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统治的,为什么清朝比元朝统治时间长呢?
优质回答:
r蒙古族比满族的实力无论从那方面都强势,却没有满族统治国家的时间长,国运仅仅几十年,蒙古族到底做错了什么?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及后代的残暴杀戮中统一了中国及西亚诸国,实行的是简单粗暴的管理。对平民百姓实行奴役的统治政策,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汉族人民属于底层奴仆。汉族的士大夫阶级对此深恶痛绝。
而蒙古贵族没有积极地去弥合这种民族裂痕,反而用粗暴野蛮的治理方式去加大民族之间的矛盾。几十年的粗暴冶理激起了整个汉族的反抗意识。蒙古贵族中央集团又争权夺利,自我消耗了统治力量。当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起,统治阶级竟然无力去镇压。使朱元璋有精力去整合整个农民义军,而与蒙古统治集团进行决战!朱元璋的农民军从南向北攻击而成功地建立大明,也是历史上少有从南向北统一中国而能成功的案例!
反观满清,自入关以来,基本在北方没有大的战争,是顺利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南方由于抵抗激烈有过几次大屠杀。而当江山坐稳后,实行的是满汉一家亲的政策。只有剃发令是强制实行,其余政策都是以安抚为主。由其是康熙皇帝极力推动满汉和睦相处,并身体力行,使满族贵族阶级汉化。许多满族高官的汉文化水平都是相当高的著名的有,明珠,索尼父子,阿桂等,其学问水平都不输于汉大臣!官员的提拔任用也是满汉同等。也只有决策机关满人比汉人权力大。经过顺治,康熙等最初的亲汉政策得到了汉族土大夫的认可,弥合了满汉的裂痕,阶级矛盾也得到了缓和,国家也就稳定。到清朝中后期,满人和汉人无论是语言,习俗和社会分工等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基本没有多少阶级特权。
清政府的中央集权是高度集中的。我想这也是维持了二百多年统治的重要因素吧!你们咋看?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的问题是清朝的统治长于元朝?元朝满打满算98年,清朝统治276年,从数据上面来看的话,清朝统治时间远远长于元朝。其中的原因,我们来看看吧!
地位不均,但人口多
首先要申明的是,无论是在清朝还是在元朝,这两个时代里面汉人都是地位比较低下。在元朝的时候,规定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的四个等级。同样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的特权,先征服的区域比后征服区域的种族更高一大。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官员的时候优先选取蒙古人,这就导致汉人只能做底层人民。如此庞大的人口都做底层人民,很容易就发生暴乱,然而真的是经常发生暴乱。包括陈吊眼,黄华,徐寿辉等人,当然最后推翻元朝的就有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反观我们可以看到满清对于汉人的政策,基本上就跟明朝一样。汉人同样是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通过这样的方法分一部分利益给汉人,士族,读书人,就直接达到了长期统治汉人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时候有114名状元,其中六成是来自江浙,其中江南贡院有49名。这些大多数是汉人,通过这种方法网罗天下士子之心,其中包括可以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这在元朝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就是元朝和汉朝最大的区别,也是元朝时间断与清朝的主要原因。
同时还包括清朝后期,同样出现过农民起义,并且还有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统治者咸丰皇帝采取的措施是鼓励汉人曾国藩组建湘勇,迎击太平军。最后太平军果然还是被清朝镇压,洋务运动还有一丝丝晚清中兴的气色。在元朝的时候妥妥的直接出兵镇压。
汉化,尊重文化
清朝入关之前就开始汉化,在入关之后更是提出一定要坚持汉化,后来经历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革新,更是形成了满汉一家的情形。这些皇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帮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儒。比如说爱新觉罗.胤礽的老师就是王守仁的后代王掞,这种教育直接导致了汉人大牛得到重用的消息广为人知,收拢了天下士子之心。党政之后还有大量的汉人大臣,他们学会了用汉人去管理汉人的方法,并且在雍正的时候,还提出归土归流的政策,鼓励旗人自食其力。
但是相对清朝而言,元朝对于汉人就是相当的野蛮。虽然说忽必烈也曾提出过汉化,但是蒙古的大量集团并不觉的汉人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汉人只能做奴隶,自己的传统文化饱受蒙古人的践踏,对于汉人的起义迎接的是蒙古人学的镇压。不过还真别说,我们汉人在民族危急存亡时候还是真够足够有尊严,虽然一直镇压,但是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最重要的是民族内部并不团结,内部争斗不止导致皇帝平安的更换,同时由于大量的战争直接导致无人可抢,因为汉人穷你抢谁去啊?最后淹没在历史的潮流当中。
