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可以杀土壤中的害虫? 农田生石灰的使用方法

网友提问:

在农田里使用适量的生石灰后,为什么农作物就会无虫无病呢?

优质回答:

以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农民们往田里洒一些白色的粉末,起初还以为都是化肥,后来听父亲说起,才知道这其中有些人洒的是生石灰。听父亲说,农民们往田里洒生石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杀虫。因为生石灰洒到田里之后,经过熟化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田里的一些病菌就能被高温杀灭,比如像那种很常见的土传病害。

同时,这种高温高热也能将土壤中的一部分害虫和虫卵杀死,由此可以大大降低虫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的程度。这样的话,庄稼长势就会比较良好。

而且,洒了生石灰后,病虫害少了,就可以少用些农药,这样种出来的庄稼,吃起来也更健康放心!与土地打交道几十年的父亲还说,往田里洒生石灰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因为有些田地长年累月的施用农药,而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农药又都是呈酸性的,这就会使得土地酸化严重,根本种不了庄稼,或者种了庄稼收成也不理想。

这时候就得往田里适量的洒些生石灰,因为生石灰是碱性的,它可以中和PH值,用它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让土壤达到一个合适值,有利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就可以给庄稼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不过,在往田里洒生灰的时候,有许多方面需注意,比如生石灰最好现买现用,杂质多或板结严重的不要用,以免达不到效果。再比如田里具体要洒多少生石灰,除了依据田地面积外,还得看田地的酸性程度,如果洒少了达不到效果,洒多了使得田地碱性过重,同样不利庄稼生长。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在农田里使用适量的生石灰后,为什么农作物就会无虫无病呢?

在农田里适量使用生石灰,能起到改良土壤、杀菌防虫的作用,但未必就能完全杜绝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此,也不要把生石灰当做作物的万能药使用,并不可过量使用,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

田地里适量使用生石灰,可以起到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我们平时施用的大部分农药都属于酸性,因此土壤也多因大量使用农药后被酸化,并日渐严重,可致使无法生长农作物,用生石灰后可与土壤中的PH值中和,改变了土壤的酸碱性,能更好的促进植物的生长。

生石灰与水分接触后,在粉化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热,这种热量能杀死土壤中的一些病菌,同时还能灭杀一些土壤内的虫卵,减少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通过生石灰中和后,土壤的酸碱度达到了一个正常数值,从而作用于微生物的分化,提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成分,达到作物高产的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撒石灰到田里能做到植物无病无虫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纠正一下这问题,在土壤中施用熟石灰而不是生石灰,也只能对土壤有一定时间内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杀灭抑制作用,也不能使作物无病无虫。

生石灰是氧化钙,是成块的因此在田地里是无法用的,只有用粉粹机粉粹成粉才能适应,这样就提高了使用成本。农民一般是将生石灰用水发开形成粉状的熟石灰才将它均匀地撒在田地里,50~250斤/亩,并立即深耕闷土。尽快地避开空气,因为空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要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钙,使熟石灰失去碱性作用效果。因为熟石灰在土壤水的作用下,形成呈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土壤转变为弱碱性土壤,土壤病虫害一部分不适宜在弱碱性环境中生长,所有使用石灰能抑制病虫害的发展。但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杀灭病虫害。因为土壤中的病虫害的之类繁多,性质不一,它们中绝大部分是不容易被弱碱性环境就能杀灭的。由于空气和土壤中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能逐步中合熟石灰的碱性,所有施用石灰只能在一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农民朋友在给土壤施用石灰时一定不要施用太多,不然就会把土壤转变为较强的碱性土壤,就不适合植物的生长,甚至会烧根。

施用石灰只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辅助措施,要想植物无病无虫,就要针对各种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给予防治,使用各种针对性的生物技术、生物农药进行预防,把各种病虫害控制在萌发初期,这样既科学,又投资最少,最环保。

我是中易网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农技师陈老师,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需要咨询的请关注我们,我和我们的团队会尽快而又仔细地给你们回复,谢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生石灰是碱性,在熟化时会产生热量,基于此会有四点好处。

第一,改良土壤。

农田会有农药残留,而农药大多是酸性,所以会有效的中和酸性,大家都知道土壤酸性严重了是种不了庄家的。

第二,杀菌。

生石灰熟化的过程会生热,能很好的杀灭土壤中病菌,例如常见的土传病害。

第三,防虫。

热量还可以杀掉土壤中的虫卵。

第四,作物增产。

中和酸碱值之后,有利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分解,也就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

不过使用时还是要搞清楚土壤是否是酸性的,如果ph值正常,还去大量使用生石灰,就反而有害了!

其他网友回答

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强硷性物质,具有杀菌杀虫化合物。高效化合物杀菌消毒。

版权声明