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刘禅和孙皓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刘禅是一位仁慈的君王,而孙皓却是一个暴君。
其实刘禅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君主,在诸葛亮主政蜀汉时,刘禅运用自己的智慧妥善处理他和诸葛亮的关系,使诸葛亮鞠躬尽瘁为蜀汉出力。
诸葛亮病死后,刘禅亲自主政,废除丞相制度,将丞相的权利分散。
刘禅主政蜀汉时期,没有发生过动乱,人民的生活比较安定。
蜀国的灭亡不是刘禅的责任,而是客观因素造成。诸葛亮和劳师动众的北伐,使蜀汉民生凋敝,诸葛亮病逝后,阿斗执政二三十年,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
刘禅在位期间,很少杀臣民。249年,以前的敌人夏侯霸来投奔,刘禅不仅没有杀他,还拜为车骑将军,充分利用人才。
刘禅治国有方,用人比刘备还聪明。234年,诸葛亮死后,刘禅把大权全部收回来,取消丞相一职。北方,东方和西南方,安排好得力大将镇守。刘禅在没有诸葛亮的二三十年里,保持了蜀国的稳定和繁荣。
孙皓(243年—284年),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
在位初期,还能施行明政。但没几年,就开始沉溺酒色,残暴无仁,跟刘禅没法相比。他极其喜欢杀戮,昏庸暴虐。
结果,很快使得东吴走向衰落。最后在公元280年,东吴继蜀国之后被西晋所灭,孙皓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
其实,孙皓才是真正“扶不起”的阿斗。孙皓不但才情比刘禅低很多,智力也比刘禅低很多。
正是因为孙皓的口无遮拦和大不敬,最终在晋国只活了四年。
身为囹圄,明哲保身才是第一要务,孙皓却逞一时之口舌之快,最终落得不得善终的下场。这和刘禅投降后处处装傻形成鲜明了的对比,而两人的智力高低也不言而喻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后期,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不平衡,最终胜利的天平朝着有利于魏晋的方向发展。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奇袭蜀汉,攻克成都,刘禅率众臣投降。自此由刘备、诸葛亮等建立的蜀汉政权,至此灭亡。蜀汉蒸政权灭亡之后,蜀汉后主刘禅以及一些大臣,都被司马昭迁往洛阳居住。
刘禅获封安乐公,一直生活至去世。公元280年,吴国末帝孙皓听从大臣胡冲的建议,效法蜀汉后主刘禅做法投降晋国,同时颁发劝降信书信给各地臣僚,以利于晋国接收。投降之后的孙浩同样被安置在洛阳,获封归命侯。同样是投降,为何待遇不同呢?
第一,血统不一样。虽然刘禅和孙皓都是割据政权的皇帝,但是刘禅为公认的汉室之后,具有皇族血统。当年,刘备被汉献帝亲口承认为皇叔,就证明了这点。而孙皓的祖上,是东吴孙权之后,名义上是臣。
第二,投降时间不一样。刘禅是被邓艾偷袭,不得已率群臣投降。那是,国内的支持度比较高,尚有姜维等大将在,刘禅能够一时间劝降。同样的,刘禅的投降给孙吴以后的选择,提供了示范和榜样。因此待遇要更好一些。
第三,名声不一样。刘禅投降后,整天装疯卖傻,乐不思蜀,给晋国留下了良好的归降形象;但是,孙皓的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很好,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昏庸暴虐,整个晋国都很害怕。这样的人,论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中,一定够不上公爵。因此,刘禅被封安乐公;而孙皓只能获得“归命侯”。
其他网友回答
刘禅和孙皓区别太大了。虽然两位都是三国末期的亡国之君。但两位皇帝的才能却大不同。
先谈谈刘禅。刘禅,蜀后主。是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共计41年。刘禅207年出生于荆州乱世之中,不到一岁,就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大军横扫荆州。直到公元271年去世,是活到寿终正寝的皇帝。没有大智慧,是做不到的。
1,刘禅有大智慧。
一个小小年纪的皇帝,能把诸葛亮这种旷世奇才笼络在身边,充分让他发挥特长,用人不疑。在蜀国亡后,也能装傻,卸掉晋国皇帝的担心,让自己又多活了8年,寿终正寝。
2,刘禅极其仁慈。
在位期间,很少杀臣民。《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其父被判入狱,因刘禅执法是公平的,更多的是仁慈,爱护老百姓。所以陈寿在写书时一点都不恨蜀国,客观的写了三国,很多方面都是向着蜀国的。249年,以前的敌人夏侯霸来投奔,刘禅不仅没有杀他,还拜为车骑将军,充分利用人才。
3,刘禅胸襟宽广。
诸葛亮把军权政权全部抓在手里时,刘禅一点也不起疑心,也没有找机会出去诸葛亮。一代帝王,没有宽广的胸襟,是做不到这样的。期间,很多大臣要求说诸葛亮的坏话,要求降职诸葛亮,刘禅把这些在民间议论的人员抓起来,不让诸葛亮在前线分心。
4,刘禅治国有方,用人比刘备还聪明。234年,诸葛亮死后,刘禅把大权全部收回来,取消丞相一职。北方,东方和西南方,安排好得力大将镇守,尤其是东边,吴国陆逊和他的儿子陆航,一直想着夺下涪陵(今重庆)这一带。但刘禅启用的邓芝镇守,数十年安宁无虞。刘禅在没有诸葛亮的30年里,一样保持了蜀国的稳定和繁荣。
再来谈谈吴国末代皇帝孙皓。
孙皓(243年—284年),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