总结:元朝灭亡较快的原因是由于统治的方法不对,没有尊重人数最多的汉人。同时统治者内部没有达成统一,这是与清朝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说清朝的时候也有夺嫡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并没有血腥暴力的事情发生。元朝在面临军队起义的时候不能灵活运用汉人来帮助自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群众基础,那么这样的政权肯定是不会长久的,风雨飘摇中过了98年,相比于善于经营的清朝来说查的太远了。
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讨论,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自有史以来,以元代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唐所定制,宋承不敢逾越,明所定制,清承不敢过差,遂各得数百年。”——《明史讲义·开国》
清朝的国祚是元朝的三倍,甚至比明朝还要多出二十年,主要是国家制度的问题。
从元朝代宋开始,中国就陷入了百年的混乱,元朝政府可以认为是一种“军政府”,从开国就没有完整健全的制度。雄主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皇室陷入了七代的争权夺位,地方割据、民不聊生,能坚持到98年已经是很不易了。
朱元璋开国之后,充分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在吸收唐宋古制的基础上,和自己手下的一帮文臣大儒们逐步敲定了一套完备的开国制度。后世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纲纪败坏,国家才摇摇欲坠。
而满清入关后,完整地袭承了很多明朝的基本制度,甚至有民间笑谈,“《大清律》就是《大明律》,除了书皮改了个‘清’,其他一个字没动”。
当然,清朝康熙、雍正等帝励精图治,在明代制度基础上也做了很多创新和改进,恰恰是以制度为根基,才有了296年的国祚。
清朝的制度相比元明有哪些不同呢,霄林天试为您简要解析一番。
其一,文治的缺失
元朝和清朝都是马上得天下,但元朝恰恰就亡在这个“马上得天下”,赖以为国家基石的蒙古军队,其实早在元初完成大一统后不久就开始走向下坡路。
元朝相比清朝在制度上最为欠缺的,就在于文治的缺失和民族政策的失败。
忽必烈死后,元朝长期处于两条道路的分歧——蒙古化和儒家化。政局的动荡,导致元朝部分皇帝企图推广的儒家文治一直未能落实。
文治失修,让元朝的吏治混乱、腐败严重,财政、教育、民生等等各项在元朝中后期一塌糊涂。
“试观《元史·兵志》,止有佥军、补军、调军、遣军之法,别无养军、练军之法”——《明史讲义·开国》
更重要的是,元朝的军队制度同样十分糟糕。元朝的蒙古军队无疑是打仗劫掠的好手,但是“打天下易,守天下难”,一个政权开始稳定统治之后,最重要的不再是“用兵”而是“养兵”。
庞大的武装力量对于中央帝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马放南山,会让国家失去对外御敌和对内专制的武装工具;聚兵练兵,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自古养兵都是大难题,特别是元、清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蒙古军队在完成大一统的任务之后,大部分都聚集在黄河以北拱卫大都,少数部署在南方的盐粮赋税重地。没有完备的军制这些蒙古军队很快进入了游手好闲、欺男霸女的颓废残暴状态。
天灾人祸的驱使下,各地匪患、起义不断,而中央军队又纲纪废弛,地方的地主阶级不断聚兵自保。元朝不得不倚重地方势力,无疑于饮鸩止渴,形成了恶性循环,陷入割据的混乱。
反观清朝,从顺治开始就十分青睐儒家治国之路,在参考明朝制度的基础上,礼贤下士吸收汉族的大儒,为皇室子嗣进行儒家教育。同时还大力发展科举,虽然八股文对现代文明的形成极度不利,但的确提升了清朝政府的稳定性。
八旗兵在清末逐渐成为废物,但那是清朝整体大环境衰败造成的。清朝的军制贯彻了很多文治思想,全国驻军、中央控权,吸收汉蒙军队,长期保持了一支军纪完备的武装力量。
从康熙平三藩之后,直到晚清之前,清朝一直都没有出现地方势力武装割据的现象,这都是文治的作用。
其二,民族政策的失败
元朝统治者和清朝统治者的另一大差别就在于,从来没有真正把自己当做华夏的正统,仿佛有一种“鸠占鹊巢”的不自在。元朝始终未能正视其他民族,采取防备和歧视的民族政策。
元朝划分四等人,汉人和南人分别为三等和四等,饱受歧视和欺辱。汉族中的士大夫阶层境况稍好,元朝在思想上的禁锢远小于其他朝代,他们在江南富庶之地反而享受到了更为宽松安逸的文娱生活。但是其结果就是底层的老百姓在忍受元朝政府民族压迫的同时,还承受着汉族地主阶层的剥削,而这些矛盾最终都算在了元朝政府头上。
元末的汉族士大夫阶层,起初是十分反感农民起义的,因为这打破了他们的安逸生活。而晚期的元朝政府根本不相信那些汉族的知识分子,逼着他们纷纷投奔地方割据势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刘伯温和方国珍的恩怨,当时刘伯温在元朝江浙行省供职,他忠心耿耿地为元廷献计献策,认为应该彻底铲除方国珍势力。结果方国珍派人进大都贿赂了高官,被招安为官。刘伯温悲愤之下毅然辞官,最终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虽然也有何真、陈友定这样的汉族人士被招安为尊奉元廷号令的地方武装,但是他们终究只是为了割据一方,且远离中原腹地,对摇摇欲坠的元朝政府于事无补。
所以民族政策的失败是元朝百年内就败亡的一项重要原因,而清朝恰恰是因为很好地处理了民族问题,才得以享国三百载。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统治不到一百年,清朝276年和明朝一样。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因为蒙古族是马上得天下,还有就是崛起太快了,所以他觉得很容易,就不怎么珍惜,废除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甚至有统治者觉得把汉地改成牧区,杀光汉人才好,统治自然不会长久。
