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秦始皇 如何客观地评价秦始皇

网友提问:

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秦始皇?

优质回答:

谢西红柿先生邀!

秦始皇是天才的政治家和革新家,他的生命多姿多采,既光芒万丈又神秘莫测。具有强烈的独立人格和超世绝俗的思考能力。既有摈弃传统的坚决态度,又有发挥创造未来的崛强精神,他是中国最勤劳的几个帝王之一,不分昼夜的为他的秦帝国服务。其主要功绩是:

①中国版图的再扩张。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开辟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①在政府组织上。他创立和推广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③统一文化和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人万世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

④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和直道、驰道。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使南北地域差异缩小,也为后世有效地抵御了北方草原民族的侵犹。

秦始皇十余年间所做的事情,超过了此后绝大多数有为帝王一生所做的总和。而他的开创性,两千年来,更是无人可及,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过失是:

①过份迷信商君法,没有及时完成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身份转换。

②过份超前,想一代人干完几代人的事,严重透支了国力和民力。

③过份对自己身体自信,没有及时让太子扶苏分权历练。(如果扶苏接班,秦决不会二世而亡,秦始皇也不会身后背那么大的恶名)。

至于其最大的罪名“焚书坑儒”,是儒家们的夸大其词,目的是让其服务对象一一帝王,独尊儒术,重用他们。圣贤无过,是因为他们超然于政治乃至世俗之外,如果让他们当政,杀人也难以避免,仁义礼智并不能包打天下。这就是武丁对秦始皇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要把他放在大历史框架中去思考,从华夏民族繁衍与华夏文明传承的角度去思辨。

如果仅仅按着流俗的历史观,去分析他一个政策的好坏,一道政令的褒贬,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就是典型的丫鬟思维,永远看不懂他的雄才大略,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戚戚怨怨的丫鬟之见。

我们来简单梳理秦始皇几大历史功绩:

1、拓展了华夏民族生存空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拓宽了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为华夏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广袤土地,就没有足够的资源繁衍后代;没有广阔空间,在军事上就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战略纵深就没有战略迂回空间。这些基本因素,都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时间成为世界灯塔的基础。

2、促进华夏文明持续发展。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马路车轨、统一文字语言、统一国家礼仪等,这些历代史学家与官方媒体都肯定的业绩,大家都比较熟知,就不用多解释了。我只说一句话,这些动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统一文字语言,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从而保证了华夏文明得于薪火相传。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3、根植华夏子孙大一统思想。

秦始皇在先祖的基础上,奋发图强,把区域性小国,经略成区域性强国,最后灭掉六国,统一华夏,成为世界性大国。最关键的是,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废除了容易滋生军阀割据的分封制,推行了更符合治理模式的郡县制。让大一统思想,从此根植于华夏子孙灵魂,绵远流长二千年,才有今日中国之局面。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欧洲完全不同,中国虽然广袤,但各种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对于农耕型社会,土地是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小国林立必定导致战争不止,生灵涂炭,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大一统局面更有利中国发展。

秦始皇执政期间,还开挖了灵渠,把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连通,进而盘活了整个国家的水上交通线。这种事情,不仅功在秦朝,还功在千秋,直到今天还在运转,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4、开依法治国与民主集中制先河1975年,湖北云梦县境内出土大量秦简,包括著名的《秦朝十八律》在内,一举打破秦国只搞专制不搞法制的历史讹传。

因为这部秦律,涉及到秦国民生、吏治、徭役、手工业、军户等方面,非常详细与系统,很多事情都是有法可依的。最典型的法律条款,对秦朝公务员公车私用、民间放高利贷、男女婚外情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秦律很细致,细致到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法可依。这样有个好处,也有坏处,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犯罪分子”。这也是秦律过于严厉的副作用,后来被儒家史官们持续放大,成为秦始皇推行暴政的铁证。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总的来说,秦始皇功绩远远大于过失。

很多人用丫鬟思维去解读秦始皇,所以他看到尽是哀怨与家暴。对秦始皇的千秋大业,历史大功绩,却视而不见。我们要知道,很多伟大的举措与政策,需要时间与空间去验证。

时隔二千多年后,伟大领袖为说了一句公道话: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这个评价,很客观!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的一生既是充满传奇,无畏的一生,不仅奋斗,努力十余年将中华大地,从纷争频繁的军阀割据的战乱、民不聊生的时代,统一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书写使用统一的文字,车马使用统一的规制,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统一的度量,既保障了百姓的利益,也使商人的行为可以得到监控,约束;所有的这一切努力,使得秦王朝在管辖的疆域在已经收复的六国基础上,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效能扩充南到今天的广东,海南,北到今天的陕甘地区,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首次。然而,过度的焦虑,又使秦始皇辉煌的一生以悲剧结束,无论“焚书坑儒”是否完全真实,对错,但使秦国失去民心的广泛支持确实是极大的不幸。以三千年的封建王朝史而言,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其他网友回答

凡对历史人物,应一分为二,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为奠定中华帝国的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统一度量衡是一个杰出的贡献。修筑长城虽劳民伤财,作为国主,为稳定江山,这样的宏伟工程没有非凡的气魄和勇气是办不成的。秦王朝结束奴隶制,开拓封建制是社会的进步。当然,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法制,给现实的不适应性在所难免,所以就有了大泽乡陈吴揭竿而后之楚汉之争,但汉承秦制,肯定了秦始皇法治郡县制的正确。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

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开始发动征服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此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后,秦壬反复考虑,认为自已“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

全国统一后,首先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面再设县。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地的车辆规格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行走在不同的道上很不方便。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便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多了,这叫着“车同轨”。此外,名国的文字也不统一。国家统一后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写方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这叫做“书同文”。后来,又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又将原来魡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在一起,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因此被称为“千古第一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