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请问宋江反诗的最后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是何含义?
优质回答:
宋江这两句诗,暗示的是朱棣攻进南京城之后,对建文帝在内的反对势力进行报复的历史。这两句是词,是《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的最后两句。如果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这则回目来讲,当然也可以说是诗,词者,诗余也,施耐庵写得没有问题,题主问得也没有毛病。
问题是,“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真的是隐藏了靖难之役的历史吗?
宋江为何在浔阳楼题写反诗
《水浒传》中的江州,并不是写的江西九江,而是南京、北京(北平),以及镇江。施耐庵移花接木、错乱时空,为的就是隐写历史。但是,浔阳江、浔阳楼,包括宋江、戴宗、李逵第一次去喝酒的琵琶亭,都是江西九江的著名地标,江州怎么会跑到南京、北京甚至镇江去了呢?
书中写道,宋江在揭阳镇乘坐张横的船,一帆风顺到达对岸,对岸就是江州城。但九江的对岸有揭阳镇吗?
宋江在浔阳楼题写反诗,住在无为军的黄文炳乘船去拜访蔡九知府,蔡九不在家,黄文炳就在浔阳楼下的小船上住了一夜。无为军与江州也是一江之隔,这条江叫做无为江。江西九江有无为江吗?九江能够看到无为军失火吗?
无为军是在安徽,而绝不在江西。张顺是小孤山人,小孤山也在安徽,朱元璋曾经在此与陈友谅争锋。而张顺却是扬子江的鱼伢子,扬子江就是南京至长江入海口的旧称。
所以,宋江反诗中说“心在山东身在吴”,南京就在吴地而九江不属于古代吴地境内。所以,《水浒传》中的江州不是九江,自始至终写的都是吴地。包括后面的宋江装疯,是以“江州”的视角写北平。
假如以北宋徽宗复辟的历史解读,江州明面上写的是镇江。蔡九知府的原型之一,就是蔡京的儿子,曾经做过镇江留守,策应宋徽宗难逃复辟的蔡翛。
宋江题写反诗之后,被黄文炳陷害,被迫装疯。《水浒传》中,写的是宋江“诈作风魔”,风没有病字边,就是装疯。宋江所说的“风话”中,隐藏着“燕王”、“重八”,更隐含着“奉天靖难”。所以,这处细节所写的“江州”,那就是在北平了。
既然江州不是江西九江,那又为何让宋江在“浔阳楼”吟反诗呢?因为,施耐庵是以“九江”移花接木,隐藏了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李景隆,李景隆小字九江。李九江不仅涉嫌故意弄断帅字旗,暗中“欲保四”,而且,打开南京城门,明确“欲保四”。
“九江”洞开,那就是燕王进入南京了。燕王进京,血雨腥风,如此,宋江题反诗,就意味着燕王造反。造反成功,当然要血洗异己了。
略解宋江的反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人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是宋江所题反诗的第一首《西江月》。这个词牌选得也是很特别,调名出自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朱重八就曾经做过吴王,施耐庵用“西江月”这个词牌,原来也是大有深意的。《水浒传》中还不止一处借用了李白的诗,清河县、三山,都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如此,“西江月”的月,就与《水浒传》中的中秋、十五所涉及到的故事紧密地联系起来,但凡是“十五”之夜,都要出大事。就连李逵在沧州杀小衙内,也被写在了“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这一天,也是道家的中元节。
书中的月象,说的就是大明王朝。
这首词的前半阙,写的是宋江到江州之前的经历。同时,也是照应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事中的状元桥。状元桥,指的是重和元年(1118年)时,宋徽宗第三子赵楷“自幼曾攻经史”高中状元,但却没有做成皇帝。施耐庵以此为时间节点,在书中暗伏了重和元年启动的“宋金海上之盟”。
宋江不就是“宋三郎”吗?赵楷与宋徽宗一样,是个文艺青年,而宋徽宗是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也是个“宋三郎”。施耐庵又以移花接木的手法,以此三郎暗喻彼三郎,暗示宋徽宗因“宋金海上之盟”而被囚禁在五国城——那就是刺文双颊了。
在高俅的故事中,又“跌配”高俅到了临淮州。历史上没有临淮州,只有临淮县,这个地方先后归属泗州、凤阳所辖,就是朱元璋的祖居地和出生地——高俅就有朱元璋的暗喻,朱元璋自己给自己确定的谥号中,有“高皇帝”三字。书中所有姓高的,都有这样的暗喻。
简而言之,这首词隐藏的是两段历史,北宋的靖康之耻和大明朝的靖难之役。
谁敢笑黄巢不丈夫
《西江月》是写在反诗前面的词,宋江嫌不过瘾,又写了一首七绝,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这首七绝,更进一步地解读了《西江月》。因为“敢笑黄巢不丈夫”,所以才能“血染浔阳江口”。所以,题主说“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是反诗的最后两句,肯定是没错的,这两句就是七绝诗的“果”。
宋江的这首七绝,还可以与林冲在朱贵酒店所题五律对看,林冲的诗中也讲到了“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林冲是“燕王”,宋江也以装疯而“扮演”了一回燕王,所以,两首诗主要暗喻的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黄巢是大唐反贼,也是草寇,《水浒传》中的燕王也曾经做过草寇反贼。清风山是书中最寒酸的山寨,强人们都住着草房,都在草厅中聚义。燕顺、王英、郑天寿头上都裹着红头巾,他们就是“草寇”红巾军。而这三个草寇头子,就是“燕王英武真天授”。
燕顺绰号锦毛虎,就是龙虎山上那只吓唬洪太尉的白额锦毛虎。所以,宋江在《西江月》中说: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黄巢谋反,打进了长安,称帝建国号大齐。所以,敢笑黄巢者,必定是黄巢那样的草寇,比黄巢更成功的“真命天子”。毫无疑问,朱元璋就是这样的“草寇”。朱棣谋反成功,同样“敢笑黄巢不丈夫”。《水浒传》中的皇帝,其实都是反贼,包括最先出场的霹雳大仙赵匡胤。这些反贼,最终都上了梁山。
四年靖难之役不知屠戮多少生灵,朱棣成功,又不知多少王公大臣人头落地,足够得上“血染浔阳江口”了。
宋江活捉黄文炳之后,命李逵杀他。李逵却一刀一刀活剐了黄文炳,还在火炭上烤肉吃。宋江报了冤仇,正是燕王朱棣秋后算账的真实写照,简直太真实了。
鼓动建文帝削藩,逼反燕王,并且不断识破朱棣装病装疯伎俩的是一个叫黄子澄的人。最先攻打燕军的,则又是一个叫耿炳文的老将。中秋之夜,燕军偷袭成功,耿炳文大败——这也是《水浒传》中反复写中秋出事,然后闹事者上山落草的原因之一。
靖难之役后,耿炳文生死成疑。而黄子澄则惨遭寸磔之刑,等于是被活剐了。黄子澄以朱允炆而死,“炆”就有火字辈,黄子澄、耿炳文确实是因火殉身。
黄子澄、耿炳文——就是黄文炳。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不明摆着就是说:等到老子将来一旦拥有了洗冤报仇的实力,必定要让浔阳江口血流成河。
从中不难看出,宋江一直以来的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就是在为自己报仇雪恨积蓄力量,也说明这个号称及时雨的公明哥哥格局实在有限,如非如此,早依了李逵一等众家兄弟之言,杀上金銮殿弄个皇帝当当替天行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