在位初期,还能施行明政。但没几年,就开始沉溺酒色,残暴无仁,跟刘禅没法相比。他极其喜欢杀戮,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 。?天纪四年(280年),西晋攻破建康,他的也学了刘禅投降,封为归命侯。过了不到四年,公元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一共活了42岁,跟刘禅也没法比。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刘禅和孙皓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份血统不一样
刘禅的父亲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诩,强调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世人也称刘备为“刘皇叔”,所以,蜀汉一直以恢复汉室为终极目标。
刘禅继承他父亲的皇位之后,在很多人眼里,尤其在蜀汉百姓眼里,他也是汉室的继承者。(所谓根红苗正)
孙皓的爷爷是孙权,就血统而言,孙家只是江东的一个世家大族,长期盘踞在地方的豪强势力。
二、继位方式不一样
刘禅是父死子继,合理合法,朝中有先朝遗臣诸葛亮, 姜维等人的辅佐,初期,还算得上君臣和谐,蜀国的国力没有因继承人削弱多少。
孙浩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本来没机会登基的, 但东吴内部政局错综复杂,宗亲之间互相残杀,最终把他推上皇位。可以说,他的上位是多放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所以他上位之后,大肆屠杀政敌,试图加强自己的权利,以至于消耗量太多东吴实力。
三、灭国时,选择方式不一样
蜀汉是在曹魏时期灭国的,当曹魏大将邓艾兵临成都时,蜀国还有一站的实力,因为此时姜维还领兵在外,如果抵抗,等到援军,战况如何也未可知。可是刘禅选择投降,让百姓免收战争之苦。
吴国则是在司马氏建立晋朝之后灭国的,而且是积极抵抗晋军,直至战争最后一刻,才选择投降。
四、投降之后的待遇不一样
刘禅投降之后被封“安乐公”,世袭子孙,并且赐给大量田产,待遇真是极好。善终于世,尽管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笑柄。
孙皓投降之后被封“归命侯”,这个称呼就带有点侮辱性质了,并且司马炎在给他准备的酒席期间说,在这里等他好久了,而他竟然回怼:我在江东也给你准备了位子。司马炎尽管没有发作,但只怕心里已经扎了根刺。最后,投降四年后去世。
五、百姓对他们的评价不一样
刘禅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为人还算宽厚,尤其是最后选择主动投降,避免生灵涂炭。所以,尽管亡国,百姓对他还是没有多少恨意。
孙皓则滥杀无辜,搞得国内怨气腾腾,百姓也是对其恨之入骨,把亡国之罪扣在了他的头上。
综上所述,这五个方面就是刘禅与孙皓不一样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征战,直到邓艾奇袭姜维所占的天险剑阁,直接打到蜀国成都,此时蜀国大势已去了。刘禅只能出城向魏国军队投降,三国之一的蜀国政权灭亡。 当时的取代魏国的西晋晋武帝派出几路大军攻吴,几路晋军在东吴的王都建业合击,将已经无力反击的吴国皇帝孙皓逼迫到领群臣投降。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至此完全结束,三国范围已经都让晋国所有,完成了统一成就了西晋王朝。
但是值得史学家探讨的是都是亡国君主,刘禅和孙皓在晋国抓获后的待遇却是完全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晋国晋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他在继承已经灭掉蜀汉的晋国政权后又消灭了在江南割据的东吴,彻底完成了晋国的统一大业。而且,司马炎时个比较宽仁的皇帝,他不但没有将曾经的帝国君王斩尽杀绝,反而对蜀汉和东吴的君王和臣子宽待有加。虽然刘禅和孙皓之间的待遇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在历史的王国之君中都是难得的结局。
蜀国刘禅是最先作为王国君主被羁押在魏国都城洛阳的,当时名义上的皇帝曹奂对其也是善待。当时的权臣司马昭对刘禅也很不错,刘禅还得封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还有许多其他的赏赐。而且即使是在刘禅死时,都得到了晋国高规格的对待,对刘禅的死去称呼是只有诸侯和有爵位的王公才能称呼的“薨”,“公泰始七年薨(hōng)于洛阳”。 但是孙皓被俘获到洛阳之后的待遇和刘禅相比就差的太多了,司马炎称其是走投无路才前来归降的,所以只是前次诏书答应他不死,但是他是被迫归降,所以只是给他一个归命侯的称号。这称呼其实有很明显的侮辱意思,是晋武帝专门用来嘲讽孙皓的,和刘禅的正式爵号“安乐公”相比,有很大差距。
而且晋国只给了孙皓“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这些和刘禅比较差距明显。同时不但是帝王,就是昔日的东吴皇族在晋国混的都远不如蜀国。只有孙皓的曾经太子孙瑾拜中郎,其他大都只是得到个虚职。 而且孙皓死后在《三国志》中记载中仅一句“(太康)五年,皓死于洛阳。”不咸不淡的一笔就带过。
为何蜀汉和吴国君主在晋国的待遇差距会如此之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刘禅的能力暂且不谈,却是一个真正的和善皇帝,几十年的执政生涯几乎极少杀人,这一点上和东吴孙皓反差巨大。孙皓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三国至历史上都是少有。他执政的记录简直就是一部残暴史。凶狠至极,他不但对政敌下手,也对宗族和忠臣下手,只要是看不顺眼的都会被他毫不犹豫的处死。 所以在宅心仁厚的晋武帝眼中,自然对孙皓是很难有好感情,对其是相当得冷淡,而且若不是考虑到东吴的人言,估计司马炎早就想将孙皓杀死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