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山东有什么独特的风俗

网友提问:

你认为山东的民俗习惯有哪些比较好?

优质回答:

山东的民俗活动有许多,作为剪纸爱好者,我来聊一聊山东高密的剪纸。

高密剪纸是山东高密汉族民间艺术三绝之一,它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它的流传同高密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密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便贴上了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新年的气氛就出来了。

高密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明朝初年,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争的频繁,大批移民从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汇集到高密地区,并保持了相对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也使高密民间剪纸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这些移民大多是一个村一户人家或亲戚几个由官方迁移而来,在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拥有剪纸技艺的人不少。因此,河北剪纸的浑厚、山西剪纸的粗犷、江南剪纸的清秀细腻都传到了高密。后来,人们通过互相交流、借鉴与学习,各个地方的剪纸艺术逐步渗入到了高密剪纸艺术之中,融南糅北,兼收并蓄,从而形成了高密剪纸的独特艺术风格。

高密剪纸的艺术风格有哪些?

1、高密剪纸以其精巧的构思见长,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剪纸的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粗犷中见清秀,简约而不单调,让人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高密剪纸既忠实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有时还会大胆地冲破常规,巧妙地运用独特手法,从而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

例如剪纸“笼上蝈蝈”。生活中的蝈蝈都是养在笼子里的,可是,高密的剪纸艺人却独出心裁地将蝈蝈放了出来。一只看上去体重如牛的蝈蝈,用一双坚硬的后腿紧紧地钩在一只精细乖巧的笼子上,双须前伸,二目圆睁,宛如猛虎卧山冈。整幅画面,黑、白、灰对比强烈,笼子玲珑剔透,蝈蝈粗犷豪放,两者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2、高密剪纸造型稚拙,风格淳朴,线条刚劲挺拔,金石味很浓,这也是高密剪纸区别于其他剪纸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密剪纸“八仙”,一改其他剪纸“八仙”的风格而独具特色,它不像江南剪纸中的“八仙”那样玲珑剔透,纯以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八仙”人物;也不像河北剪纸中的“八仙”那样浓厚粗犷,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而无细部刻画;也不像山西剪纸中的“八仙”那样有刀劈斧凿之感。高密剪纸中的“八仙”有种巧夺天工、强烈醒目而又耐人寻味的美感。

3、高密剪纸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组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

那长长的“老鼠娶亲”队伍,看上去就好似一幅国画长卷,浩浩荡荡,威风至极。远远看上去,对比强烈,形象分明。此外,值得称道的是整个“老鼠娶亲”队伍的顺序,也全是按照民间习俗的结婚仪仗而进行排列的,这充分说明了民俗风情对高密剪纸风格所起到的作用。

4、高密剪纸在形象刻画上注重夸张而不失真的效果,它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阴剪和阳剪手法,巧妙地运用了黑块和细线,善使锯齿纹和光滑面,有定规而不拘束,剪出了生动而又传神的艺术效果。

高密剪纸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其象征性强,造型朴实夸张,粗犷中见清秀,反映出了独到的民族审美观。

高密剪纸的独特性令人称绝,它的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也令人感到赞美。因此,它被誉为“高密三绝”之一,并在全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

零基础学剪纸,传承非遗文化,欢迎喜欢剪纸的朋友关注本头条号,学习更多剪纸知识,祝大家天天好心情。

其他网友回答

1.春节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此外还有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组织而成,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活动期间,表演者身着传统戏,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踩着高跷穿街而过。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在表演过程中不时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危险动作上演。由于踩高跷诙谐有趣、声情并茂,一向被山东人所喜爱。

2.济南泉水文化周

每年9月,在泉城广场会有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暨焰火晚会和体验泉水文化等活动;大明湖有铁人三项对抗赛;在南部山区亦有“南山戏水节”等。

3.蓬莱渔灯节

时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届时渔民纷纷到蓬莱阁龙王宫送灯、进奉贡品,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后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4.商河县鼓子秧歌汇演

鼓子秧歌汇演是商河县重要的元宵传统文化活动,每年都有十几支参赛队伍参加汇演。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从村庄到城镇,到处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看到追随围观秧歌表演的人群。

活动由正月初七晚上祭祖拉开序幕,初八正式开始,十七晚落幕,前后十天,十四、十五、十六为高潮,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社会欢迎。

5.淄川区西关打铁花

正月十四,打铁花艺人搭建场地,制作熔炉,并于晚上进行试演;正月十五晚上进行打铁花表演。传承已久的民间绝技,独特的艺术手法,铁花带着不同的色彩在空中绽放开来,银珠飞溅,金丝飞驰,与背后幽深静谧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

作为一项精妙绝伦而又惊心动魄的民间绝技,“打铁花”曾使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西关一度万人涌动、热闹非凡。

6.周村区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丰富宏伟壮观,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将会在周村上演。周村芯子是一个独有的艺术品种,由于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简洁、明快、朴实,生活气息浓厚,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民俗活动。

7.潍坊杨家埠“年画之乡过大年”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春节期间,杨家埠村以民风民俗为主题、年画风筝为主导、游客参与为时尚的庆新春过大年活动如火如荼。

春节期间,游客可以详尽了解木版年画丰富的内涵及传统的刻板、印刷过程,可以尽情观赏驰名中外的潍坊风筝的描绘、扎制过程和如诗如画的放飞场面。还可以与农民一起印年画、扎风筝,游览古店铺一条街,体验明清时期杨家埠画店的繁荣景象。

8.章丘区春节三德范扮玩

三德范村村民崇尚扮玩历史久远,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演绎精湛、气势宏大闻名遐迩,体裁广泛,有说学逗唱、杂耍武打、舞龙玩师、高跷抬杆等表演。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村民便自动组织扮玩活动,群众在欣赏芯子、旱船等传统艺术同时,也看到了当地农民原生态的生活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德州德城区水兽旱船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的称号,京杭大运河通行境内,过去的漕运将南至江浙与北达京畿的文化连接起来。德州德城区“水兽旱船”巧妙的将《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故事以秧歌和旱船的形式表现出来,凸显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交融特点,且其表演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10.海阳大秧歌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窜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

海阳秧歌除了扭摆出各种舞蹈姿势外,还可以边唱边舞,有带队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热闹。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11.海阳大秧歌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窜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

海阳秧歌除了扭摆出各种舞蹈姿势外,还可以边唱边舞,有带队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热闹。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其他网友回答

跪拜礼: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消沉、萎靡不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图为3月25日,来自山东博兴的小学生在滨州杜受田故居宣誓明志,敬师长、孝父母、讲文明、懂礼仪、好学习、求进步,感恩父母,行跪拜大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