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儒家所说的进取和道家所说的无为,是矛盾的吗?
优质回答:
谢邀。我认为不矛盾。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张以天下为己任,肩挑社稷百姓苍生。这也正是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而到西汉以后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历代儒学家重视自身的学问和修养,读书是为考取功名造福苍生,统治者要勤政爱民,才能国泰民安。道家主张无为,主张出世,这里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乱作为。历朝历代开国之初,民生惨淡,社会凋敝,统治者一般会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来恢复民力。无为而治有顺其自然的意思,其实与儒家提倡的仁政有相同之处。出世与入世都是一种态度,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在恰当的时候出世,在恰当的时候入世,一出一入之间,方显人生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儒家所说的进取和道家所说的无为并不矛盾,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两者首先都是以修身为第一要务,即你得把本事本领练好,才有入世的本钱。
儒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修齐治平的经世之学,道家也有,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其实儒道两家理出一辙,各自其表而已。
无为在儒道两家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人在入世前,要甘于寂寞,恬淡守素,抱道守真,苦炼自身。程颐、程灏兄弟说过“存天理,灭人欲。”不少人认为这是封建礼教摧残人性的铁证,而这句话恰恰直指修身之核心要义。存天理是说人要法于天,这个理就是客观规律。灭人欲是说人要寂灭情缘,专心去修炼修身,只有不逞其智,才会更见智慧。道家所说的“无为”,也是修身,是“戒定生慧”。古人做学问,正如孔子所说“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未入世前,埋头做学问,埋头修身,远离物欲声色诱惑,隐居求志,功夫未纯,不离深山陋巷;功夫已熟,不忘国家,故能隐中求行,行中达隐。
那么有人会说,不入世,不在实践中学,其学不是闭门造车吗?我在回答何谓“智”中说,何谓“智”?从“知”从“日”,感而遂通是谓“知”,一阳来复是谓“日”,此之谓“智”也,也就是说,真正的智慧是能体内感知阴阳盈缩消长的微妙变化,万事万物都会以阴阳盈缩长的变化方式与人体进行信息交换,即“天人合一”。故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诸葛亮答刘备的《隆中对》,便是其天心甚灵的修道表现,在那时便看到了天下三分,只是后来诸葛亮事无巨细,费心劳神,以至道心日失,不太灵验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之前答过,今不再赘言。中国历史上经过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南北朝佛学、唐朝儒释道合流、宋朝程朱理学、宋明陆王心学。佛学重在修心修性,但总的来看,都把修炼自身放在首要。吕洞宾是三教(儒释道三学)合流的首倡者,张三丰亦是儒释道的通才大才,此两真人对后学修身影响很大。古文难懂,道学更深奥,往往正言若反,今之道学不明久矣多源于译本错解,须细加斟酌,方不费先哲布道之良苦用心。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矛盾,这是一种敬业奋进意诣的两种表述:儒家说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道家指的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违背天道自然和人文历史等一切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确提炼,从字面上理解易产生歧义容易让想当然认为有“不要有作为”的消极思想,这与原义差的太远,应从原文去理解。实际上,中华人文思想均源自易经这些辩证思想源头,儒、法、道、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我们后人应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不要形而上学、生搬硬套、割裂开来!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的全部理论都是“关系学”。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天人关系,命运关系(易)。在关系学的基础上,形成“政治伦理”、“人际伦理”、“克己复礼”(即以他人为规则的单方面妥协。这与康德的“自律即自由”不同,康的自律以规则为规则,有自律,也有自由。克己复礼则是:有自律,无自由)。礼,就是政治秩序、家庭秩序、人际秩序。
陈朱理学提出天道,最后实质还是“关系学”。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格物”,并不是“格物”,是“格关系”。去人欲,使人工具化。工具化的最终结果没说。民谚说了: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实就是“如何更好为皇帝打工”。与探索自然、探索世界,没半点关系。
儒家的自强、进取,与当官相联系,与管理相联系,与劳动、生产、与创造没关系,“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有其君。”当不了“官”,则不算有进取,则要“穷则独善其身”。
道家的“无为”,是一种“洞察”状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就是“去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种意思是说,去掉主观(去我),洞察(无为)世界,(无为)顺应世界规律(道),就能“无不为”,即达到心灵的“自由”。
传统上说,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出世的,有些道理,但不尽然。直白的说法是:儒家是奔着当官的,道家是奔着保命的,佛家是奔着养性的。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的进取与道家的无为不是矛盾的!
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五论关系。这个关系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道家的无为思想来源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宇宙的规律法则,顺应自然法则万物昌盛,违背自然法则自取灭亡。无为是不违背自然法则,是不争,是无私。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