清朝是女真人建立的,不要说从1616年开始,因为女真崛起从金朝阿骨打就开始了,从那时候女真人就开始积极汉化,特别是到了海陵王时候,所以金朝汉化有好几百年了,元朝灭金后,女真人被称为汉人,可见女真人汉化程度。
还有就是女真人生活在东北,他们不是游牧民族,他们是渔猎农耕游牧民族,可以看看现在的东北。
所以他们不热衷于马上治天下,而且对待汉人采取拉拢打压政策,不像元朝一味打压,效果自然不错。
手里打字辛苦,希望好评。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和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打败了中原地区的汉族以后,取得统治地位的朝代。
但是,这两个朝代又有非常大的区别。清朝在中国有近三百年的统治历史。而且清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以后,作为统治阶层的满族,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他们依然一直生活在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安居乐业。就连爱新觉罗皇族,也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就仿佛他们已经是汉人一样。
可元朝的情况不一样,元朝在中原地区只统治了不到一百年。而且,在元朝统治结束以后,大部分蒙古人还不得不退回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漠北。就算他们已经适应了中原地区的农耕生活方式,但最终他们也不得不舍弃这种方式,退回去重新过艰苦漂泊的游牧生活。
(游牧民族)
那么,同样是游牧民族在中国取得了统治地位,为什么清朝能够延续那么长的时间,而元朝延续的时间,却那么短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在入主中国以后,其统治者把自己当成是中国的主人。而元朝的统治者,则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中国的主人,他们以占有者的方式存在,因为其统治并不稳固。这话该怎么理解呢?
先说元朝统治者为什么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的主人。
元朝统治者在入主中国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由于之前他们南征北战,打下了非常多的地盘,战胜了非常多的国家,这让他们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强大的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事实上,在入主中原之前,他们也值得有这样的自信,他们在攻下金国、西夏以及西域的的大片地域的时候,他们所占领的这些国家,几乎毫无反抗之力。服服帖帖地听从他们的指挥。所以当他们在南下灭掉南宋以后,他们依然认为,依靠武力也是能够解决汉人地区的一切问题的。
(蒙古铁骑)
因此当他们在入主中原的时候,想继续采用老办法,采用他们在西域的成功经验,用高压政策来对付中原人。他们除了进行刀具管控以外,还把全国的人分成四等。蒙古人是最高一等,与蒙古关系比较近的色目人低一等。而作为南方正宗的汉人,则被他们列入最低的一等。
可以说,蒙古人在入主中原的时候,对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几乎是完全不了解的。中原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能力。在元朝之前,从古至今,中原文化不断地兼并着周边民族的文化。而周边的民族,也不断地变成汉初。这种兼并,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先进的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文化传统。
这就是中原文化的特点。
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把中原国家的原始土著民当敌人一样看待。用残酷的高压政策,来对付汉民族。
而这样搞,使得他们在中原得到了强力的反弹。在这种反弹之下,本身并没有什么文化内涵的游牧民族,怎么能够抵挡得住这种冲击呢?所以,他们很快就失败了,不但灭国了,而且蒙古人也被重新赶回了漠北。
(剃发易服)
清朝在入主中原的时候,显然是吸收了元朝失败的教训的,而且是有备而来的。他们当然要强调满族的统治地位。不过,他们的这种强调,非常有策略,他们只是一种表面的强调,一种形式上的强调。比如说采用“剃发易服”的方式,让汉人接受满人的生活方式。
但实际上,他们在文化内涵上却是积极向中原文化靠拢的。他们并没有用当时落后的满人文化,而是用先进的中原文化,来运行整个社会。
表面上要求汉人臣服,实际上却积极向汉人靠拢,这就是他们做得最聪明的地方。这让汉人渐渐地没那么抵触,而且有出现很多的认同感。把自己当成主人。
清朝结束的时候,有不少正宗的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清朝得到了汉人的认同感。
也因此,清朝在中原地区扎下根来,延续了近三百年。而元朝只是像浮萍一样,很快就飘过,重新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
(参考资料:《元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