史学界就发扬了这一传统,忠臣无论下场怎样悲惨,总是被大加褒扬,奸臣无论怎么得势,一定不齿于世。符合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君主利益的事,就一定被大加宣扬,而历朝正史也明明白白体现着这一点,宋江要想留芳青史,就必然要照这一套办事。

他是要着眼长远,不能只图一时快活了事,作为一个新的忠良报国的典范供后人效仿。

六、不接受招安,其下场多半就是跟方腊一样。

在历史上,宋金达成了秘密协议,要联合灭辽。当时北方已经开始集结宋朝的精锐部队,结果方腊造反,这支本来用于灭辽的部队,就直接南下招乎到了方腊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最后带队杀进方腊王宫的就是当时还是一个小校的韩世忠,后来韩世忠滞留江南的时候认识了梁红玉,这两口子在后来抗金中大放异彩。

那么梁山能做大吗?这个基本上是没戏。

山东的地利不好,战略回旋余地小,抗日的时候山东根据地是损失最惨重的,而且那几年宋军人才辈出,就算是能打败前几拨宋军,后面也多半会被宗泽平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