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刺史相当于什么官职 古代官职是刺史大还是太守大

网友提问:

古代的刺史和太守分别是什么职务,哪个权利大?

优质回答:

刺史与太守是汉代的官职。汉代的地方实行郡县二级制,县的行政长官是县令,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即太守。后来,汉朝又将全国划分成十三部州,州是大监察区,一州监察若干个郡。州设刺史。但刺史的品秩很低,太守反而是二千石,官品高于刺史,却要接受刺史的监督。简而言之,汉刺史的实际权力,要大于太守。特别是东汉时,州刺史改称州牧,掌握着一方军政大权,成为封疆大吏、地方军阀。

汉朝之后,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鉴于汉朝州牧坐大的教训,州的行政区域被越来越小,以致与郡重,所以郡的设置慢慢的被废除了,地方政府设置变成了州与县。唐朝时,州的行政长官叫刺史,但唐朝刺史,有时也俗称太守,这时的刺史、太守,都是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只是不同称呼而已。

宋代的州府行政长官,也俗称太守。刺史则成了虚职。

其他网友回答

刺史和太守在不同时代大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在秦朝时是没有刺史的,监御史就是刺史的前身。在《集解》中有记载:“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

郡守是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尉是最高军事长官,监御史则是负责检察郡守的工作。也就是说太守,郡尉,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军,检,在地位上差别其实是不大的,否则监御史也无法检察太守。但是实际的执行效果是太守的权力的越来越大,毕竟太守是掌管行政的。

刘邦建立西汉后,延续秦制。但是刘邦为了拉拢人心,表现他对功臣的信任,所以并没有设置监御史。刘邦表示:“与天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吾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

但是刘邦能力强,对太守的掌控能力也强,所以没问题。到了惠帝时期,又重新由于监御史。到了汉武帝时期,掌管行政的太守权力越来劲大,监御史检察能力已经名存实亡了。汉武帝在巡游天下时,由于太守缺乏监督,天下已经糜烂,刘彻的行辕就像催命符,走到哪哪里的太守畏罪自杀。

天子始巡郡国,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办自杀。行西逾陇,陇西守自杀。

刘彻一看这样不行啊,缺乏监督的太守,造成的危害太大了,太守一死了之就算了,可是天下怎么办。所以刘彻把监御史改成了刺史,刺史是由皇帝指派的亲信,一个目的是加强皇权,另一个目的则是就是重新建立检察制度。汉武帝废除了监会,常置刺史。这个《汉书》中有记载:“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刺史的意思就是丞相或者皇帝直接派人“出刺”合郡,刺就是检察的意思。

也就是说自从刺史出现的那一天就是为了监督太守的,而且还是由皇帝直接指派的,所以刺史从出现的那天地位就是高于太守的,但是虽然地位高,却没有管理行政的权力。

后来随着皇权的逐步加强,代表皇帝的刺史权力越来越大。汉末时期,刺史逐渐完成了掌管全郡大权的演变。因为刺史掌管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那就是地方官的考核问题。有时候刺史甚至可以对官员的任命可以一言而决:“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

直到王莽时期,刺史正式成为州牧,意思就是代表天子牧民守郡,而且是世袭制,这也是王莽恢复西周分封制的一个表现。所以这个时候刺史的权力达到最大。到了东汉时期,州牧又改成了刺史,但是刺史的权力却没有被大力削弱。

由于刺史逐渐架空了太守,太守存在的意义也不大了。所以到了隋文帝时期,改刺史为太守。在以后的历史中的要么是刺史改成太守,要么是太守改成刺史。两者之间已经没有区别,只是名字不同了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看一下刺史和太守的定义:

刺史,中央派往地方州郡的监察官员,监察郡守或者州牧的政务。

太守,中央派往地方州郡的行政官员,为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因此,区别一就是:刺史为监察官员,无行政权、无军权;太守为行政官员,有行政权,无军权。

区别二:刺史对御史台负责,具体到人是对御史大夫负责;太守,为封疆大吏,直接对中央中书省负责,具体到人是对宰相负责。

区别三:品秩待遇不同,刺史一般不超过六品,俸六百石;太守一般不低于五品,俸二千石。

从职权来说,刺史只有监察权,无官吏任免权,所以没有什么实权;太守为地方大吏拥有行政、执法、税赋等权利,属于典型的土皇帝。

这是秦朝及西汉中早期的情况,西汉晚期及东汉时期刺史的职权不断扩大。

西汉中后期,虽然刺史的主要职权还是监察,但是在执行公务时,刺史作出了一些超出监察之外的事情。如下:

一、 镇压诸侯的谋反。

二、 镇压民众的反抗。

三、安置流民。

四、处理少数民族事务。

五、参与中央决策。

这时,刺史开始由监察官向地方官转化。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设刺史,各州一人,并设置了常置治所。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派刺史领兵作战,刺史奏闻之事不必经三公委派掾吏按验。到灵帝中平五年,部分资深刺史改为州牧。此时的刺史实际已成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制随之形成。

而太守的职权基本没有变化,只是管辖范围有所不同。秦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其中郡守即为太守。到西汉末期尤其是东汉以后,由于州管辖的范围比较大(汉光武帝时期,全国划为十二州,州下设郡),太守的地位不断下降,仅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知州,而州的长官称为州牧。

不过在历史上的社会动荡时期,刺史除了监察权还有军权,有了军权之后就相应的可以节制地方行政官员,这种情况下刺史就成了手握军政大权的地方诸侯。

例如:魏、晋刺史有领兵、单车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领兵刺史四品,五品。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次为单车刺史“假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又次为使持节。西晋统一初,曾停止刺史加将军号。西晋末天下大乱,乃仍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